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何建明的結果 展開
何建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何建明,男,漢族,生於1956年,江蘇蘇州人。全國勞動模範。新時期最重要的報告文學作家之一。七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其中三獲魯迅文學獎、三獲正泰杯報告文學獎、四獲徐遲報告文學獎、五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茅盾文學院院長,中國報告文學研究院院長。
1976年參軍,歷任團、師、軍、兵種新聞幹事,報社記者。
1989年至1992年轉業到中央某機關報社當記者、編輯。
1993年任文學雜誌《新生界》主編。
1996年曆任《中國作家》總編室主任、副主編、執行副主編。
2005年任《中國作家》主編。
2008年任作家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09年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2010年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6月30日,當選為第三屆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
2016年12月2日,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8年8月12日,茅盾文學院聘任何建明為首任院長。
2020年5月25日,任中國報告文學研究院院長。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1995—1996) 《共和國告急》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997-2000) 《落淚是金》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 《部長與國家》 (又名《奠基者》)
第一屆正泰杯報告文學獎(1999-2000) 《中國高考報告》
第二屆正泰杯報告文學獎(2001—2002) 《根本利益》
第四屆正泰杯報告文學獎(2004) 《永遠的紅樹林》
第一屆徐遲報告文學獎(1978-2000) 《落淚是金》
第二屆徐遲報告文學獎(2001-2003) 《根本利益》
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2004-2007) 《部長與國家》(又名《奠基者》)
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2008-2009) 《生命第一》
新中國六十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1949-2009) 《永遠的紅樹林》
中國改革開放優秀報告文學獎(1978-2008) 《落淚是金》
中宣部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2003) 《國家行動》
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 《我的天堂》
第一屆金盾文學獎(1988) 《第二道戰壕》
第二屆全國寶石文學獎(1990——1995) 《野性的黑潮》
第21屆全國城市出版社優秀圖書獎(2008) 《國色重慶》
第八屆廣東魯迅文學藝術獎(2005-2008) 《東方光芒》
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2012)《忠誠與背叛》電視劇《奠基者》
其他重要作品:《國家》、《三牛風波》、《科學大師的名利場》、《恐懼無愛》、《為了弱者的尊嚴》、《男人魅力》、《破天荒》、《台州農民革命風暴》、《煙雨播翠》等。
已出版報告文學作品50餘部(篇),長篇報告文學作品30部。作品被翻譯到十幾個國家。其中《中國高考報告》被收入日本、澳大利亞等大學教材。
2020年2月初,發布詩文《致黃浦江:你在流動,我心淚隨動》。
2020年3月9日,刊發報告文學《上海抗疫的“第一時間”》。
2020年3月,完成20萬字《上海表情》書稿,即將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2020年3月,正在創作長篇報告文學《第一時間——寫在春天的上海報告》,預計4月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何建明說“報告文學作家應該是個衝鋒的戰士”。四川省汶川縣大地震后,何建明迅速請戰。何建明說:“就年齡和文學創作的成就及這些年所獲得的榮譽等情況而言,何建明是可以不用去做那些非常辛苦、衝鋒陷陣的事了,但這不是一個作家的本質和所為。何建明一直認為,自己既然是個報告文學作家,就應該是個衝鋒的戰士。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去拿筆記錄歷史和重大事件時,甚至需要我們去投入戰鬥的時刻,何建明應該無條件地像年輕的戰士一樣隨時準備出發,甚至需要時用犧牲生命去完成任務。這是一種職業的操守,也是一名作家基本的素質。或者也可以說,它是一名人民作家的使命和責任。”
何建明
記者曾經數次跟隨何建明所在的作家採訪團採訪,每次都發現他有自己詳盡的採訪計劃,目的性、針對性都非常強,效率也很高。何建明所參加的抗震救災採訪團還沒有回到北京,何建明就已經有5篇報告文學作品與讀者見面了。何建明的辛勞也可見一斑。何建明從龍門山寶山村採訪回到駐地那天已是凌晨3點,他沒有休息,而是連夜創作出了《淚灑龍門山》。據記者的了解,何建明在採訪途中寫出的《不屈的山樑》、《飄揚的黨旗》等,都是在這種採訪寫作連軸轉中完成的。何建明這幾篇發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上的短篇作品,都是寫的反映基層幹部群眾的形象。何建明說,在地震中基層群眾和共產黨員的表現讓他更感動。他們確實是國家和民族的“不屈的山樑”。“何建明想告訴讀者的是:這個民族之所以今天能夠發展得那麼快,是因為我們的人民和共產黨人的那種骨氣和精神,這是任何一種力量都毀滅不掉的,而且也是不可戰勝的。”
“是什麼讓我們的民族如此堅強不屈?”
