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析與寫作

歌曲分析與寫作

《歌曲分析與寫作》是2008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智諾。本書分為“歌詞常識篇”、“旋律分析篇”和“寫作實踐篇”三篇,包括歌詞的基本內涵、主題及其發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高潮、歌曲寫作實踐的相關思考等十章。

內容提要


自古以來,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歌唱著。把歌唱作為抒發人們感情的手段,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長。
靠人聲直接演唱的歌曲,是音樂藝術的品種之一,是文學和音樂的完美結合。作為文學的歌詞,作為音樂的旋律,二者相輔相咸,相得益彰,共同完成著藝術形象的塑造和內心情感抒發的任務。歌曲,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時,由於“聲音之道,與政通矣”(見先秦《樂記》),又使其成為與時代聯繫最好的藝術品種。好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歌詞。因為在一般的情況下,歌詞是歌曲旋律寫作的基礎。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語言生動、形象鮮明、“聲詩並著”(見李清照詞論》),既有詩的素質,又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詩”,才能引發曲作者的創作慾望,激起曲作者的創作熱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詞應該既可以同旋律結合成為一首好的歌曲,又是一首能離開旋律而獨立存在的頗具審美價值的好詩。好的歌曲,當然還應有好的旋律。歌曲中旋律的發展,既要符合歌詞內容表現的需要,適應歌詞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又應保持自己的音調風格的統一、氣勢的連貫,富於邏輯地有序發展。完美的歌曲旋律應該是離開歌詞也能充分表現內容而獨立存在的有機體。還應公允地指出,在一

圖書目錄


總論
(上)歌詞常識篇
第一章 歌詞的基本內涵
第一節 歌詞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歌詞的結構形式
第三節 歌詞寫作的常用手法
(中)旋律分析篇
第二章 構成旋律的各種要素
第一節 旋律線
第二節 調式、調性
第三節 節奏、節拍
第四節 速度
第五節 音區
第六節 音色
第七節 響度(力度、音強)
第八節 表情法[演唱(奏)法]
第三章 主題及其發展的基本手法
第一節 歌曲的主題內涵
第二節 歌曲主題應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