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是一項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速滑項目按照國際滑冰聯盟的規則規定,分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全能 4種,每種均分男女組。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可隨時越過對手,但如果使用不法手段:故意推擠其他對手、偷跑、滑出跑道等都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從事速滑運動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防寒能力,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
速度滑冰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早在十一二世紀,在荷蘭、英國、瑞士以及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國家的早期文獻中就有關於將動物骨骼綁在腳上在冰上快速移動的記載,這是滑冰運動的早期雛形。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速度滑冰從英格蘭和荷蘭迅速傳入其他國家,滑冰俱樂部也由此紛紛建立。19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建立全國性滑冰組織的要求開始產生。1879年,第一個全國性的滑冰領導機構—英國滑冰協會創立。1893年1月,在國際滑聯的領導下,第一屆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男、女速度滑冰分別於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最高級的組織機構國際滑冰聯盟,1892年在荷蘭成立。中國的最高級組織機構為中國滑冰協會,1980年在北京成立。
2015年6月8日,速度滑冰集體出發列入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簡稱速滑,是滑冰運動中歷史最為悠久,開展最為廣泛的項目。1763年2月4日在英國首次舉行15公里速度滑冰賽。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世界冠軍賽。比賽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選手按逆時針方向滑行。跑道由兩條直線和兩條180度的弧線連接而成,分內、外兩道,道寬5米。內跑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跑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所有比賽都是兩名選手同時進行,選手按能力分組進行隨機抽籤,每組2人,同時滑跑,用時最少者獲勝。每滑1圈交換1次內、外道。男、女速滑分別於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
國際性速滑比賽,始於19世紀末。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1屆國際速滑比賽。參加國有荷蘭﹑挪威等13個國家,並商定以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性比賽。1892年,正式成立了國際滑冰聯盟,它負責組織比賽的項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並規定每年舉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893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1924年,第1次舉行冬季奧運會,僅設男子速滑比賽項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賽項目。國際速滑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速滑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的選手稱雄,世稱“北歐派”。在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崛起,在第 7﹑第8﹑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蘇聯獲得金牌最多,占絕對優勢。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蘇聯的健兒互爭短長。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致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並獲得1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70年代初,荷蘭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紀錄。進入80年代,第13屆冬季奧運會標誌著現代速滑水平已經很高,在男女9個項目的比賽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奧運會紀錄,打破1項世界紀錄。歐美爭奪激烈,過去威震冰壇的挪威和蘇聯的成績下降,而美國的E·海登卻獨得5枚金牌,成為一時之雄!
速度滑冰
“每年十月,各族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務府預備冰鞋﹑行頭等項,每到冬至后,皇帝到瀛台等處看錶演冰嬉!”
19世紀末,歐洲的滑冰運動傳入中國,速滑運動逐漸成為北方人民群眾所愛好的冬季運動項目,1935年,在北京舉行過1次滑冰比賽。1943年2月,在延安舉行的冰上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男﹑女 100米速滑以及各項表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青少年參加速滑運動的人逐年增多,特別是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吉林等城市的群眾性冰上運動開展得很活躍。1953年2月,在哈爾濱市舉行了第1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6個單位參加了速滑比賽,創造了中國第 1批速滑紀錄。1955年,在哈爾濱市舉行了第2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 72人次打破了全國最高紀錄。1959年,舉行了第1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同年,中國速滑運動員王金玉在蘇聯阿拉木圖參加6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男子全能冠軍,並在5000米比賽中戰勝世界紀錄保持者蘇聯運動員希爾科夫。同年,在第53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中,楊菊成以42"4的成績取得500米比賽的第2名(平第1名成績)。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上,劉鳳榮獲得全能第 4名;在男子錦標賽中,王金玉獲得全能第8名,並在同年9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全能冠軍。196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致煥分別獲得全能第5名和第6名;王金玉並在1500米的比賽中獲得第 3名;劉鳳榮再次獲得全能第 4名。在1963年世界男女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致煥均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在1500米比賽中以2'09"2的成績獲得金牌,並創造該項錦標賽紀錄;女運動員王淑媛獲得1000米的第2名和全能第6名。1975年,在挪威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趙偉昌以40"93的成績獲得 500米的第2名。1976年,在第3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滑比賽中,少年組的成績提高幅度較大。1979年,在第 4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滑比賽中有 32人﹑60次打破14項男女成年﹑少年的全國紀錄。1980年,中國速滑隊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13屆冬季奧運會!
