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石榴鎮高級中學

1952年在江蘇成立的學校

江徠蘇省東海縣高級中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創建於1952年3月,前身為山東臨沂地區第5速成師範,同年8月更名為東海縣初級中學,是東海縣境內第一所中學。1956年更名為東海縣石榴樹初級中學。1980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2001年,學校易址重建,更名為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學校現有教學班103個,是目前江蘇省辦學規模最大、教學設施最先進、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四星級高級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之一。

歷史沿革


1971年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改稱東海縣石榴中學,1998年11月成為市重點中學,2000年4月成為省重點中學。2004年異地新建成為獨立完全高中。2009年,通過省三星級普通高中複審。校名為東海縣石榴高級中學,現任校長章榮斌同志。

學校文化


辦學理念更加先進。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要求,辦人民滿意的高質量的高中教育,走提升內涵發展之路,學校依據校情,依託“石榴”校名,從石榴樹枝葉、花果形象中析出“和諧、美好,和而不同、美美共生”的寓意。結合我校六十年積澱的文化內涵和社會發展需求,提煉出“和美”文化特徵,確立了“為學生的和美人生奠定”的辦學理念。既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契合了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體現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的多樣化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這一辦學理念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大教育理念。

教學規模


學校坐落於中國水晶之都的東海縣城,海陸空交通便利,東隴海鐵路橫貫縣城、飛機場離學校直線距離11.2公里。綠化面積40333.06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紅樓林立,繁花碧樹、綠草如茵、四季如春;廊榭縵回、小橋流水、假山池沼、讓人心曠神怡。建有現代化教學樓4棟,實驗樓1棟,圖書辦公樓1棟,體育館1棟,學生宿舍樓5棟,食堂3棟,籃球場13片,400米國際標準塑膠跑道及超市、銀行、浴室、郵政所、衛生所、理髮室等附屬設施。建有先進的理、化、生實驗室24個,並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雙向閉路電視控制系統及校園網站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學校地址


地址:江蘇東海縣石榴街道辦事處駐地。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409餘人(含2名外籍教師),達研究生層次教師30多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13人。教師中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優秀班主任、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市“521工程”培養對象、市十佳教師、市教學能手、市骨幹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省市優質課、基本功大賽獲獎者200餘人。

觀點理念


學校堅持“人本立校,發展個性,求是創新,培育真人”的辦學理念,全體教職工拼搏奉獻、求真務實,培養出數以萬計考入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中國科技大等高校的優秀人才。尤其是近兩年,高考成績直線上升,2003年高考本科達線721人,全市第一;2004年高考本科達線903人,遙居全市第一,其中重點本科人數超過普通本科,有一大批學生走進清華、復旦、南大等名校,有4人奪得省單科高考狀元。學校連續三年獲得“連雲港市高中教學質量優秀獎”。2005年3月全市高三教學質量提升經驗交流會在該校舉行,該校作專題經驗介紹,經驗由教育局向全市推廣。2005年4月,省文明辦、省婦聯、莫愁雜誌社在該校舉辦連雲港市首家“莫愁新父母學校”揭牌儀式。2005年高考再創輝煌,本科達線828人,比三年前高一錄取時本科模擬達線510人,提升了318人,提升率遙居全市第一!樊文強等9位同學過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383位學生考上北大、復旦、浙大、人大、南大等重點大學!為此,縣政府給該校發來賀信,對該校教育教學和創新管理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學校在國內外聲譽日漸提高,接待外省市單位參觀學習達30餘次。

獲得成就


學校實施“科研興校”戰略,教師承擔的省級以上五項“九五”課題,全部結題,並有多項課題獲省一、二等獎;“十五”期間,學校又承擔23個省、市級課題研究,部分課題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教師每年發表論文200餘篇,在市內獨佔鰲頭,科研成果穩居全市第一。學科競賽居連雲港市第一,有全國生物奧賽、全國數學奧賽、全國化學奧賽一等獎獲得者,有十五屆華東六省一市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有省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一流的管理和辦學成績,使學校名揚海內外。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文明單位、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省群體工作先進單位、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100多項。目前,學校正加大改革力度,求是創新,努力謀求跨越式發展,向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的名校目標邁進。

