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
中國傳統印章之一
陶瓷印,中國傳統印章的一種,也是現代印章的一大流派。相對於以純天然石材(如:壽山石、青田石等)為載體的傳統中國印章,繼承大中華舉世聞名的古老瓷器藝術,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完全人工製作而成的印章紐體及其獨特治印方法,一種當代新興的中國印章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印章早在商代就已出現,至戰國形成了首次高峰,秦漢持續發展,后歷唐宋的數百年低迷,於元朝再次抬頭,至明清,已顯現了奪目的輝煌。在這數千年間,印章由實用而逐漸藝術化,最終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種。
當代有不少篆刻家嘗試陶瓷印創作。比如遼寧王丹,景德鎮陳維,杭州蔡履平等。
瓷印
制坯與雕鈕
制坯要先將瓷土(已經配製煉好的泥團)切成方圓不同的形狀,涼干至八九分時,就可以制鈕了,太幹了,因瓷土鬆脆而容易崩裂。初學時,參考古人印章上的一些橋鈕、瓦鈕、龜鈕,其實這些鈕經燒制后也不失古樸雅緻。在製作印鈕時,注意不要太高,一般可在4厘米左右為易,太高了,經高溫燒制時由於產生很大的收縮造成歪斜的概率越高。
要在泥坯上雕鈕,最好在印坯上四面畫上中軸線,印鈕在印台上分佈要均勻。泥坯雕制,雖不像石章那麼硬,但由於鬆脆,所以要懸手用“虛勁”,不然稍不留意,將前功盡棄。雕刻的工具可以自己製作,如鋼鋸條,十錦銼、竹片等都可磨削成不同形狀的刀具。如果考慮到製成后便於佩帶,可在印的合適位置鑽一小孔。一方瓷印的印坯就做成了,日後有了一定的製作經驗,可以做些瑞獸、瓜果、人物等比較複雜的鈕式。
瓷印的篆刻、上釉與燒制
瓷印的印坯等於篆刻家的印石,最終還需刻印和上釉燒制才能完成。篆刻和刻石章的技法大同小異。但由於泥坯比石章鬆脆,刻刀宜薄刃快口便於進刀。尤其在刻制一些細朱文時,如果刀口不鋒利,很容易將線條刻破。刻好的瓷印不可用印泥試鈐一下,再行修改,因為泥坯在沒有燒制前一旦蘸上印泥,將不可收拾(已經素燒過的泥坯除外),印刻好后,可用鏡子照一下,如有不足之處,略加修改。刻邊款的方法也和刻印一樣。用手捏泥坯時盡量要輕,刀法手腕要靈活,不然會擦去字跡,影響作品效果。在泥坯上上釉能使瓷印錦上添花,各種不同的釉色會將作品點綴的富麗堂皇,美不勝收。上釉的方法一般可將釉倒入容器里,然後將泥坯印面朝上,直接浸一下。釉的厚薄要根據需要而定,簡單的鈕式釉要厚點,使釉色厚重有玉質感,複雜的鈕式釉要薄一點,厚了會使印鈕的造型模糊不清。經過以上許多道工序之後,印坯就可以進窯燒制了。如果沒有條件置窯爐,可去就近的陶瓷廠“搭燒”,因為印章體積小,一般不會影響他們的生產。
經過高溫燒制,瓷印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