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道人

《紅樓夢》中人物

空空道人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

空空道人(首見第一回),是《紅樓夢》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

簡介


空空道人,《紅樓夢》(首見第一回),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

內容簡介


編輯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段對話,可以看作關於文藝思想的一次辯論。空空道人代表傳統的文藝觀點,石頭乃作者自況。空空道人對石頭所記故事表示不滿:一是無朝代年紀可考;二是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敘說了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的身世遭際,恐世人不愛看。否定了《紅樓夢》的傳世價值。石頭針對空空道人的看法,一一加以反駁。主張文藝創作不要拘泥於朝代年紀,不要受歷史事實的限制。強調用“假語村言”表現“事體情理”,並批評了專門描寫封建階級理想人物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小說,主張文藝作品要從圖解儒家思想,表現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理治之書”,變為市井俗人喜聞樂見具有美感意義的“適趣閑文”。空空道人終於被它折服,從頭到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作品來歷


后曹雪芹與“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理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對比
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段對話,可以看作關於文藝思想的一次辯論。空空道人代表傳統的文藝觀點,石頭乃作者自況。空空道人對石頭所記故事表示不滿:一是無朝代年紀可考;二是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敘說了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的身世遭際,恐世人不愛看。否定了《紅樓夢》的傳世價值。石頭針對空空道人的看法,一一加以反駁。主張文藝創作不要拘泥於朝代年紀,不要受歷史事實的限制。強調用“假語村言”表現“事體情理”,並批評了專門描寫封建階級理想人物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小說,主張文藝作品要從圖解儒家思想,表現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理治之書”,變為市井俗人喜聞樂見具有美感意義的“適趣閑文”。空空道人終於被它折服,從頭到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后曹雪芹與“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理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空空道人---股票自由職業投資者,1963年出生,本名朱建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現為新浪的財經名博客,點擊量過億。