13世紀中葉,一種安裝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在荷蘭出現。
1572年,一位蘇格蘭人製造了第一副全鐵製冰刀。大約經過1個世紀,作為軍事訓練和宮廷娛樂的冰嬉在中國也開始興起。
17世紀中期,一位荷蘭人首次穿著冰刀沿冰面從一個城市滑到另一個城市。但這個時期的速度滑冰仍然沒有擺脫遊戲的性質。
18世紀,滑冰在英格蘭迅速普及,並很快地發展成為一種競賽活動。
1742年,第一個滑冰組織愛丁堡滑冰俱樂部(Edinburgh Skating Club)在英格蘭創立。
1763年2月4日,英國首次舉行了距離為15英里的速度滑冰比賽。
19世紀初,以競速為內容的滑冰比賽在荷蘭也開始出現。
1805年,在荷蘭北部弗里蘭斯省的省會呂伐登(Leeuwarden),比賽的距離較短,是在一段直道上進行的,參賽的130多人均為女子。
19世紀40年代,速度滑冰從英格蘭和荷蘭迅速傳入其他國家,滑冰俱樂部也由此紛紛建立。
1842年,愛丁堡滑冰俱樂部誕生至今,速度滑冰已發展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有59個國家和地區的滑冰組織加入了國際滑冰聯盟。
1850年,美國的E·W·布希內爾(Bushnell)製造了第一副鋼質冰刀。
19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體育的發展,速度滑冰運動開展愈加廣泛。於是,在一些國家建立全國性滑冰組織的要求開始產生。
1879年,第一個全國性的滑冰領導機構—英國滑冰協會創立。
19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完成了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各種國際壟斷組織相繼出現。這種經濟上的跨越國界,就有了加強國際交往和舉辦國際比賽的客觀因素。
19世紀末,歐洲的滑冰運動傳入中國,速滑運動逐漸成為北方人民群眾所愛好的冬季運動項目。
1880年,在紐約布魯克林區(Brooklyn)舉行了25英里的比賽。
1885年,在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亞(奧斯陸)舉行的對抗賽。在此期間,有3位挪威人阿克塞爾·保爾森(Axel Paulsen)和卡爾·沃納(Carl Werner)以及哈拉爾·黑格(Harald Hager)對世界速度滑冰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他們通過到各國比賽和表演,極大地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和擴大了影響力。其中保爾森發明了管狀速度滑冰冰刀。同年,在德國漢堡和荷蘭呂伐登連續舉行了兩次大型的國際速度滑冰比賽。在此之後,類似的比賽在挪威奧斯陸和德國漢堡又多次舉行。在這些國際比賽活動中,人們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比賽的場地規格、比賽項目以及競賽的距離。針對這些問題,荷蘭人提出了雙跑道2人一組同時出發以及設立短、中、長距離比賽項目的建議。
1888年,荷蘭的建議被採納。根據這一建議,荷蘭和英國共同起草制定了一個規則。於是,國際速度滑冰比賽的規則被確定下來。
1889年,第一次按照新規則舉行的國際比賽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世界冠軍賽。
1889年、1890年和1891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冰上俱樂部的組織下,連續舉辦了3次世界冠軍賽。
1891年,世界冠軍賽的第一位冠軍產生,他就是奪得所有4個項目冠軍的美國運動員約瑟夫·多諾格(Joseph Donoghue)。
1892年7月,在荷蘭的倡議下,由荷蘭滑冰協會主持,在荷蘭鹿特丹北部的斯海弗寧恩(Scheveningen)召開了一次國際滑冰代表大會,這就是世界滑冰史上著名的第一屆國際滑冰聯盟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的成就,在於選舉產生了國際滑冰聯盟的領導機構和奠定了速度滑冰競賽的堅實的基礎。
1893年1月,在國際滑聯的領導下,第一屆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世界錦標賽也由此走上了制度化的軌道。然而,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舉辦女子的比賽。
1924年,速度滑冰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納入奧運會。最初設男子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全能5個項目。從第二屆開始,取消了全能項目。同年,男速度滑冰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1933年,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開始舉行。
1935年,在北京舉行過1次滑冰比賽。
1943年2月,在延安舉行的冰上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男、女100米速滑以及各項表演。
1953年2月,在哈爾濱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6個單位參加了速滑比賽,創造了中國第一批速滑紀錄。
1959年,在哈爾濱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
1960年,女子速度滑冰列入冬奧會,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速度滑冰運動的發展。
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上,中國選手劉風榮獲得全能第4名;在男子錦標賽中,中國選手王金玉獲得全能第8名,並在同年9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全能冠軍。
1975年,在挪威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選手趙偉昌獲得500米的第2名。
1980年,中國速滑隊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
20世紀90年代中期,繼16世紀鋼製冰刀的出現和19世紀管狀結構冰刀發明之後,速度滑冰冰刀又經歷了一次改革。一種被稱為“時利波”(Slipper)的新式冰刀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結構上更加符合運動學、動力學和人體形態學的要求。時利波冰刀的出現,使速度滑冰運動的成績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1998年,冬奧會金牌的獲得者和新的世界紀錄創造者使用的幾乎全部是新式冰刀。
場地
速度滑冰跑道
速度滑冰跑道分為標準跑道和其他規格跑道。標準跑道是由兩條直線跑道連接兩條弧度為180°的半圓式曲線組成兩條封閉的跑道。其最大周長為400米,最小周長為333.33米,兩種跑道內彎道的半徑不得小於25米,不得大於26米。如不能劃出標準速滑跑道,可規定其他規格的跑道,劃一全長不少於300米的雙跑道,其內彎道半徑不少於18米。換道區不小於40米,每條過道寬不少於2米。
