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日報

中外日報

中外日報是清末改良派報紙。1898年5月5日在上海創刊。原名《時務日報》,同年8月17日改用本名。由汪康年創辦並自任經理。協助從事經理和編輯工作的有汪大鈞、曾廣銓等。該報銳意革新報刊業務,比較注意報紙的時間性、新聞性。《章程》規定:對各地“異常緊要之事,均令訪友即行電告,俾閱者先睹為快。”戊戌變法后,多數報刊噤若寒蟬,而該報對它仍不斷有所報道。該報用新聞紙兩面印刷,首創“版面分欄、新聞分類”的編輯方法。日出兩張4版,每版分4欄,新聞分4類,行短字少,讀者稱便。此外,對字型大小、句讀、標題等,也都有改進和創新。銷數最多時超過萬份,人稱上海“第三大報”。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創刊不久,即連載張之洞反對維新的長文《勸學篇》。變法后,發表論說擁護慈禧垂簾訓政。1901年,反對慈禧廢黜光緒帝、另立溥㑺為皇儲,讀者稱許。1903年,著文反對《蘇報》的革命宣傳,受到進步輿論的批駁。1905年,非議抵制美貨運動,受到上海工、商、學界的聯合拒閱。1906年後,經常依靠清政府津貼度日。1908年終將報館售予蘇松太道蔡乃煌,完全成為官方喉舌,銷路大落,敷衍至1910年後停刊。

目錄

正文


初由汪康年、曾廣銓、汪大鈞 3人合辦,后改由汪康年單獨經營。此報內容以記載中外大事、評議時政為主。主張社會改良,對當時社會上的黑暗現象作過一定的揭露和針砭。但在汪康年的影響下,對維新運動不積極支持,刊載過攻擊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言論。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持反對態度。1905年曾因非議抵制美貨運動,遭到上海工商學界愛國讀者的拒閱。此報在新聞業務上進行過一系列改革,是中國較早用新聞紙兩面印刷,分版分欄和實行句讀加點的中文報紙。銷數最多時達 1萬餘份。1908年產權歸蔡乃煌。1911年因經營不當,銷數銳減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