工作總結


2008年,我校教育工作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教育局提出的“夯實基礎,提高質量,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工作思路,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管理框架基本形成

1.管理者的指導思想:管理是學校靈魂,質量是校生命,管理者是學校靈魂的靈魂。
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校長是中層領導助手。
3.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4.學校的辦學思路:文化立校、藝體興校、和諧發展。
5.培養目標:使所有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以上內容明確了我校管理的方向,奠定了我校管理的理論基石。

完善管理制度

科學的理論是學校發展的原動力,科學的管理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完善規範的制度是學校工作得以順利落實的保證。
我校以全力推進課題教學效益年活動開展和創建和諧校園為契機,高起點、高品位、高要求定位學校目標與管理行為。依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先後制訂完善了《石榴高級中學領導班子調整意見及分工要求》、《石榴高級中學2008-2009學年度工作綱要》、《石榴高級中學工作制度》、《石榴高級中學會議考勤條例》、《石榴高級中學高三畢業班工作意見》、《石榴高級中學基礎年級教學規範(試行)》、《石榴高級中學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競爭上崗工作實施方案》、《石榴高級中學教學目標考核方案》以及《石榴高級中學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效地規範了學校的管理行為,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08年開學之初,學校行政會議就明確提出了“管理是學校的靈魂,規範管理是我校的治校之本”的管理決策,號召全體教職工“高舉規範管理大旗,打造規範管理品牌”,為石榴高級中學創名牌高中而努力拚搏。一年來,各處室狠抓常規管理的檢查落實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加強校園管理,優化育人環境
1、校園規劃布局合理,環境布置整齊美觀。學校重視校園環境的美化、綠化、亮化。在合理的整體布局中,努力實現校園環境的整潔優美,做到春夏繁花似錦,秋冬綠色常在,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有序分明。綠化、亮化、美化,處處育人。學校申報的“市綠色學校”,已經順利通過驗收。
2、全員參與,科學管理:學校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教室、宿舍、食堂、清潔區等衛生標準。成立值周檢查組,每天按時檢查及時公布,認真總結和評比。校園環境衛生,牆壁無污跡、灰塵,地面無果殼、紙屑,垃圾入桶,廁所天天沖刷,確保校園文明整潔。為師生生活學習創造了優良的環境。
3、加強師生食堂、宿舍管理。在服務上下工夫,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了下決心提升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檔次,學校多次召開會議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現在學生宿舍的管理已經形成了檢查、評比、考核以及與班主任、管理員津貼掛鉤等系列化、責任化的管理機制。宿舍管理基本上達到“四化”—香化、亮化、美化、整齊化的要求。食堂衛生定期檢查,排隊買飯專人督查。由於管理措施得力,現在的宿舍、食堂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特別是宿舍管理已經成為我校管理的一大亮點,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近十個兄弟單位師生前來參觀學習,促進了我校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4、加強各處室的管理:我校建立健全各處室的規章制度,明確職責,落實到人,加強監督管理,各處室都能正常發揮各自的職能,為教育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5、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確保校園安全。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學校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工作制度健全,措施落實得力,我校沒有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在搞好平常的安全管理以外,學校注重對教師學生的安全教育。通過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報亭櫥窗進行廣泛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的促進作用。學校重視對貧困生的幫助,儘力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對一些確實有困難的學生,學校每學期都要拿出4萬多元給予資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貧困生的求學問題,得到的社會的普遍稱讚。
(二)、加強教師管理,提高育人素質
1、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學校利用例會政治學習時間組織教職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結合師德、師風集中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日常行為規範》、《教師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規範,開展了學習08抗震救災英雄事迹和身邊模範事迹,鼓勵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杜絕了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2、更新教育觀,適應教育發展。學校有計劃地安排了相關教師200多人次參加省市縣等培訓。通過學習、考察、研討、樹立典型等方式,樹立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益的觀念,強化教育科研是素質教育先導,也是創建工作先導的意識,樹立做“教育家”,做“學者型”教師的思想,將“以研促教”“科研興校”、“教改增效”的口號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3、強化工作紀律。我校有專人負責考勤,有著規範的各項規章制度,教職工能按時上下班,自覺參加考勤考核。學校依據教職工綜合考評細則,量化積分,做到獎罰分明,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廣大教師敬業愛崗,安心從教,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4、培養業務骨幹
我校將教研骨幹的培養作為教研組主要職責之一,成立科研機構,並通過聘請教科研專家到校開講座,舉辦教研骨幹培訓班,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等方式加強教研隊伍建設,促青年教師的成長成熟,促骨幹教師的成名;學校每年評比優秀骨幹教師,並享有校發特殊津貼,每月50元。現已有8名教師享有此待遇。
5、實行民主管理,關心教職工生活。
建立健全教代會制度,學校本學期召開兩次教代會,就學校發展、教職工住房分配等問題多次討論、協商。工會與學校簽定“共保協議書”,學校重大問題交教代會討論,努力實行“校務公開”。工會組織經常性的教職工棋類比賽、乒乓球賽、籃球賽、羽毛球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教師的業餘生活。
6、強力引進師資,加強師資培訓。
優秀的教師是學校教學的保障。學校在暑假期間,專門開設了教師上崗培訓班,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新課程改革的專題培訓,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學生管理,為社會全面培養合格有用的人
利用板報、演講會、知識競賽、文藝匯演、觀看德育教學片等一系列活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升國旗、向災區捐款、向烈士敬獻花籃等儀式,做到寓教於實,寓教於樂,系統有序、穩中有進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認真落實《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範》,制訂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石榴高級中學學生一日常規》、《文明禮儀要求》、《衛生管理條例》、《文明宿舍評比條例》等條例來促使學生養成文明、規範的良好行為。具體通過值周檢查組、學生會檢查組、文明監督崗以及校園廣播台等對學校工作、學生行為進行全面檢查和報道,規範了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目前,我校學生言談文明、舉止端莊、衛生健康、遵規守紀,已經較好地體現了“新石中人”的形象。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的促進作用。

