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頭村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下村鎮下轄村

窯頭村原是一個自然村,錄屬於下村鎮塔里村,自一九八五年被劃分為行政村。據史料記載早年間村民是因為住的全部是窯洞,因此得民“窯頭村”。全村共有108戶,301人,400餘畝耕地,黨員11人。村裡有辦公場所,但已比較陳舊破爛,前幾年趕上中央對農村的五個全覆蓋工程,村幹部多方籌集資金,修建了一處衛生所,由於村集體經濟比較簿弱,村幹部基本上是在集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室於一體的辦公室辦公。

地理位置


窯頭村位於澤州縣下村鎮西部,與沁水縣相毗鄰,距鎮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地處山區,交通十分不便利,主要以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為生。

氣候特點


窯頭村屬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溫適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多雨,冬天寒冷乾燥。氣溫四季晴天多,雨天少,平均氣溫8.63℃,極端最高氣溫35.5℃,極端最低氣溫-17.6℃。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歷年一般凍土層為27厘米。春秋兩季平均氣溫變化幅度小,冬夏兩季變化幅度大,白天氣溫高,夜晚氣溫低,晝夜溫差明顯。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28.4毫米,降水季節性變化大,70%的降水量集中在7、8、9三個月。春季細雨綿綿,夏天雨水多,初雪一般在10月下旬,終雪一般在次年2月下旬。多年平均年水蒸發量1009毫米,4至7月份水蒸發量最大,約佔全年57%以上。春旱較為常見,搶墒下種至為重要。無霜期霜凍期自10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下旬,無霜期192天左右,適合小麥、穀子、玉米、高粱、豆類等農作物生長。

人口狀況


窯頭村108戶,300餘人,因村裡沒有學校,大部分青年人租住在市區以打工為生,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孩子上學。以致於村內現在常住人口基本上是留守老人,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空巢村”。目前,村內常住人口僅有60餘人。

組織架構


黨支部領導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四議”: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支委成員3名,分別是書記、支部副書記、支部委員;村委成員3名,分別是村委主任、村委副書記、村委委員。

農林牧副漁


自然資源,主要有耕地、植物、動物、水。
耕地構成境內土壤屬褐土類山地褐土。共有耕地面積400餘畝。植物村植物種類主要有野草、野菜、藥材、灌木、樹木、花卉等。
動物主要有兩棲動物、爬行動物、軟體動物
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庫塘水、地下水。

名勝古迹


在進村口有一水庫,水庫的後方有一處古廟,被稱為“魁星閣”。始建於乾隆60年,八十年代進行過維修,裡麵塑有“魁星”老爺像,聚台、樓、閣於一體,別具一格。魁星,是我國神話中主宰文章盛衰的神靈。魁星閣朝西的大門門楣上有“文運天開”的題字,其寓意是期望魁星降臨賜福,文運昌盛。

風土人情


窯頭村人吃苦耐勞,留心集攢;樂土安鄉,喜置家產;省吃而重居住,節用而愛陳設。歲時節令每月初一、十五,村民都要燒香敬老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不同月份有不同的節令。人生禮儀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時段的標識禮儀,是謂人生禮儀,主要有婚嫁、喪葬、做第三、做滿月、做壽、壓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