速度滑冰跑道分界線
兩條跑道要用整齊的等線劃分出來,並一直延伸至換道區(直曲段分界線處)。雪線要保證不凍結在冰面上。如無雪,可將寬5厘米的橡皮、木塊或其他合適的物質塗上協調顏色代替雪線。在此情況下,彎道的前和后15米物塊之間的距離為50厘米,彎道中間的物塊之間的距離為1米,直道上物塊之間的距離為10米。其他界線是否符合規則規定由裁判長確定。
速度滑冰防止意外事故的規則
為避免各處意外事故,賽前應對跑道進行測量驗證,並要得到裁判長的批准。不準用固定木樁或類似東西標記跑道。標準跑道練習道至少3米寬,應在彎道和直道外設置防止意外事故的保護物,不能設雪牆時,應備有至少15厘米厚的保護墊子。
速度滑冰跑道的丈量與標記
應在離跑道內側緣(分道線)0.50米處計算跑道。要用色線清晰標出起,終點線。所有的起、終點線均是與直道線或直道線的延長成直角,並要劃出彎道的正確角度和彎道弧度;預備起跑線應距起跑線后1米;終點線前5米每隔1米標出一條清晰色線(線寬均為5厘米;終點線為紅色,其餘為藍色,預備起跑線為虛線)。標準400米跑道,500米的起點線應設在終點的直道之內並與直道線成直角。1000米的起點線應設在換道區中部,其終點線根據起跑線而定。1500米的內道起跑線應與直道延長線成直角。其他規格的跑道,應盡量避免把終點劃在彎道上。
服裝
速滑運動員穿尼龍緊身全連服(衣、褲、帽、襪、手套連在一起)。由於尼龍服保溫不好,在溫度較低的氣候條件下,運動員需穿貼身的棉毛內衣。男運動員還要穿三角褲衩或護身。天氣奇寒時則應在膝、胸等部位墊上防風紙或其他物品。做準備活動時,冰鞋要套不保溫較好的鞋套。以防腳凍傷練習時要穿保暖服。褲子兩側蘿蔔拉鎖。以利穿脫。
冰鞋
速滑冰鞋主要由優質厚牛皮製成,並用玻璃纖維和碳鋼加固。速滑冰刀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托,前大刀托、前托盤、后刀托和后托盤等部分組成。速滑冰鞋為半高腰瘦長形,鞋跟部為堅硬式,以包圍和固定腳跟。鞋底為硬皮、冰刀以螺釘或鉚釘固定在鞋底上。
冰刀
比賽用的高級速滑冰刀由優質高碳鋼和輕合金製作而成,刀刃非常耐磨。冰刀在冰鞋下方,比冰鞋長,底板和刀刃是冰刀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冰刀還包括刀身管、前後刀托、前後托盤等部件。厚牛皮是製作冰鞋的主要材料,鞋跟採用堅硬材質,鞋底是硬皮,冰刀固定在鞋底上。冰刀的前後都比冰鞋長,前端比鞋尖長8到9厘米,後端比鞋跟長5到6厘米。左腳和右腳的冰刀固定在冰鞋上的位置是有差異的,這是比賽彎道的方向決定的。過彎道時,運動員的身體向左傾斜。為適應彎道滑行,裝冰刀時應該讓左腳的冰刀尖處於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右腳的冰刀尖應處在大腳趾的位置,不論哪只腳,冰刀的末端都應在鞋跟的中部位置。
速滑冰刀與花樣滑冰的冰刀不同,也有別於冰球用冰刀三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高度、長度、厚度、重量等幾個方面。在三種冰刀中,速滑冰刀的高度處於其他兩種冰刀的中間,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速滑冰刀是三種冰刀中最長、最薄和最輕的。為了保持良好的直線性滑行,速滑冰刀的刀刃是平的。
冰刀和冰鞋是成套組合在一起的,具體來說是冰刀的尺寸樣式依據冰鞋的鞋碼而定。
比賽方式
一般來說,每組由2名運動員組成。兩條賽道中,內道起跑的運動員,滑行到換道區時應換到外道滑跑,外道運動員要換到內道。換道區,為了避免運動員衝撞,外道選手擁有換道優先權,如選手在換道時發生衝撞,則判內道選手失去比賽資格。
一般規則
起跑
運動員聽到“各就位”口令后,須站在預備線與起跑線中間,保持直立姿勢,聽到“預備”口令后,應迅速做好起跑姿勢,靜止等候槍響。此時,運動員的冰刀不得越過或踏上起跑線,只能用冰刀的尖端觸線。如果運動員有意不立即站好位置或在鳴槍之前跑出,即為犯規。應叫回運動員,並對犯規者給予警告。如果由於某一運動員搶跑而引起另一運動員搶跑,只警告前者,不處罰後者。如同一運動員第二次搶跑即被取消其比賽資格。
滑跑
運動員在比賽時須按照逆時針方向滑跑,須在自己抽籤決定的跑道內滑跑,如侵人他人的跑道滑跑,則被取消該項比賽的資格。運動員若在滑跑中摔倒,站立后可以繼續滑跑,但不得妨礙他人的滑跑,否則將被取消該項的錄取資格。在進出彎道及在彎道中滑跑時,不得以縮短距離為目的而觸及和穿過雪線,違者將被取消錄取資格。如果運動員被不屬於自己的過失影響了滑跑,經裁判允許,可以讓他重新滑跑,並取其兩次滑跑中較好的那次成績。但如果是因為冰刀損壞或冰場不潔而影響了滑跑,則不允許重新滑跑。
交換跑道
內、跑道的運動員滑跑到換道區時必須交換跑道。凡在換道區起跑的項目,開始起跑時不換道。內,外跑道的運動員同時到達換道區並進行滑跑時,要讓外道的運動員先換進里道,處於里道的運動員必須在外道的運動員由其前面穿過後方可換道。
在同一跑道內滑跑
運動員在同一跑道內前後滑跑時,後者必須保持與前者有5米的距離,或者超越前者,但不得平行滑跑或帶跑,否則予以警告,如再犯則取消比賽資格,並勒令立即退出跑道。後者可以由內側或外側超越前者,但不得妨礙前者,如因此發生碰撞,則取消後者的該項的錄取資格。但在後者要超越前者時,前者不得阻礙後者的超越,否則將取消前者的該項錄取資格。
到達終點的計分運動員到達終點,以冰刀觸及終點線為準。如臨近終點時摔倒,只要冰刀觸及終點線,即可判作已到達終點,運動員摔倒后,可以伸腳力爭觸及終點線,但不得因此妨礙他人滑跑,否則取消其錄取資格。
計分方法
速滑各單項比賽以時間計成績,排列名次。速滑的全能總分計算方法是:運動員在每個單項中的得分是以其500米的平均速度按1秒鐘作1分折算而成。速度越快,所需的時間越少,得分就越少,總分越少,名次越好。短距離全能計分方法與此相同。
短道速滑
起跑
短跑道速滑比賽採用多人同組同一跑道同時出發的方法,規則規定400~1000米的半決賽和決賽,每組不能多於4人,1500米的比賽,每組不能多於6人。每組起跑時,橫排不超過6人。運動員起跑時站的位置在檢錄時由抽籤決定。發令員喊“各就位"時,運動員須在各自預備起跑線后的位置,採取直立姿勢靜止站好。當“預備”口令發出后,運動員立即到各自起跑線的位置,採取起跑姿勢並保持靜止,等待槍響。
運動員搶跑,將被警告;如多名運動員同時搶跑,均應受到警告;如因一人搶跑犯規引起他人衝擊或移動,則只警告首先搶跑者。被警告過的運動員如第二次搶跑犯規,則取消其該項的比賽資格。
如運動員出發后,在起跑線至第一個彎道弧頂標誌物之間摔倒,則發令員可以召回所有運動員重新起跑。重新起跑時,發令員不再使用口令,直接鳴槍發令。
滑跑
比賽均為逆時針方向滑跑。運動員在滑跑中若想超越前面的運動員,必須保證前面的運動員做正常滑跑動作,如果發生阻礙或碰撞,由超越者負責。但被超越者也不得用身體任何部位阻擋或推撞他人。
任何運動員因不正常的減速而造成他人減速或發生碰撞,或故意橫切、推人等妨礙、阻擋他人滑行,或縮短滑跑路線,或與其他運動員串通而不是靠自己實力來取得好成績時,均為犯規,將被取消錄取資格。
當出現運動員被扣圈時,應沿外道滑行,給扣圈的運動員讓出內道。
接力
接力比賽每隊由四名隊員上場參加。比賽採用接觸方式,即替換的運動員滑到跑道上,讓被替換的運動員接觸後方可滑跑。接力替換的次數和每人滑跑的距離都沒有限制,可一圈一換,也可一圈半,兩圈或多圈一換,但最後兩圈必須由一人滑完。如果滑最後兩圈的運動員摔倒,可由其他隊員接替。
● 比賽方法
比賽均採用淘汰制,以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方式進行。在各賽次比賽中,每組前兩名運動員參加下一賽次的比賽。人數不足的從該賽次的各組第三名內,按計時成績選優補人。