教育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學管理工作的歸宿。為了確保教學工作科學規範有序有效地開展,我校針對基礎年級的教學實際,修訂完善了《石榴高級中學基礎年級教學規範(試行)》,規範了教學行為。從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實施方法等方面對基礎年級的備、教、改、輔、考五項常規做出了詳細的要求,並以附件的形式制訂了《基礎年級新授課課堂教學結構》、《導學題的編製方法及要求》和《集體備課及方法》等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使之更具有規範性和可操作性,使過程管理得到較好的落實,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常規管理特色。制度的形成與完善為教學工作的落實奠定了基礎,但加強過程的檢查與監控才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在繁雜的教學過程管理中,我們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年級組的管理工作。組織專門班子集中精力研究高三年級的管理工作,關注高考動態,確立高考目標,建立競爭機制,確立實施方案,全力以赴使高三畢業班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下去。
2、抓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依據市縣教研室的要求,立足課題,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做文章。根據青年教師較多的現狀,結合學生實際,我校制度出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方案,規定了課堂教學流程,備課長或主備人演課—全組教師聽課—評課—教師修改教案--上課。上課要求實,教法要求活,講解要求精,練習要求細,以“低起點,嚴要求,抓基礎,講實效,求成功”為原則,把以生為本的思想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推進教學手段的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本學期,我校各年級已經配備多媒體設備,教師能運用課件上課。學校鼓勵廣大教師在繼承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習方法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助推器。
3.抓教研組活動,促教師自身素質與教學能力的提高。紮實有效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的助推器。教師有收益、有進步、能提高,對教學效益的提高有幫助的教研活動就是紮實有效的。我校按照教研計劃,主要從教師的理論學習、課堂教學實踐、教師素質提升幾個方面紮實開展教研組活動。除每周二的固定教研組活動之外,學校還開展了基礎年級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和高考試題分析與解答比賽(文科教師側重問答題的分析,理科教師側重解題訓練)。這些活動都較好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教研工作真正做到了以活動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成績提高的目的,避免了以往教研工作流於形式,走過場的弊端。
4.抓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依據《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有關精神,制訂了《石榴高級中學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石榴高級中學新課程改革思路》、《石榴高級中學新課程考核實施辦法》以及《石榴高級中學校本培訓方案》等工作意見,使新課程改革實施有計劃地開展。學校成立了課改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對全體教師進行了課程改革的專題培訓,並提出了“更新觀念、認真實踐、及時反思、穩妥推進”的指導性意見,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工作方向。學校還按計劃安排教干、高一教師120多人參加省市級專題培訓,新課改工作正逐步得到落實。重視校本教材的研發,已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十餘套。
5.抓音、美、體教學,形成藝術特色教育。學校在音樂、美術、體育教學上增加了投入,進一步擴大規模,走“藝體興校”之路。全校共開設美術訓練班10個,音樂訓練班6個,體育訓練隊4個。我校的藝術教學早起步,訓練強,並與贛榆縣等學校結成友好學校。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學生可持續發展鋪設了寬闊的道路。

