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

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始於2003年,範圍涵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蒙東地區)。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

政策概況


面臨形勢

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發展歷來高度重視,2003年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採取一系列支持、幫助、推動振興發展的專門措施。10多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國有企業競爭力增強,重大裝備研製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有了明顯改善。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重大決策是正確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前景是廣闊的。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紛繁複雜,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仍然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變化,新興產業發展偏慢;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結構單一地區(城市)轉型面臨較多困難,社會保障和民生壓力較大;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基層地方黨委和政府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適應引領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矛盾和問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重大意義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東北地區區位條件優越,沿邊沿海優勢明顯,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是優化調整國有資產布局、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客觀要求,是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認識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把這項宏偉事業推向新階段。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互動銜接,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發展目標

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和企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歷史沿革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標誌著東北振興戰略正式實施。2009年,國務院又發布《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從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間,東北三省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長12.7%。遼寧、吉林 、黑龍江三省年均增速分別為12.8%、13.8%和11.7%,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速為10.7%。三省GDP都跨過萬億元門檻,遼寧更是連跨萬億、2萬億兩道關口,直逼3萬億元大關。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12年,遼、吉、黑三省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3223、20208、17760元,分別是2003年的3.2、2.9和2.7倍;遼、吉、黑三省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9384、8598和8604元,分別是2003年3.2、3.4和3.4倍。
三省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民營經濟比重逐年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壯大。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三省工業的比重都超過20%,成為工業領域的重要支柱產業;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業迅猛發展,成為新的重要支柱產業。
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讓東北地區的對外開放以及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國有企業改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棚戶區改造等各項工作令人矚目。
然而,專家認為,東北振興實施十餘年後的今天,東北地區面臨新的挑戰,出現經濟增長再度乏力、結構調整不盡如人意、市場化程度不夠、各項改革突破不多等問題,亟待在下一輪東北振興中逐一破解。
與之前十年裡大部分年份相比,2013年起,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呈現出明顯減速。2013年,遼、吉、黑三省在全國31個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於后10名。今年上半年,三省經濟增長的頹勢不改,遼寧、吉林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環比均又下降了0.2個百分點,黑龍江的GDP同比增速仍在5%以下。
經濟增長乏力是由於過去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東北地區經濟增長中投資貢獻率偏大,以三省中經濟表現最好的遼寧為例,這一比率超過70%。而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作用則難以望其項背。2012年,東北三省進出口貿易額僅佔全國的4.3%,不及廣東的1/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佔全國的5.9%,明顯偏低。
10餘年來,東北的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和縮小地區差異工作有所進展,但仍任重道遠。近年來,儘管遼吉黑三省都大力發展服務業,但10年來東北地區一、二、三產業比重基本未變,服務業比重不升反降。
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不順暢,以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重工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缺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慢、體量小,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意識差等等,也妨礙東北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此外,東北地區的投資環境仍不理想,具體體現在法制環境差、信用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等。
有專家指出,東北振興是一個過程,需要不斷根據情況變化修正航向。新形勢下面對新挑戰,國家有針對性地出台新一輪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恰逢其時。

政策文件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2008年03月28日
《國務院關於同意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批複》2008年3月28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04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要點的通知》2008年3月28日
《國務院關於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批複》2008年3月28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範圍的通知》2008年5月5日
《國務院關於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的批複》2012年3月21日
《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 大 政 策 舉 措 的 意 見》2014年8月19日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2016年4月26日
《國務院關於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的批複》2016年11月7日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2016年11月16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2017年3月17日

十二五規劃


《規劃》實施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破解制約東北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推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著力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推動經濟轉型取得更大進展;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文化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高。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特色和優勢,促進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要堅持統籌兼顧,真正把當前和長遠結合起來,切實抓好重點工作的落實。(一)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鞏固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富裕美好新農村。(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三)優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託科技和人才資源,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四)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形成比較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多元清潔的能源體系。(六)加強森林、草原、濕地和江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區保護與治理,強化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七)採取多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加快包括棚戶區改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八)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國有林區和農墾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按照《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抓緊推進《規劃》實施。要進一步推動跨省(區)合作,充分發揮東北地區行政首長協商機製作用,著力解決合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按照《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和發展重點,在有關專項規劃編製、政策措施實施、重點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切實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規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與服務,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要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推動《規劃》各項指標和任務的落實。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國家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十二五”時期是東北地區鞏固和擴大振興成果的重要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是為全面振興奠定更加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各有關方面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高度重視,把握機遇,加強協作,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全面振興新局面。

十三五規劃


《規劃》實施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有效提升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要深化對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將《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務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銜接起來,完善推進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分解落實各項工作,確保《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圍繞東北振興重點領域研究制定具體政策,在有關規劃編製、體制創新、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規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與服務,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推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