考證


《紅樓夢》開篇便有一段非常滑稽而且荒唐的描寫:有個訪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字跡分明,於是同“石兄”進行了一番關於文學創作理論的對話,最後把石頭上刻的故事“從頭至尾抄寫回來,問世傳奇”。“空空道人”因受石頭上的故事感動,“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把自己改名為“情僧”。
在中國文明史上,釋道兩教都可謂源遠流長,關於兩教信徒事迹的記載車載斗量,但對於《紅樓夢》開篇如此荒唐的描寫,相信兩教的任何大師都要大搖其頭的,文人雅士見此描寫,也只會付之一笑,不予深究的。自紅學誕生以來,未見哪位學者專門考證或索隱過“空空道人”的事迹有無真假;過去,筆者也一直以為這麼荒唐無稽的描寫,不過是《紅樓夢》作者用筆狡獪而已,“石頭”、“情僧”和“空空道人”大概都是作者的假託,那段關於文藝理論的談話也只是作者文藝思想的內心對白,所以,對這個居然改名為“情僧”的“空空道人”,並未作認真的考證。
《紅樓夢》中的這個“空空道人”,並非假託枉擬,而是實有其人。《紅樓夢》對“空空道人”與“石兄”的對話以及“空空道人”把《紅樓夢》“抄寫回去、問世傳奇”的描寫,實實是“追蹤躡跡”的忠實記載,並非憑空杜撰。現將筆者考證的結果彙集如下,以饗諸位同仁:
一.《紅樓夢》中的“青埂峰”,就是京東盤山的“青溝禪院”。
筆者曾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考證》一文中,論證過“青埂峰”應是北京東北四十里盤山的“青溝禪院”。據《盤山志》記載,盤山自古便有“盤古”在此開天闢地的傳說;盤山有女媧廟,傳說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的所在。盤山上有個“砂嶺”,明代大文學家曹能始遊歷盤山的遊記中記載,“砂嶺”懸崖陡峭,艱險難行。清初盤山上的寺廟漸多,遊人不絕,廟眾遂把“砂嶺”懸崖鑿緩,變成坦途。洪升到盤山“逃禪”時,發現“砂嶺”現狀與曹能始的記載不符,曾駁斥曹能始記載的“砂嶺”是個荒誕“無稽”的懸崖。因此,斷定《紅樓夢》中所寫的“大荒山”就是盤山,“無稽崖”就是砂嶺,是有充分根據的。
盤山上有一個“青溝禪院”,應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諧音出處。“青溝”、“青埂”諧音應無疑義,但一個寺廟何以又稱為“峰”呢?其中大有玄妙!晚清以降,盤山不太有名了,但在康乾盛世,盤山卻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名山之一,乾隆皇帝便有“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詩句。盤山當時有名, “青溝禪院”當時更是名動天下!據康熙朝位居刑部尚書的大官僚、大詩人王士禎《居易錄》、《漁洋續集》記載,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本人親自遊歷盤山,曾在“青溝禪院”小住,風雅的皇帝玄燁同寺院住持智朴和尚聯詩酬唱,心情大為高興,御書“天外一峰”四字,賜給“青溝禪院”。從此,文人雅士把“青溝禪院”又稱為“青溝峰”,這就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真實來歷。把寺廟稱為“峰”,在中國歷史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紅界同仁對此應無疑義吧!
二.《紅樓夢》中的“空空道人”,就是“青埂峰”住持智朴和尚。
據《盤山志》和王士禎等康熙朝文人的著作記載,智朴和尚號拙庵,俗姓張。江蘇徐州人。十五歲出家。三十五歲至盤山,在青溝“結廬”,是“青溝禪院”的創建人和寺院住持。這個智朴和尚十分了得,他不僅佛學造詣很深,更是一個文化功底深厚的“詩僧”,一生吟詠不輟,著述頗豐,可謂性情中人,稱“情僧”應是名至實歸。他不僅曾同當朝皇帝吟詠唱和,同京中的眾多公卿士大夫,都有幾乎不拘行跡的密切往來,與康熙朝的著名文人如朱彝尊、王士禎、王澤弘、李天馥、洪升等,往來尤其密切。這在智朴所修的《盤山志》、《盤山志補遺》、《電光錄》以及上述大師的作品集中,都有豐富的記載。
智朴這個“情僧”,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還確實有“道士”的雙重身份,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空空道人”!智朴號拙庵,時人一般都尊稱他為“拙上人”、“拙和尚”、“拙大師”,誰能料到,他居然還有一個別稱“拙道人”!康熙朝江蘇巡撫、著名詩人宋犖的《西陂類稿》卷十七就記載有《盤山青溝拙道人遠道見訪留住滄浪亭兩首》詩,詩后附有智朴《次韻奉酬》詩。既然“奉酬”了,就說明本人也承認了“拙道人”的稱呼。
其實不僅在稱呼上可證明智朴這個“情僧”同時就是“空空道人”,在行為上也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智朴這個人是個對儒釋道三教都有濃厚興趣的智者,他出詩集,修山志,大量刻印佛經,也曾刻印過道教的最高經典《道德經》!康熙三十二年,他就曾捎書王士禎,委託他為刻印的《道德經》作“序引”王士禎的《居易錄》對此有明確記載。智朴不僅為同他交往的文人雅士講經說法,勸他們看透仕途人生,還經常給他們送去盤山所產的草藥“黃精”、“紫芝”等,在王士禎、李天馥、洪升等人頭上出現白髮時,他都曾捎去“黃精”,據說可治白髮,令這些人深受感動,在他們的詩集中都有記載。採藥治病是“道士”的行為,從這一行為也可看出智朴身份的釋道二重性。
三.“青埂峰”自怨自艾的“石兄”,就是青溝禪院醞釀創作《紅樓夢》的洪升。
關於洪升的身世和生平,筆者在《懷金悼玉訴情種,寂寥傷懷話石頭》、《〈紅樓夢〉創作背景分析》等系列考證文章中以作過詳盡闡述,讀者可自去尋閱,在此不再重複。這裡重點探討一下洪升同智朴和尚的交往,亦即《紅樓夢》中“石兄”同“空空道人”的對話來源。