完善考核方案

我校一貫非常重視考核方案的研究與運用,並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本學期教導處在校長室的領導下,經過深入調研,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石榴高級中學教學目標考核方案》。學校每年拿出8萬元作為優秀生的獎學金,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核方案把對教師的過程管理與教學成果相掛鉤,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教師教育教學過程進行量化,既考慮到實際情況,又明確了激勵的目標,把教師的預期利益與工作狀況直接聯繫。實踐證明,這一方案的實施是科學的、有效的,大大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引導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適應普通中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國務院《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中學教師專業標準》。
一、總則
1.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標準是衡量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指標和依據,是教師進行專業活動的基本規範與要求。
2.《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是普通中學專任教師的國家通用標準,是教師專業合格的基礎標準。
3.普通中學的教育教學輔助人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以及其他中等教育機構的專任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本標準的有關指標。
二、指標體系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是由三級指標體系構成:第一級指標規定了專業標準的三個內容領域,即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第二級指標規定了每個內容領域的基本要求;第三級指標則是專業標準的具體要求。
(一)專業態度
1.熱愛教育事業
具有樂於從教、安心從教的職業熱情
具有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的職業理念
具有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具有嚴格自律、為人師表的職業操守
2.熱愛學生
尊重與關愛學生,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心與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維護學生身心健康
3.具有基本法律意識
具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自覺意識
具有依法進行專業活動的自覺自律意識
具有依法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責任意識
4.具有自主、持續專業發展意識
具有主動尋求與利用專業發展機會的意識
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明晰的專業發展目標
具有自覺調整心態與完善性格的意識
5.具有專業合作意識
具有合作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識
具有積極與同事開展專業對話與合作的意識
徠具有與家長、社區攜手促進學生髮展的意識
(二)專業知識
1.具有相應的通識性知識
具有相應的科學、社會與人文知識
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藝術表現知識
2.理解與掌握一般教育知識
掌握中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掌握班集體建設與班級管理的策略與方法
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
了解中學生群體的文化特點與行為方式
3.理解與掌握任教學科知識
理解任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理解與掌握任教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
了解任教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繫
了解任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繫
4.理解與掌握學科教學知識
理解與掌握任教學科的課程標準
掌握任教學科課程資源開發的主要方法與策略
了解中學生在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認知特點
掌握針對任教學科具體內容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三)專業能力
1.具備教育教學基本技能
具備“普通話、板書、板畫”基本功
具備語言表達與人際溝通能力
具備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
2.具備教學設計能力
能明晰準確地設計各層次的教學目標
能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方法來設計教學過程
能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3.具備教學實施能力
能營造有效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能激發與維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能清楚有效地講解與展現教學內容
能靈活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能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
能為學生提供及時、適切的幫助與引導
4.具備教學評價能力
能從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
能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能運用評價結果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
5.具備教學反思與教育研究能力
能利用多種教學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
能利用適當方法對教育教學進行研究
能基於反思與研究來改進自己的教學
6.具備開展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能力
能有機地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
能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
能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能協助學生進行生涯發展規劃
能有效地管理班級與開展班會活動

