平襄鎮
平襄鎮
平襄鎮位於通渭縣中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流域面積213平方公里。全鎮現轄27個行政村222個村民小組,5個社區居委會28個居民小區,人口70524人(截至2018年末)。
平襄鎮境內交通便利,信息暢通。2006年底全鎮人均純收入1630元,年末耕地面積157577畝,人均3.7畝,人均產糧305公斤,糧食總產量12974噸,油料總產量1277.6噸。
該鎮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實際出發,按照縣委、縣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的“實施五大戰略,培育四大產業”及“做到兩個堅持不懈,實現八個新突破”的總體要求,提出了“八個著力突出,實現八個新突破”的總體工作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務實創業,造福於民,從而使全鎮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身邊發生的變化。
2007年,平襄鎮完成生產總值達6300多萬元,同比增長9.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銷總額11390萬元,同比增長1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198萬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30元,凈增100元。2007年該鎮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目標管理綜合考核先進鄉鎮”、“基層組織建設和‘雙培雙帶'工程先進鄉鎮”、“項目建設先進鄉鎮”、“梯田建設先進鄉鎮”等十多項榮譽獎項。同時,被國務院經濟普查領導小組授予“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平襄鎮雖地域優勢明顯,自然秉賦較好,但選派到平襄鎮工作的歷屆班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平襄鎮工作難搞、事情難辦,幹部難管、百姓難纏,項目難上、面貌難變,政績難出、民心難得,各項工作是名副其實的“燈下黑”。如何把這樣一個處於全縣政治中心、發展邊緣的經濟小鎮真正打造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是歷屆黨委政府一直著力破解的一個難題。
近兩年來,平襄鎮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各項工作亮點頻頻,令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刮目相看:梯田建設從少到多,從上百畝到上千畝整山系、整流域推進;項目建設從無到有,從數十萬、數百萬到數千萬元,處處開花……平襄鎮在全縣的“中心”地位真正得以彰顯。平襄鎮黨委書記周旭明說:“是基層黨建抓得好,激活了一池春水,帶動了全盤工作節節攀升!”近兩年來,平襄鎮黨委、政府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黨建,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鎮上建立了抓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形成了黨委書記為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副書記和黨務專干具體抓業務、各村(社區)黨建指導員和支部書記具體抓落實的責任制。加大村級活動陣地的改造力度,僅2007年投資49.5萬元,新修村址4個,改造提升17個,使全鎮27個村5個社區活動陣地全部達到了“六有”標準。鎮上還全面落實幹部駐村辦公制度,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加強黨員發展工作,以村組幹部、致富帶頭人、婦女能手為重點對象,新培養成熟入黨積極分子325名,發展預備黨員86名,其中女黨員26名。按照先建支部后建協會的思路和“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新發展產業協會2個,農民會員累計發展到110多名。堅持把項目作為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的有效載體,不斷拓寬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途徑,在十多個涉農項目中,積極吸引當地農民黨員參加,參與率都在90%以上。持續開展了“作風建設年”和“三級聯創”活動,在全鎮形成了風正氣順、心齊勁足的良好風氣。
平襄鎮是通渭縣情的典型代表,農業基礎建設滯后,群眾生活困難。梯田建設一度是修修停停,小打小鬧,難成氣候,幾十畝的點就算“破天荒”了。然而在近兩年來,平襄鎮黨委、鎮政府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兩個堅持不懈”的決策部署,在梯田建設上大手筆謀划、大規模興修、高標準建設、整流域治理。按照“發動群眾是基礎、科學規劃是前提、機制創新是關鍵、工程質量是核心、資金籌措是保障、產業開發是出路、綜合治理是根本”的梯田建設總體思路和“政府引導、(村)兩委主抓、村民理事、群眾參與”的運作機制,高標準推進梯田建設。