每名運動員參加每輪次比賽,都要根據在本組的名次計算行進分,下一項比賽的順序根據每名運動員的累積行進分排列。3000米比賽的參加資格,是根據前幾項累積決賽分的排列,只有積分前8名的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3000米比賽,而且3000米比賽只進行一次決賽。
規則要點
比賽道次的確定
以下列方式決定同組兩名運動員的道次:若以抽籤方式編組,則第一個抽得組次的運動員滑內道;若是按已進行過的項目的名次進行編組,則同組內名次在前的運動員滑內道;若是同組內的一名運動員在抽籤後退出比賽,則剩下的運動員按原道次滑跑。根據“全能比賽第一次抽籤”的有關規定,若出現同單位運動員相遇,應將外道運動員串至下組外道。在本段內最後一組出現同單位運動員相遇時,將不予考慮。男子、女子全能第2天比賽項目和短距離全能比賽項目,將不按“全能比賽第一次抽籤”規定進行。若某運動員需重新滑跑編在一組時,應按本條款有關規定進。如果出現原道次相同時,應保持原道次而各自單獨滑跑。內外道運動員分別佩戴白色、紅色標誌。
抽籤後退賽的規定
抽籤后棄權的運動員、不允許再參加比賽。抽籤后因傷病(須由大會指定的醫生確定)不能參加比賽,則同組的另一名運動員仍按原組次,道次滑跑。若分別有兩組的各一名運動員在抽籤後退出比賽,則可將該兩名運動員按兩組順序較后一組編在一起,並保證他們在滑跑前15分鐘得到通知。
裁判員組成
全國速度滑冰競賽,必須任命下列裁判人員和工作人員:裁判長(1人)副裁判長(2人),發令員(2人),助理髮令員(1人),終點裁判員(1—2人)、計時長(1人)。如果同時用人工和電動計時,則需兩名計時長和1名助理計時員分別負責人工計時和電動計時。此外,還需要計時員(8人、人工計時)、計圈員(2人)、換道區指示員(1人),換道區監察員(2人),彎道監察員(2人),終點記錄員(2人),檢錄員(3人)、記錄長(1人)、記錄員(4人)、醫生(1人)、氣象員(2人)。
參加比賽的規定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必須佩戴大會發給的號碼和標誌,穿著適合速滑運動特點的運動服裝,並須清潔、整齊、大方,否則不準參加比賽。在全能比賽中,不允許只報名參加一項或一部分項目的比賽。
比賽逆時針滑跑與交換跑道
速滑比賽是按逆時針方向滑跑,也就是運動員的左側總是朝著運動場的里圈。所有比賽均應在兩條密封的跑道上計時滑跑。內道起跑的運動員在滑到換道區的直道時,要轉入外道滑跑;同樣,外道起跑的運動員要轉人內道滑跑,違者將被取消該項比賽成績。只有在400米標準跑道上比賽,1000米或1500米在換道區起跑時不換道,在其他規格跑道舉行的比賽項目按上述相應規定的處理。
比賽切斷雪線的規定
進出彎道線中禁止為了縮短滑跑距離而越過內側雪線或雪線代替物下面的色線和代替物之間的跑道基本線。違者取消比賽資格。
比賽發生妨礙和碰撞的規定
運動員出彎道進入換道區時(彎道雪線或其代替物結束並接無雪線的換道區直道),出內彎道換外道的運動員不能妨礙其對手從外道換內道的正常滑行。如果不是對手錶現出阻礙動作而發生了碰撞,由出內道換外道的運動員負責。運動員在同一跑道內前後滑跑時,後者在不妨礙前者的情況下,可以由內側或外側超越,如因此發生碰撞,超越者應負責。若裁判長確認運動員違反上述規則,則犯規運動員將被取消該項比賽資格。
運動員的間距
在雙跑道比賽中,兩運動員如滑人同一跑道,當後者超越前者時,被超越者只能在距超越者5米外滑跑。如運動員首次違反此規定則予以警告,若再次違反此規定,則被取消該項比賽資格,並令其退出跑道。
比賽中的伴跑或帶跑
在各種速滑比賽時行過程中,絕不允許為正在進行比賽的運動員伴跑或帶跑,對於伴跑第1次予以警告,第2次取消比賽資格。對於被帶跑的運動員一經發現即被取消該項目比賽資格,並視為舞弊行為而取消其全部比賽項目的資格。
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
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創辦於1893年,以後每年舉行1屆,除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過中斷外,一直延續至今。它是國際滑聯最早主辦的速滑比賽。世界錦標賽的比賽項目為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4項距離的全能比賽;比賽安排為第一天500米和5000米,第二天1500米和10000米。
世界男女短距離速滑錦標賽
1972年,國際滑冰聯盟設立世界男女短距離速滑錦標賽,並在瑞典埃斯基爾斯蒂納舉行了第1屆比賽。短距離速滑比賽分兩天舉行,項目為500米和1000米,后每年1屆。
歐洲男子速滑錦標賽
歐洲男子速滑錦標賽創辦於1893年,每年舉行一屆,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其比賽項目的設置及比賽方法與世界錦標賽完全相同。歐洲男子速滑錦標賽是國際滑聯最早主辦的比賽之一,其水平與世界錦標賽不相上下。
速度滑冰亞洲錦標賽
速度滑冰亞洲錦標賽於2012年12月29日在吉林省速滑館開賽,比賽為期兩天。同時還進行2012—2013國際滑聯速度滑冰青年世界盃亞洲區比賽和2013世界速度滑冰全能錦標賽亞洲區資格賽。將有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哈薩克、蒙古、新加坡等6個國家的65名運動員參加為期兩天的三項賽事。
全國速度滑冰錦標賽
中國滑冰協會主辦,黑龍江省體育局、黑龍江省冬季運動與後備人才管理中心、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承辦的一項全國性賽事。
國際滑冰聯盟
國際滑冰聯盟(International SkatingUnion,ISU)簡稱國際滑聯,1892年在荷蘭成立,是創立最早的冬季運動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其任務只是為了處理業餘運動員競賽問題,而不針對職業運動員。現有協會會員83個(有的國家和地區按不同項目設立幾個協會加入)。國際滑聯是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成員。正式工作用語是英語、德語、法語和俄語。國際滑聯總部設在瑞士的洛桑。
亞洲滑冰聯盟
亞洲單項體育組織,1990年3月在日本札幌市成立。聯盟的宗旨是加強亞洲各國和地區速度滑冰、冰球花樣滑冰選手之間的聯繫和友誼,促進亞洲滑冰事業的發展。
中國滑冰協會
1980年單獨成立。原屬中國冬季運動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領導下的單項運動組織,會址設在北京。任務是:推動全國滑冰運動的開展,提高技術水平;公布滑冰運動比賽規則和裁判法;審查和公布成績紀錄;組織比賽和學術,經驗交流活動等。
一、切斷雪線
切斷雪線是指運動員進人彎道和在彎道途中有意為了縮短距離,冰刀切過雪線里沿線或其他代替雪線物的滑行。500米比賽時,運動員只要有一次觸及或超越雪線即被取消比賽資格。如所有其他項目的比賽中,運動員有三次觸及或超越雪線而兩次受到警告時則被取消該項比賽資格。
二、讓道
運動員在同一跑道內前後滑跑時,滑行在前者應讓在後者從外側或內側超越,不能阻擋。但是前提是後者不能影響前者的正常滑跑,否則違者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三、交換跑道
速度滑冰賽場為雙跑道場地,內道與外道長度不同。比賽時,運動員每滑完一圈后需在劃定的換道區進行內外道交換。原先在內道滑跑運動員需在外道滑跑運動員面前穿過換到外道,而後者則換到內道。在此過程中若發生衝撞,內道運動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
四、換道區
換道區是指速度滑冰中運動員交換跑道時限定的區域範圍,是在標準速度滑冰的場地中,於標記1500米和100米起點的雙跑道直道端劃定的不少於40米長的區域。