強化服務意識

1、加強後勤人員的思想工作。學校要求後勤人員樹立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觀念,監守崗位、遵守規章、廉潔奉公。後勤從主任到每一位職工都能嚴於律己,不折不扣地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計個人報酬。
2、嚴格遵守財經紀律,有計劃地使用經費,從嚴掌握開支,專款專用,定期公布帳目,嚴格執行收費的有關規定。
3、加強校產校舍管理,做到校產分類造冊,制定管理責任制,每學期檢查一次,並及時做好使用、保管、維修等各方面的工作。
4、建立貧困生檔案,完善收費手續。我校繼續實行優困生、貧困生頒發獎學金制度。為部分貧困生開展勤工儉學項目,解決學生的上學經費問題。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校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依靠全體教職工,抓過程管理,促進常規工作,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取得了一定成績。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文明行為習慣顯著提升;學校的各項工作也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2008年學校獲市教育局頒發的“教學管理質量獎”“教學管理特色獎”,同時學校被東海縣人民政府授予“2008高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08年度學校獲各種獎項近30個。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獲獎論文近百篇。工會、團委等工作也均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過去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迫切需要我們去解決。比如新教師的增加,骨幹教師數量偏少,青年教師的培養迫在眉睫。學校將進一步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把培養青年教師與塑造名師結合起來,切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石榴高級中學快速發展奠定基礎。結合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用人機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完善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我們堅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正確領導下,在全校教職工共同努力下,石榴高級中學必將呈現出健康向上,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學校領導


