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挺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挺,男,1982年10月出生,江蘇無錫人。任職於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量子電子學與光學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徐挺(XU TING),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與美國密歇根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2011年進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擔任助理研究員從事科研工作。2014年提升為研究員併兼任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4年入選南京大學“登峰人才支持計劃” ,2015年入選中組部青年人才引進項目。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微納光子學基礎及應用、人工電磁結構材料及先進微納加工技術。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紫外光頻段光學負折射人工材料。工作發表后被人工電磁結構材料研究先驅,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John Pendry爵士稱之為“近些年來人工電磁結構材料研究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對於將來提升納米光刻加工技術等應用有著深遠的影響”。此項研究成果還入選了由英國大不列顛百科評選的2013年全球物理學年度進展。除了人工電磁結構材料,還設計並加工出了多種基於亞波長納米結構的光學器件,包括金屬納米透鏡,高性能光開關,高解析度的光譜濾波器以及無源式單向光學傳輸器件等。

研究成果


作為主要完成人,至今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包括Nature,Nature子刊,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在內多篇重要原創SCI論文並獲得了已授權的三項中國專利和兩項美國專利,其學術和創新成果引起了包括科研和工業領域在內的廣泛關注。多項工作被選為研究亮點被科研媒體包括加以報道,其中關於無源式單向光學傳輸器件的工作作為重要科技進展在中國科技日報頭版頭條位置(2014年7月3日刊)以“新型超材料給可見光一條單行道”為題進行了詳細報道。截至2015年底,上述文章被SCI他引薦總計1200餘次。
2021年5月31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徐挺教授與陸延青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超表面同時且獨立調控兩個入射正交偏振態的振幅相位的新方法,設計並製造了不同類型的多功能超表面器件,實現了多維度光場調控。單色光具有三種維度的屬性:振幅、相位和偏振。光學超表面是一種由亞波長結構單元按照特定功能需要排列形成的一種超薄二維平面光學器件,通過改變結構的尺寸、形狀、材料等,可以調控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等特性。目前,很多超表面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對光的單一維度屬性的調控,比如,超透鏡就是一種典型的相位調控器件。另外,利用超表面靈活的設計自由度,也可以同時對光的兩種或三種維度的屬性進行調控,但是,目前對於兩個正交偏振態的振幅和相位同時且獨立的調控仍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