洪升自康熙十年遭逢“天倫之變”的“家難”,逃離了“赫赫百年”正處於“末日”的家庭,在北京一邊做“國子監生”,求取功名;一邊賣文為活,為人撰寫“碑文”“祭文”,換幾個小錢糊口。《紅樓夢》中“悼晴閿”、“祭金釧”,嚴肅題材用滑稽文字,祭文之多之濫,總使讀者感到奇怪,這實實是洪升真實生活的曲折反映。除了撰寫碑文之外,洪升的重要生活來源就是寫傳奇劇本,搬演時覓得幾文賞賜。著名傳奇《長生殿》,就是在困苦生活中,於康熙二十七年在北京創作完成的。
這種困苦的生活,使得從小一直過優裕生活的洪升心境十分煩惱,查洪升詩作,描寫生活困苦的詩文,大概是有史以來所有詩人中最多的。除了生活上的困苦以外,功名上的不如意,更使得洪升困惑萬分。洪升天分甚高,自負也甚高,視拾取功名如草芥,但卻布衣終生,比蒲松齡還要悲慘。康熙十八年,朝廷開“博學鴻詞科”,大量網路漢族文人,凡蒙薦舉者幾乎都被授予一官半職。這樣好的機會,洪升偏偏“未庸薦舉”。什麼原因呢?是洪升才學不夠、聲名不高么?顯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洪升因家庭矛盾,背負著“不肖”的惡名!此時的洪升,產生虛無主義思想,同世外僧道交往,就勢所必然了。
洪升同智朴和尚的直接交往,有據可查的有兩次:一次是康熙二十年春,洪升陪同工部尚書王澤弘去東陵“送靈”,歸途中順訪盤山,專程往青溝寺拜訪了智朴禪師。洪升此次遊歷有八首記游詩,今存。此時的洪升,正處於未被舉薦“博學鴻詞”的憂鬱之中,見盤山滿山“大石”的勝景,用手指搖動形影相弔的“風動石”,聽智朴講盤山女媧鍊石補天的故事,正觸動滿腹心事。這應是他在《紅樓夢》中,慨嘆“媧皇”用了三萬六千塊,“獨留一石未用”的心境的真實描繪!
洪升同智朴的第二次交往,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春。上年中秋,洪升因“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被革去了“國子監生”,並受了三個月的牢獄之災。在功名徹底無望、哀莫大於心死之際,洪升“牛衣腫目”,騎著一頭毛驢來到盤山,到青溝寺同老友智朴“逃禪”。
洪升向老友傾訴了自己“愧則有餘、悔又無益的大無可奈何”心情,試想,此時的僧人智朴會如何勸慰洪升呢?只能是《紅樓夢》中所說的話:“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想好,便須了,若不了,便不好”。智朴唱《好了歌》、洪升答《好了歌解》,應是此時兩位老朋友之間當然的行為,也正是洪升創作《紅樓夢》的動機所在。洪升此次在盤山寫了許多思想消極虛無的詩,洪升的詩集中節錄收入一部分,其餘都被智朴收入《盤山志》中,讀者可自去查閱。
四.“訪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就是“江南掃塔”的“拙上人”。
康熙三十年,洪升攜家返回故鄉杭州,直至康熙四十三年洪升逝世,十三年間未見同老友智樸直接交往的記錄,但二人的共同朋友朱彝尊、宋犖、王士禎、李天馥、王澤弘等其間多次南來北往,互傳一些朋友的信息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期間,洪升潛心創作《紅樓夢》。他築“稗畦草堂”於孤山,必然熟知馮小青的故事;他多次遊歷靈隱寺,必然掌握“三生石”的傳聞;他專程去蘇州桃花塢去祭掃唐寅墓,也必然了解唐六如“葬花”的掌故。這些都被洪升自覺不自覺地寫進了《紅樓夢》中,倘非杭州籍作家,很難做到這一點。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四十一年。這年初春,洪升創作的《紅樓夢》初稿終於殺青了。時值朱彝尊來杭,洪升把初稿拿給朱彝尊看,朱彝尊作了《題洪上舍傳奇》詩記敘此事。“洪上舍”者,洪升也;洪上舍所作的傳奇,就是洪升以自己“親歷親聞”所作的傳奇。朱彝尊詩中說,此傳奇內容過於悲傷,令人“不忍終讀”,他勸洪升把此書“莫付尊前”,就是別拿到眼前,避免像《長生殿》那樣惹禍,最好是“沉阿翹”,即讓你的關於女人的故事最好“藏之深山、投之水火”。此《洪上舍傳奇》應是《紅樓夢》的初稿。
也是這一年,洪升的老友智朴和尚靜極思動,長途跋涉三千里,到江南去“掃塔”,兼看望老朋友。所謂“掃塔”,就是拜謁寺廟,訪求高僧大德,探討宗教哲理。智朴這次下江南是以什麼名義去的呢?居然是以不可思議的“道士”名義去的,有宋犖詩中“拙道人遠道見訪”字句為證。“道人”去拜訪各個宗教勝地,就絕不僅僅是“掃塔”而已,而是“訪道求仙”。這與《紅樓夢》開篇說“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就完全吻合了。
“拙道人”智朴和尚在江南期間,曾在蘇州的滄浪亭與時任江蘇巡撫的宋犖相聚,當時恰巧朱彝尊也正好從杭州趕來蘇州,三人在滄浪亭飲酒賦詩,暢敘友誼。三人的詩後來被智朴和尚編為《滄浪高唱》詩集,求王士禎作序。在王士禎《蠶尾續稿》中可見對此事的記載。此次相聚,三人是否談及洪升及其新作品,於史無征,但洪升同三人都有深厚友情,朱彝尊又是剛同洪升在杭州分手便趕來蘇州,三人曾議論過洪升的新作,就可想而知了。
“拙道人”智朴此次江南之行,還有可能直接拜訪過老友洪升。智朴此行的目的既然是“掃塔”,而杭州的“六和”、“保淑”諸塔是江南塔中翹楚,焉有不祭掃之理;智朴到杭州,又焉有不拜訪老友洪升之理?智朴在“訪道求仙”之餘,拜讀了洪升的新作,以他“情僧”的性格,“從頭至尾抄寫回來,問世傳奇”,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紅樓夢》中“石兄”同“空空道人”那一大段關於文學創作理論的談話,很可能就是當時二人之間真實談話的記錄;洪升在《長生殿》序言中,也曾記錄了大段同友人探討文學理論的談話,可見這種寫法是洪升作品“開篇”的通常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