五、滑跑犯規
滑跑犯規是指運動員在比賽滑跑過程中的犯規行為。運動員在比賽滑跑過程中出現縮短距離、推人,橫切、降速,援助,碰撞、串通和危險衝刺等行為時被認為是滑跑犯規。滑跑犯規的運動員或接力隊將被取消該項目的錄取資格。運動員出現犯規動作,裁判長將向其出示黃牌給予警告,任何運動員被出示兩次黃牌,立即被驅逐出場,並取消其全部比賽成績。如果裁判長認為犯規動作十分嚴重,可立即將該運動員驅逐出比賽場,並取消其全部比賽。
速滑的合理技術是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規定距離所採用的協調、省力的全身動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鑒別滑行技術合理程度的主要標誌。它要求運動員滑行時上體前傾,兩腿深屈,身體呈流線型,雙足交替進行單足支撐慣性滑行、單足支撐蹬冰和雙足支撐蹬冰 3個階段進行循環,各動作結構嚴謹,協調自如,節奏自然流暢。運動員要有較高的平衡能力和較強的腿部力量,才能作出合理的技術動作。
速度滑冰
基本姿勢與直道滑行大致相同,但由於向心力作用,彎道與直道動作又有很大區別。彎道滑行時,身體始終向左傾倒,用左腳外刃、右腳內刃蹬冰。彎道滑行中的慣性滑行階段很短,右腳尤為短暫,在短距離滑行中幾乎不存在慣性滑行階段。其主要動作要求是:進彎道時右腳最後 1步要進入直道和彎道交接處,深入程度以天氣、冰質、風向、項目等情況而定。左腿緊貼右腳下刀,指向切線方向,著冰時腳尖開始逐漸順送,用外刃緊緊咬住冰面,左肩與新的切線方向一致,不要扭腰擺臀。收腿動作在蹬冰后即放鬆,積極向支撐腿方向提拉,膝關節領先,以利形成前弓角度。在浮腿收回過程中促進身體向左傾倒,兩腿成邊收邊蹬形式。蹬冰方向,兩腳要有“側送蹬”感覺,上體縱軸與浮腳著冰方向一致。
主要有兩種:一是正面前腳點冰起跑法,二是側面起跑法。優秀運動員多採用第 1種方法。其主要動作是由靜止狀態,運用合理技術,迅速轉入快速滑行的技術動作。起跑技術對提高短中距離項目成績尤為重要。前腳點冰起跑技術要領是,前腳刀尖為支點,後腳全內刃著冰,兩刀距離略比肩寬,面向前方。蹲屈姿勢略高於其他起跑姿勢,重心在兩腳之間或稍前。起動時,大腿高抬,上體前傾,冰刀著冰時要緊緊切住冰面,頭幾步不要滑動。
主要是用於短中距離滑行,可起到協調、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現在,在長距離滑行中採用單臂擺動的人越來越多,擺臂用力程度較小,擺動方向要與滑行方向一致。短中距離無論採用雙擺臂或單擺臂,都要用力,特別要注意向側前擺動的速度和力量。
速滑技術水平隨訓練工作不斷改進而有所提高。最初,人們參加速滑運動,只是冬季在冰上練習,後來有人在無冰期增加了身體訓練內容,促進了速滑運動成績的提高。到20世紀50年代,世界著名選手已開始進行比較完善的全年訓練計劃。最近20年來,隨著速滑訓練理論不斷提高,以及由於吸取了其他項目的訓練經驗並改進了訓練器材,運動技術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速滑是在氣溫較低的環境里比速度的一種周期性運動項目,所以速滑訓練要把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的訓練、心肺系統和肌肉系統的訓練、動力性和靜力性力量訓練密切結合起來,實施綜合性訓練。培養高水平的速滑運動員,應從少年兒童時起進行多年系統的訓練。根據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訓練周期大約 3年左右,大體上經過3~4個周期,才有可能培養成為優秀的速滑選手。在全年和多年的訓練中,應科學地系統地制定全年和多年的訓練計劃。訓練時期要根據訓練的主要目的和要參加的重大比賽任務,結合少年兒童或運動員的不同情況科學地加以劃分。訓練時期可按年度分成幾個不同時期:準備期,為參加比賽作好身心準備;比賽期(競賽期),使身心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參加比賽;過渡期(休整期),消除因緊張競賽所產生的身心方面的疲勞;也可按季節或陸地(無冰期)訓練、冰上(冰期)訓練劃分時期。無論怎樣劃分時期,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遵循人體生理機能和根據訓練比賽任務來確定,不能把分期絕對化。
速滑訓練的方法很多,有重複法、變換條件法、綜合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等。間歇訓練法是利用某種手段作某個練習,中間有一定時間間隔的訓練法。綜合訓練法則利用不同手段和各種練習進行訓練。採用這兩種方法可選用下列訓練手段進行訓練:①各種跑──對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較好,在複雜地形上跑還可增強腿部力量;②自行車練習──除具有跑的效果外,還可提高運動員的專項素質;③在山地和沙地上訓練──可提高強度、難度,對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效果較好;④各種高質量的屈膝走──對心肺系統和肌肉系統都能產生較強的刺激,是現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⑤各種模仿性跳躍練習──主要提高專項肌群的能力;⑥滑軲轆冰鞋練習──可改進速滑技術和提高專項能力;⑦滾動跑台、模仿動作滑行台、滑行板練習──對提高專項能力有顯著效果;⑧各種負重練習──是提高絕對力量、力量耐力和靜力的主要手段;⑨全面發展力量操和橡皮筋練習──能協調和發展全身力量;⑩各種柔韌性練習──對發展各種素質有良好的輔助作用,並對防止運動創傷有積極作用。
70年代初,增加了“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80年代初,增加了“短跑道速滑比賽”。由於男子全能比賽和短距離比賽對運動員的素質和機能要求極不相同,所以男子全能和短距離項目分別進行訓練和比賽的趨勢逐漸明顯:前者以耐力和速度耐力為主,而後者則以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為主。女子全能比賽距離較短,對機能的要求與短距離差別不大,因此分項訓練的特點尚不明顯。
彎道滑跑與直道滑跑技術不同,彎道滑跑時身體向左傾斜,兩腿成交叉步伐,同向右側蹬冰,以這種姿勢動作滑跑彎道,因此彎道滑跑技術有它本身的滑跑特點。由於這些特點決定了彎道滑跑比直道快。
1、滑跑彎道時必須處理好三者關係,即身體向左傾斜度,滑跑速度,彎道半徑的三者關係。從下面公式可以看出 F慣性離心力與速度 成正比、與彎道半徑R成反比,速度快,離心力大,反之則小。當彎道半徑小時,離心力則大。所以要想正確滑跑道,必須採用適合於當時的速度和彎道半徑的滑跑傾斜姿勢。這是彎道滑跑的第一個技術特點。由於這一特點在蹬冰前身體就形成了最佳的傾斜度為高速滑跑創造了條件。
2、滑跑彎道時身體向左傾斜,以交叉步伐滑過彎道。向左傾斜時頭、胸、臀、下肢,要保持一條線向左傾。兩腿成交叉步伐,右腿以右腳冰刀內刃向右側蹬冰后,上步與左腿成交叉,左腿用左腳冰刀外刃也向右側蹬冰並在右腿後方成交叉姿勢,蹬冰后收回左腿放在新的滑跑方向的切線上,重複上述動作滑跑彎道段落。切線滑跑路線比直線的距離近,所以彎道滑跑速度比直道快。
3、彎道滑跑中沒有慣性滑進動作。七十年代有人提出彎道滑跑中沒有慣性滑進動作,當時沒有被人們認識到,到了八十年代才被大家公認了。彎道滑跑技術要求滑跑者,是在傾斜狀態下滑跑彎道,這一傾斜的角度,(一般已達55度--65度)已經具備了開始蹬冰的條件,所以優秀運動員冰刀落冰后,立即就開始蹬冰。但初學者為了使冰刀能咬住冰和傾斜度掌握不好,存在慣性滑進動作是正常的。由於彎道始終處於蹬冰條件下滑跑,沒有減速的慣性滑進動作,所以彎道滑跑速度比直道快。
