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塔寺
我國開放的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海寶塔寺,歷史上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坐落在銀川老城北郊的海寶塔寺內,離城兩公里許。因位於城 北,當地人又稱之為“北塔”。它端莊而又秀麗,簡潔而富於變化,形制獨特,風格別緻。作為我國優秀的古代建築遺產,它巍然聳立在銀川平原上至少已有1500餘年,被人們稱頌為“古塔凌霄”而列入“朔方八景”之一。
夕陽下的海寶塔全景
海濱塔寺是一座有著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剎,它不僅是銀川唯一的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也是旅遊觀光的名勝風景點,院內樹木成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紅牆黃瓦,古樸典雅;悠悠鐘聲,傳數公里之遙。院內的主要建築海寶塔,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這建在一個方型台基上,台高五.七米,邊長十九.二米。塔門面東,兩側為暗道階梯,沿之可直登塔座。塔座高四.二米,邊長十五米,這種富有變化的通道,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
十六國時大夏國王赫連勃勃(406—411年)是南匈奴的後裔,初為後秦皇帝姚興的部屬。姚興尊崇佛教,“大營塔寺”,他統治的區域“事佛者十室而九矣”。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赫連勃勃修建海寶塔是完全可能的。歷史上關於海寶塔的記載不多,明朝弘治年問(1488—1505年)和《嘉靖寧夏新志》關於海寶塔的記載都沒有說明始建年代。據乾隆《寧夏府志》記載,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寶塔受地震破壞,曾兩次重修。
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坐西向東,正門是三間歇山殿堂式山門,門楣匾額上“海寶塔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進入山門,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它們與南北側廂房共同組成一個天井院落,為寺院前院。這裡是從事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後高台上是海寶塔,再由塔座之後,跨過天橋,可通向另一高台上的韋馱殿、卧佛殿,二殿與兩側廂房又組成一個天井小院,是塔寺後院。台下是僧院。海寶塔寺建築都排列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層次分明,宏偉壯觀。自寺院開放后,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在此舉辦盂蘭盆會,四面八方的群眾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高聳在大佛殿和韋馱殿之中的海寶塔,是寺內的主體建築,又名“黑寶塔”,俗稱“北塔”。這是一座方形九層十一級樓閣式磚塔,通高53.9米。塔建在一處方形寬闊的台基地上,台高5.7米,邊長19.7米。台上四周有青磚砌花牆,東面正中有石階可以登臨塔座門。塔身平面呈方形,四壁出軒,每層四面設券門,均向外略有突出,構成鮮明的十二角形。塔身內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間,各層之間以木板相隔,沿木梯可登至頂層。塔身四面轉角處均懸有風鈴,風吹鈴響,更覺寧靜悠揚。塔上端為磚砌四角攢尖頂,頂上置方體桃形綠色琉璃塔剎。海寶塔建築風格獨特,方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門,眾多的稜角,四角的尖頂,為中國古塔所罕見,被視為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海寶塔寺
海寶塔曾因地震被多次毀壞,多次重修。現在十一層的海寶塔就是乾隆年間重建的。重建時,少修了兩層,並改以木梯從塔室內盤旋登臨達頂。在塔之上,放眼四望,可一覽銀川塞上江南風貌。
一九四九年後,政府對海寶寺的文物保護及寺院維修極為重視,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海寶塔寺從原文化部門移交給宗教部門管理,政府先後投資二百多萬元,對海寶塔寺進行全面維修,新建了鐘鼓樓,重塑佛像,擴建寺院,配製法器,設立機構,建全了僧團組織。國家領導人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六二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海寶塔寺題詞,並親手栽植松樹以示留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鄧小平同志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八四年,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海寶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為海寶塔寺傳統的《盂蘭盆》法會,屆時廣大佛教徒雲集海寶塔寺,進行佛事活動,此時寺內香煙繚繞,鐘聲悠悠,悅耳的僧樂聲,僧侶的誦經聲,以及寺外廣場的雜耍聲,市中的叫賣聲構成一副太平盛世的壯麗畫面,使這座千年古剎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輝。