何建明
作品《部長與國家》
2008年7月21日,記者與何建明聯繫採訪時,得知他還在北川縣,這已經是何建明第三次深入災區採訪了。何建明告訴記者:“當我第三次踏上災區的時候,他的心仍然想著汶川大地震最初的那幾天的慘烈。現在災區已經看不到了那種悲悲切切的場面了,到處都是忙碌的重建家園的景象,並且看到了災區群眾的臉上已經有了笑容。這多少讓我內心有種安慰和稍許的輕鬆。”說起為什麼三赴災區,何建明說,因為那裡的東西一直在牽動著他的心。“有時想起來很痛。儘管我剛調到一個新單位,事情很多,但我仍然無法抹掉內心的那絲‘震痛’,所以何建明利用周末又去了兩次災區。”談到三次採訪的感受,何建明說:“它們帶給我不同的地震現實印象與人文思考。我想兩個月中三次去震區還是遠遠不夠的。何建明會去十次八次,甚至用一兩年或幾年的時間關注災區。”
“無論我今後幹什麼,我無法放棄手中的筆。”這是何建明接受採訪結束時告訴記者的一句話。何建明認為,作家也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作家比一般人更有感情,血更熱,所以作家不能在國家和民族出現大難時無動於衷,這是最起碼的素質。“何建明比別人表現得更好一點,才配得上“靈魂工程師”的稱號。何建明內心這麼想,行動上也要求自己這麼做。”
何建明是當前中國文壇中最有影響力的報告文學作家之一,何建明關注弱勢群體,塑造時代英雄,並站在比較高的層面來審視社會和時代,抓住最能反映人心的事件和時代的閃光點。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真實地記錄社會發展過程中與人民群眾生活和命運息息相關的重大事件。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群眾在歷史過程中的偉大實踐以及改革開放中阻礙時代發展前進、需要進一步改善的社會問題是他作品記述和反映的主要內容。這些都充分表明了何建明秉持的人民立場,表達了何建明對人民的情感和意願,對人民群眾的偉大歷史實踐的理解和支持,為人民代言,並在思想情感上與人民群眾相通。
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的人民性的價值立場在他的創作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何建明
何建明——《落淚是金》
二是平民情結和憂患意識。“但真正的秤,是人民群眾喜不喜歡何建明寫的作品,何建明的作品是不是為人民和百姓說了話——這是何建明內心深處一直存放著的一把金鑄的秤桿!它與何建明的生命同等重要,它是何建明的文學生命的全部支撐點。”(《共和國告急》後記《生命如歌,文學如歌》)確實,從他的眾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何建明是憑著自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自己居於中國平民百姓的立場之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用百姓的眼光看生活、看現實,寫出了真正具有現實意義和充滿百姓情結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還流露出可貴的憂患意識,在《根本利益》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事關中國的生死命運和十三億人民的明天。”作品從“三個代表”的思想高度出發,從活生生的生活現實出發,正面描寫黨群關係,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並善於把反腐敗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思考,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大聲疾呼。
何建明
三是高揚主旋律。“主旋律”的內涵相當豐厚:它既有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文化的“先進性要求”,又融合了足以體現人類本性的、具有全人類公德性質的“廣泛性要求”——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主旋律,是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具體體現,實質上就是弘揚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類崇高價值和尊嚴的關懷不是一己的,而是對於他人和世界的關懷,也就是人民性。
何建明的報告文學創作始終張揚著對社會和時代強烈而鮮明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反映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捍衛真理,堅持正義,敢為人民鼓與呼,既探討前進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又努力挖掘社會生活中的光明與積極因素,正是高揚時代主旋律的優秀之作。
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的特點:用曉暢明白的口語化語言描繪最焦點的事情,字裡行間洋溢的是他最深沉熱烈的情感。曾經的軍旅生涯戰地報道經驗,加上後來培養出的新聞記者素質,使得何建明擁有異常靈敏的新聞感覺,並且行動迅速果決。每次重大事件發生后,何建明都會在最快的時間裡到達現場開始採訪和寫作。
對時代主旋律的張揚凸現了一個作家所具有的文化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是文學的生命力之所在。作家將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在作品中體現出來,在對人物的塑造和題材的選擇上就反映了一個作家人格的高低,也是文學中人民性的客觀外顯。何建明正是通過對時代主旋律的高揚顯示了文學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2020年3月19日,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編選的主題詩文集《戰“疫”之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書中作品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從中國作協所屬報刊社網所發表和推薦的大量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優秀之作。其中有國內著名的作家何建明的作品收錄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