4、彎道的平均速度比直道快。重多的研究證明彎道的平均速度比直道快,其理由是彎道開始蹬冰時身體的傾斜度比直道大,產生推進前進的有效分力比直道大,所以速度快;彎道中的蹬冰比值,比直道大,蹬冰的時間長,產生的速度要快於直道;傾斜狀態下對冰面的壓力增加體重的1/10,由於壓力增加在蹬冰腿上,所以彎道的蹬冰力量比直道大,速度自然要快於直道;身體總重心運動的軌跡,在同樣的距離內比直道短。由於上述四項主要原因所以彎道的平均速度比直道快。
速度滑冰 - 場地器材
標準速滑競賽跑道最大周長為 400米,最小為333.33米,內彎道半徑不能小於25米或大於26米,每條跑道寬5米,最窄4米。短跑道速滑跑道周長111.12米,內彎道半徑8.25米,直道長128.07米。
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跑道
運動員在進行速度滑冰
世界青少年速滑錦標賽──第1屆世界青少年速滑錦標賽於1974年在義大利科蒂納舉行,比賽項目有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 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從1981年起,把參加者的規定年齡從不滿20周歲改為不滿18周歲。世界短跑道速滑錦標賽──這種比賽是在冰球場上畫的橢圓形單跑道上進行的,和其他速滑比賽的區別是比賽場地小,比賽激烈,要求運動員戴安全帽,冰場板牆要有安全措施。1976年和1977年國際滑冰聯盟分別在美國的尚佩恩和法國的格勒諾布爾舉辦了兩次國際短跑道速滑錦標賽,比賽后修改了比賽規則。1978年 4月在英國正式舉辦了第1屆世界短跑道速滑錦標賽。短跑道速滑比賽分為個人項目(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和集體項目(男子4人接力5000米,女子 4人接力3000米)。個人全能成績由各項決賽名次得分總和評定(見得分表 顯示圖片)。歐洲男子速滑錦標賽──此錦標賽是從1891年開始的,規則與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相同。歐洲女子速滑錦標賽──第1屆歐洲女子速滑錦標賽於1970年在荷蘭海倫芬舉行,規則與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相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速滑比賽──第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1月26日至2月4日在法國沙莫尼舉行。當時速滑比賽只有男子項目500米﹑1500米﹑5000米 ﹑10000米。從1976年的第12屆開始,增加1000米項目。從1960年起,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速滑比賽中增加了女子項目(500米﹑1000 米﹑1500米和3000米)。
除上述重大世界性比賽外,還有一些傳統性國際比賽,如一年一度的“金色冰刀”比賽﹑“北歐各國速滑賽”等。
(1939~ )生於黑龍江省鶴崗市的一個礦工家庭,15歲開始學滑冰,1958年選為哈爾濱市速度滑冰選手,在當年的全國比賽中創造了1500米﹑5000米﹑10000米的全國紀錄,獲全能冠軍。同年,代表中國參加在蘇聯阿拉木圖舉行的 6國速度滑冰比賽,獲全能冠軍。王金玉具有紮實的身體訓練基礎,身體素質發展全面,腿部爆發力強,速度耐力好,后程有力。他的滑行幅度大,技術純熟,4項成績均勻。1962年,在蘇聯伊爾庫茨克,創造了5000米平原冰場世界紀錄,國際滑冰聯盟授予他亞洲最佳運動員稱號。1963年,在日本輕井澤世界男女速度滑冰錦標賽上打破了世界全能紀錄。
王金玉從1972年開始從事速度滑冰教練工作,1980年被推選為中國滑冰協會委員。
(1940~ )朝鮮族,生於黑龍江省綏化縣,13歲開始學滑冰,1957年進入齊齊哈爾市業餘體校,1959年在全國運動會獲5000米﹑10000米兩項第1名。羅致煥在訓練中善動腦筋,勤于思考,結合自己特點,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直道滑行技術和精湛的彎道技術。1963年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奪得1500 米世界冠軍。並打破男子全能世界紀錄,成為中國在世界速度滑冰比賽中第1個金牌獲得者。羅致煥從1972年開始,任速度滑冰教練,1980年被選為中國滑冰協會副主席。
(Yang Yang,1976.8.24- ) 女,1976年8月24日生於黑龍江湯源,中共黨員,國家級運動健將,黨的十六大代表。國家短道速滑隊隊員,黑龍江選手。
黑龍江七台河人。1984年開始接受滑冰訓練。1988年4月進入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練習短道速滑。1995年進入國家隊。
2002年11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Jaap Eden,1873年—1925年),荷蘭速度滑冰運動員。速滑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1893年在第一屆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中獲500米、1500米、5000米三項冠軍。1895年和1896年又分別在兩屆世界滑冰錦標賽中七次獲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的冠軍。先後在1500米、5000米、10000米三項中多次創世界紀錄。
(Das Thunberg,1893年—1973年),芬蘭速度滑冰運動員。在世界、歐洲滑冰錦標賽和冬季奧運會所獲金牌數居世界首位。1924年在第一屆冬季奧運會中獲1500米、5000米及全能金牌。1928年在第二屆冬季奧運會中獲500米、1500米金牌。多次在世界滑冰錦標賽中獲獎。1923年、1925年,1929年及1931年在全能和其他單項比賽中屢獲冠軍。此外,還在奧運會、世界及歐洲滑冰錦標賽中獲多枚銀、銅牌。一生中在50米、1000米、3000米三個項目中6次刷新世界紀錄。
中國女子短跑道速度滑冰運動員,世界紀錄創造者,運動健將。黑龍江省牡丹江人。1988年在第15屆冬季奧運會短跑道速度滑冰表演賽中,先後奪得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銅牌,並以1分39秒的成績打破1000米世界紀錄,以2分34秒85的成績打破1500米世界紀錄。1988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中國女子速度滑冰運動員。1984年,王秀麗作為黑龍江隊員在全國冠軍賽上獲3枚金牌,次年又以絕對優勢囊括該項比賽的5項冠軍;1987年和1988年兩屆世界錦標賽中,她各得Ⅰ枚銅牌,並獲多項第4名和第5名,在1990年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王秀麗以2分3秒34的成績獲1500米的世界冠軍,使中國速度滑冰運動27年來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機。
中國女子速度滑冰運動員。黑龍江佳木斯人。從1979年開始多次破國家紀錄。1981年12月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速滑友誼賽中,以2分15秒12成績獲冠軍,並破國家紀錄。