據統計,平襄鎮2006年機修梯田4800畝,2007年全鎮規劃建設梯田點9個共10000畝,累計投入資金200餘萬元,新修梯田7950畝。同時,該鎮還將梯田內所有村組道路、田間道路一次性配套到位,新修農村公路及田間道路31條57公里。平襄鎮鎮長何小明說:“在梯田建設上,全鎮年內將高標準新修梯田10000畝。打造千畝以上精品點4個,力爭再用二到三年時間全鎮實現梯田化。”這一組組振奮人心的數據真實地記錄了平襄鎮黨委、鎮政府戰天鬥地、誓讓山河舊貌換新顏的堅定決心和真實實踐。
蔬菜種植規模明顯增加,草畜種植創出新路。平襄鎮通過政府扶持、項目補助、大戶帶動,蔬菜種植無論從規模、品質、收益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2007年僅在宋堡村就新建塑鋼大棚200座,全鎮大棚累計突破1500個,蔬菜種植面積已擴大到2000畝以上,年產值300多萬元。平襄鎮以蔬菜為主,肉、蛋、奶、飼料為體系的城郊經濟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採取項目拉動、協會帶動、企業促動、政府推動的四輪驅動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草畜產業發展步伐,全鎮畜禽存欄達到4.99萬頭(只),規模養殖大戶發展到325戶,培養了王德祥、楊維江等一批種草養畜致富帶頭人。
與此同時,針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多、農民增收難的實際,鎮上從強化勞動技能培訓和組織輸轉入手,重點發展勞務產業。2007年,該鎮結合新農村試點、IFAD、整村推進等項目的實施和千名幹部下基層宣講等活動,先後組織舉辦縫紉、花邊刺繡、種植、養殖等培訓班16期,培訓各類人員3680人次,向北京、浙江等用工基地輸出各類勞務工10220人,創勞務收入達3352萬元。全鎮已輸出各類勞務工4869人。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平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使得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堅強的後盾。如今,“富在農家”在平襄已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內容。
千道理,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近兩年來,通渭縣平襄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千方百計抓項目,凝心聚力謀發展,兩年間全鎮共爭取各類項目30多個6000多萬元,為全鎮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2006年,通渭縣平襄鎮宋堡村被確定為全省10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該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已基本完成了梯田、道路、生態林、沼氣池等建設,圈舍改造、牧草種植和人員培訓等工作年度任務。親臨一線指揮的鎮上負責同志介紹說,“我們一定要按照不抓項目就是失職,抓不好項目就是不稱職的要求,積極爭取項目,認真實施項目,嚴格管理項目,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夠按期完工,確保把每個項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確保真正發揮效益”。據了解,2007年平襄鎮共有各類在建項目19項,總投資4054.92萬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12項。已儲備各類項目14項,總投資達6000多萬元。
通渭縣平襄鎮
馬鈴薯種植不斷提升、示範片帶種植規模擴大。該鎮採取馬鈴薯種植與梯田建設、機械化、良種化、科學栽培相結合的辦法,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2007年人均達到2畝,在孟河等8村建立了萬畝馬鈴薯種植示範片帶,畝均達到2000公斤,農民戶均增收1900元,馬鈴薯收入5000元以上的農戶達150多戶。同時,在舊店子村搭建網室100座,繁育馬鈴薯原原種100畝,已經取得了初步效益。2008年,全鎮規劃連片種植馬鈴薯10000畝,其中建設2000畝以上示範點4個。
2008年由於平襄鎮項目建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勞務等各項工作頭緒多、任務重、時間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抓計劃生育工作的精力,導致全鎮計劃生育工作階段性後進,在第二季度縣上考核中掛了黃牌。為了轉變被動落後局面,鎮上抽調大量精力和人力,狠抓二女戶結紮,集中環孕情服務、社會扶養費徵收和軟體建設等重點工作,整體推進計劃生育工作上台階、上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第三季度考核中摘掉了黃牌,在全縣集中評比中排名第12名,前十個月,全鎮人口出生率為5.41‰,計劃生育率為81.3%,環孕情綜合服務率為92%。共落實四項手術241例,其中二女戶結紮35例、多女戶結紮5例,人流引產20例,徵收社會扶養費34.8萬元。同時,流動人口管理和城鎮計劃生育工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