1963年10月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寧視察工作時,曾健步登上塔頂,滿懷豪情,寫詩一首:“銀川郊北赫連塔,高勢孤危欲出雲;直以方形風格異,由於本色火磚分;登臨百級莫嫌陡,俯視三區極可欣;田野農民皆組社,慶豐收亦樂清芬。”多年來,國家曾先後投巨資對海寶塔和寺院建築進行大力維修。增建了鐘樓、鼓樓和廂房,設立了溫室花房,擴建和粉飾了圍牆,修築了通往塔寺的公路,成立了管理部門。海寶塔寺以嶄新的面貌成為寧夏的重要旅遊景點。
海寶塔寺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蓮台,兩側是十八羅漢,其神熊慈祥,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穿過廊橋,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成道像,此玉佛是一九九二年從緬甸請進,身高一.五米,是用整塊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潔白無瑕,光彩照人。海寶塔聳立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之間,是寺內的中心建築。其後便是卧佛殿--卧佛七.六米長,神熊安詳,通體貼金,光燦奪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寺內各建築染畫樓,五彩繽紛。
海寶塔寺
塔焚
海寶塔
塔的類別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區分。按塔的構件類型分,有木塔、磚塔、磚木塔、石塔、銅塔、鐵塔、金塔和琉璃塔等。從塔的層級來說,可分單層塔和多層塔,層數大都是七層或九層,也有十三層和十五層的,層數和一般為單數,表示吉祥如意。塔的平面最初為方形,宋代以後六角形、八角形和十二角形居多。從塔的造型上劃分,又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等等。
海寶塔寺
佛塔的具體位置,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一定的變化。在南北朝時塔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塔建在寺院的中心,佛殿圍繞著佛塔。銀川的海寶塔寺、河南登封縣高山嵩岳寺就是以塔為主來布局的。到了隋唐時代,仍然以塔為寺院的崇拜對象,常常將塔建在大雄寶殿的前端,形成前塔後殿的布局方式。到宋代以後,以大雄寶殿所供佛像為崇拜對象,塔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將塔建在寺後邊或附近的山上,以塔作為寺廟的標誌,如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就是這樣。
海寶塔寺
塔心為方形空間,每層向內收縮15—20厘米,空間以樓板鋪隔,有木梯可以盤旋上登至第九層。登塔遠眺,巍巍賀蘭山、綿綿黃河水、塞上江南的銀川市容盡收眼底。1963年3月,董必武同志來視察工作時,興登海寶塔,賦詩一首:
海寶塔寺
登臨百級莫嫌陡,俯視三區極可欣。
四野農民皆組社,慶豐收亦樂清芳。
據史書記載,魏晉以來寧夏就有了佛教寺廟。唐朝時寧夏靈武一帶有不少高僧和佛寺。西夏時曾把佛教定為國 教,西夏多次用良馬向宋朝乞賜佛經。清康熙年間,寧夏境內出現過十八位高僧,被譽為“十八羅漢繞銀川”。寧夏歷史上有許多著名古剎,除海寶塔寺外,還有承天寺、平羅武當山壽福寺、姚伏田州塔皇祗寺、中寧大佛寺、牛頭山萬佛閣、靈武甘露寺、賀蘭縣磨盤寺、馬蘭口龍泉寺、青銅峽觀音寺、永寧覺台寺、鹽池應山寺、石嘴山關閘觀音寺等等。
如銀川的承天寺塔,始建於西夏垂聖元年(1050年),是我國唯一有修建年代記載的一座西夏古塔。塔為八角形樓閣式磚結構,高達64.5米,高ll層,建築風格秀俏挺拔,充分反映了西夏各族人民在建築技術上的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多次加以維修,並列為寧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
海寶塔這種嚴謹縝密的建築結構,設計精巧,造型奇特的藝術風格,是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建築形式相互融合,並吸收當地伊斯蘭教傳統建築特色而產生的。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漢、藏、回各族勞動人民的才能和智慧,也是漢、藏、回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今天,這座寶塔不僅成為各族佛教徒朝拜的對象,也成為塞上江南銀川市的風景名勝,得到各族人民的珍視和愛護。
海寶塔寺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在陝西巴利三藏佛學院深造,畢業後住銀川承天寺、報恩寺。一九五九年離寺行醫道。一九八一年禮五台山凈如法師圓戒。一九八四年駐錫海寶塔寺。
一九八八年八月寧夏佛教協會成立被選為會長。一九九四年寧夏佛教協會換屆時改任寧夏佛教協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