比賽成績:
2005年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北京站女子500米決賽中,以45.038秒的成績獲得冠軍。
2002年4月,參加在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獲女子500米第一名;以1分34秒732的成績獲女子1000米第一名;與楊陽、孫丹丹、王春露合作以4分19秒516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一名;並以105分的成績獲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2年2月,參加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冬奧會,獲女子500米和1000米兩項短道速滑第一名,從而成為我國獲得冬奧會金牌第一人;與楊陽、王春露和孫丹丹合作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二名。
2000年12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獲女子500米和女子1000米及與隊友合作獲女子3000米接力三項第一名,並以89分的成績獲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1年12月,參加在索非亞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分別以2分29秒649、45秒217和89分的成績獲女子1500米、500米和女子全能第一名,並與隊友合作以4分16秒874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一名。
2000年10月,參加在加拿大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賽第一站比賽,分別獲得女子1000米和女子1500米兩項第一名及女子3000米第二名,並獲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0年10月,參加在美國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賽第二站比賽,以1分34秒055的成績獲女子1000米短道速滑第一名,以44秒664的成績獲女子500米第一名。與隊友合作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一名。獲女子1500米第二名。
2000年3月,參加在荷蘭海牙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團體賽,與隊友合作獲女子團體冠軍。
2000年3月,參加在謝菲爾德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獲女子個人全能、女子1000米、女子3000米三項個人冠軍,與隊友合作獲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並成為該賽事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四年獲女子個人全能冠軍的運動員。
2000年2月,參加在荷蘭海倫芬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賽,獲女子1500米第一名。
2000年2月,參加在美國普萊西德湖城舉行的首屆冬季友好運動會,以1分40秒771的成績獲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第一名;與隊友合作獲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賽第一名;參加女子短道速滑500米賽獲第三名。
2000年1月,參加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的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獲女子個人全能第二名。
2000年1月,參加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獲女子500米和1500米兩項第一名。
1999年12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長春站比賽,先後獲女子1000米、女子1500米、女子3000米、女子個人全能和女子3000米接力五項第一名。1999年10月,參加在美國猶他州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賽,與隊友合作以4分16秒260的成績打破獲冠軍。
1999年3月,參加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市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分別以44秒64、 1分37秒44、 5分48秒541和 123分的成績獲得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和全能四項冠軍,並與隊友合作,以4分23秒725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還以2分34秒825的成績獲女子1500米第2名。
1999年3月,參加在美國聖·路易斯市舉行的1999年世界短道速滑團體錦標賽,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1999年2月,參加在韓國龍坪舉行的第四屆亞洲冬運會短道速滑比賽,以45秒490的成績獲女子500米冠軍,並打破亞洲紀錄,還獲得女子1000米冠軍,女子1500米第2名。
1999年1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第九屆冬運會短道速滑比賽,分別以1分36秒604、2分43秒659和102分的成績獲女子1000米、1500米和全能總成績三項冠軍,並以40秒401和6分03秒428的成績 獲得女子四圈追逐賽和女子3000米兩項第2名,與隊友合作,以4分29秒926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2名,以45秒383的成績獲女子500米第3名。
1998年12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第六站比賽,以46秒02、 1分40秒81、 2分34秒97和5分43秒71的成績獲得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四項冠軍;與隊友合作,以4分23秒的成績獲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並奪得了第一屆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年度個人總冠軍和團體冠軍。
1998年11月,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第五站比賽,分別以1分38秒440、 2分38秒499和 6分1秒971的成績獲女子1000米、1500米和3000米三項冠軍;並與隊友合作,以4分26秒397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