我校領導班子由4人組成,其中校長兼黨總支書記1人、副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1人,副校長2人,平均年齡46歲,年富力強,專業結構合理,涵蓋物理、化學、政治、體育,文理搭配兼顧藝體。均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職稱,都接受過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校長崗位培訓。都自教育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業務過硬,有著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都有過校際交流經歷。
校長楊華軍,男,1970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連雲港市物理協會會員,市教學骨幹、優秀園丁、先進個人、教育信息化應用先進個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個人,連雲港市教師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008.04),市高中物理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11.4),連雲港市“333工程”骨幹教師(2010年),連雲港市“333工程”首批學科帶頭人(2011年),連雲港市“333工程”首批名師(2012年),市教學管理先進個人(2011、2012年),2013年12月被確定為連雲港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與評價”專家。2010年10月參加江蘇省高中校長暨教育家培訓,2012年10月參加第八屆全國“聚焦課堂-生長課堂研討”課堂教學研究活動,2012年11月江蘇省校長提高班培訓。立項課題《農村高中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已於2009年結題,該課題研究獲2009年度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成果一等獎。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中學物理》、《考試研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光明日報考試雜誌》等刊物發表國家級論文7篇。
副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丁遜春,1967年2月出生,1988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化學學科高級教師。先後在東海縣平明中學、青湖中學、石榴中學等校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等職務。2007年9月任石榴高級中學教導主任,2010年9月起任石榴高級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兼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黨政、工團工作。他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和校務管理工作,踏實肯干,主持或參與《新課程背景下實驗教學與有效性實驗研究》及《城鄉結合部高中教師素養行為人格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2項省級課題研究。近三年獲“馮茹爾”杯省高中化學競賽園丁獎、校長優質課大賽二等獎、省高中化學競賽輔導獎等。2012年10月,參加全國“聚焦課堂-生長課堂研討”課堂教學研究活動,2012年3月參加省“課程基地建設培訓”及“全國德育管理創新與新時期智慧型班主任專業成長高級研修班”學習。
副校長朱文彥,1968年3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中學政治學科高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連雲港市骨幹教師(2010年8月),連雲港市“優秀園丁”(2011年9月),先後被東海縣教育局評為“教學管理縣級個人(2010年9月)、”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2月)、“教科研工作優秀教師”(2013年3月);2010年4月參加全國校長後備人才培訓,2012年3月參加第二十四期江蘇省高中校長任職培訓,2013年3月參加江蘇省高中校長提高班培訓;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新課程導學》、《新課程學習》、《科教導報》等刊物發表論文4篇;主持立項課題《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學科整合有效性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已於2012年2月結題。朱文彥同志有校際交流經歷,曾任白塔高級中學、房山高級中學教導主任、副校長,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
副校長王經正,1966年9月出生,91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體育學科高級教師。連雲港市“優秀教育園丁”(2011年9月)、“體育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1月)、“優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9月),東海縣“優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9月)、“政府嘉獎”(99年6月),“石榴鎮教育工作者”(2006年9月,2012年9月)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研究主要參與者(2008年10月)。王經正同志,曾任東海縣清湖中學政教副主任,分管學校德育工作;在本校先後分管學校的政教工作、德育工作,現分管學校後勤工作。對班級管理、學生管理、德育管理和後勤管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領導班子整體素質好:(精幹、整體素質高——學歷、黨員辦學思想端正、崗位培訓理念先進,業務骨幹業績顯著,科研能力獨立承擔任務,遵紀守法;團結協作——大局意識、深入一線、前瞻觀念——把握方向、制定規劃、創新舉措,服務意識——以人為本愛生愛師,實幹精神——責任心積極性身先士卒,無違法現象,威信高——卓有成效、號召力,愛戴擁護)
學校現有中層幹部9人,中共黨員3人,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學一級教師4人,市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5人,涵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我校中層領導年齡結構合理,最大44歲最小32歲,平均年齡37.75歲。中層幹部都是從一線骨幹教師中經過長期考察、民主測評、嚴格考核、競聘上崗、擇優任用的,均能勝任高中循環教學,都是教學第一線湧現出來的業務骨幹,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精通教育教學和管理業務,有較高學科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並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有著在不同崗位和背景下工作的教育教學經歷,一直擔任學科教學工作,目前還有多人兼任年級主任。
後勤主任殷其法,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事後勤管理10年,顧大局、肯奉獻,工作勤勤懇懇,服務意識強,2009-2011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三次被教育局評為後勤管理先進個人,得到學校師生普遍讚揚。
教科室主任時召進,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連雲港市“333”工程骨幹教師,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被選派赴加拿大培訓考察。在他的帶領下,我校教師教科研能力快速提升,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縣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他個人的教科研成果顯著,主持省級課題2個,市縣級課題3個,發表論文10篇。
孟德林,37歲,政教處主任,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數學一級教師,自畢業就從事班級及學生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2010—2013連續三年年度考核為優秀,三年年度師德考核為優秀。2013年獲市骨幹班主任、縣政府優秀班主任、縣局讀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教科研成績比較突出,僅2013年就有《關於反思性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避免“抄近路,適時走彎路”》兩篇文章發表在省級教學刊物上,另有《構建動態生成課堂促進農村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探討數學學習中“熟悉的陌生人”現象》中省評中獲獎。主持省級課題《中學生數學解題后反思的研究》,並於2013年12月成功結題,2014年3月,市課題《高一數學“情景+問題串”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究》。近年來,參加《“中小學細節德育模式創新暨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討》及《全國中小學班主任高級樂壇》兩項國家級培訓,一項《連雲港市中小學“青藍課程”—高中班主任》市級培訓。2013年主編《新教材完全解讀》(數學必修5)輔導用書。

所獲榮譽


學校榮獲了“江蘇省德育先進單位”、“江蘇省招飛先進單位”、江蘇省中小學“師陶杯”教育科研論文評選活動優秀組織獎,連雲港市“平安校園”、“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管理規範達標學校”、“綠色校園”、“教學質量進步獎”、“教學管理質量獎”、“教學管理特色獎”,東海縣“綜合治理及平安校園創建先進集體”、“法制建設先進單位”、“藝術工作先進單位”、“AAA級特色學校”、“首屆教師專業素養大賽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