1998年11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暨九冬會短道速滑項目預賽,以46秒86、1分46秒33和2分47秒96的成績獲女子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項冠軍,並獲女子個人全能總分冠軍。
1998年10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全國短道速滑冠軍系列賽,以1分38秒03的成績獲女子1000米冠軍,並獲女子500米第2名和女子1500米第3名。
1998年9月,參加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盃短道速滑系列賽第一站比賽,以6分0秒622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冠軍,並以89分的成績獲女子全能冠軍。
1998年3月,參加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獲女子1500米冠軍;以1分33秒562的成績獲得女子1000米冠軍;與隊友合作,獲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以13分獲得女子全能冠軍;並以5分20秒057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第2名。
1998年2月,參加在日本長野舉行的第十八屆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比賽,與隊友一起以4分16秒383的成績獲女子3000米接力第2名,並打破世界紀錄,獲女子500米第十五名。
1997年3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八屆全運會短道速滑比賽,以46秒05的成績獲女子500米冠軍;同時還獲女子1000米比賽第2名。
1997年3月,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分別獲得女子500米和1000米及女子全能三項冠軍。
1997年2月,參加在韓國舉行的第十八屆冬季大學生運動會,與隊友合作獲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
1997年3月8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8屆全運會冬季項目1000米短道速滑比賽,獲得第2名。
1996年2月5日,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三屆亞冬會,以2分28秒93的成績獲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冠軍;同年2月6日,與隊友合作,以4分23秒13的成績打破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紀錄,並獲冠軍。
1995年12月3日,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亞洲短道速滑錦標賽,與隊友合作,以4分24秒12的成績超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紀錄,並獲冠軍,以2分25秒26超女子1500米世界紀錄,獲第3名。
1995年參加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與隊友合作,以4分24秒68的成績打破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紀錄,並獲冠軍。
1993年獲全國短道速滑賽3000米接力冠軍。
所獲榮譽:
2002年12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十大女傑”。
2002年8月,出任哈爾濱申辦冬奧會形象大使。
2002年3月,獲得中國奧委會和恆康天安人壽保險公司聯合主辦的“恆康天安體育明星”稱號。
2002年3月,當選為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和首都二十多家新聞單位聯合評選的上年度(2001年度)全國十佳運動員。
2002年3月,獲霍英東體育基金會嘉獎。
2002年3月,當選為“黑龍江省十大傑出女青年”。
2002年3月,分別被國家體總、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授予體育雲南榮譽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青年獎章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00年4月,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1999年6月,作為中國滑冰協會推薦、國際滑聯批准的運動員代表參加在波蘭舉行的國際滑聯理事會。
1999年4月,當選為由首都二十家新聞單位聯合主辦、康威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獨家贊助的1998年全國十佳運動員。
1998年4月,被國家體總授予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評為1996-1997年全國冰雪“十佳”運動員。
傳遞聖火: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海南省傳遞2008年5月4日傳遞在三亞首發,世界冠軍楊揚將跑三亞第一棒。
速度滑冰
速滑男子500米荷蘭包攬前三 孿生兄弟攬獲金銅牌
2014年索契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爭奪,荷蘭選手大發神威,繼包攬男子5000米前三后,又在500米比賽中囊括金銀銅牌,其中邁克爾-穆爾德奪冠,其孿生兄弟羅納德-穆爾德拿到季軍,斯梅肯斯則獲得亞軍。兩位中國選手牟鐘聲和白秋明實力一般,分列第30和35位。
冬奧會:速滑男子1000米 荷蘭人格魯休斯奪金
2014年索契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1000米爭奪,荷蘭選手格魯休斯以1分08秒39奪冠,加拿大的莫里森以1分08秒43獲得亞軍,500米金牌得主、另外一位荷蘭好手邁克爾-穆爾德,以1分08秒74摘取銅牌。
創造歷史!女子1000M張虹奪中國冬奧速滑首金
2014年2月13日,索契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決賽,中國選手張虹以1分14秒02奪得金牌,這是中國冬奧會歷史上首枚速滑金牌,創造了歷史。荷蘭的伍斯特和波爾分獲亞軍和季軍。王北星排名第14位,李丹排名第34。
攝影師挑戰速滑活火山
印度尼西亞婆羅摩火山,27歲的馬來西亞攝影師Keow Wee Loong在當地挑戰“滑火山” 。他在2015年第一次來到婆羅摩火山後就提出了這個大膽的計劃。
瑞典選手破速滑萬米世界紀錄
2021年2月14日,24歲的瑞典選手尼爾斯·范德波爾以12分32秒949的成績奪得男子10000米比賽冠軍,打破了速滑男子萬米世界紀錄。這也是男女速滑12個小項中,目前唯一在平原冰場誕生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