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瑞

作家

徠李文瑞,男,1928年出生,1944年參加八路軍,當過連隊指導員、新華社記者。從1945年在《膠東文化》發表第一篇作品《藥店》,在散文、隨筆、小說、詩歌、傳記文學等領域,展示了多方面的才華。

簡介


李文瑞,1928年生於山東省萊陽縣,1944年參加八路軍,經歷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當過戰地服務團團員、連隊指導員、新華社記者。1952年來到常州,歷任市委辦公室主任、市委黨校副校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常州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常州市文聯主席等職,長期擔任市宣傳文化戰線的領導工作。從1945年在《膠東文化》發表第一篇作品《藥店》始,60多年來,李文瑞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與文學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散文、隨筆、小說、詩歌、傳記文學等領域,都留下了堅實的腳印,展示了多方面的才華。

作品


他的散文、隨筆、小說、傳記文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像《霜葉紅花》、《常州的覺醒》、《丙辰三十年祭》、《劉國鈞傳》等篇章,以文藝的形式記載了常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不僅具有文學價值,同時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他的散文隨筆,興之所至,自由揮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章風格,許多佳作讀來都情味雋永,別開生面。

著作


徠近日(2008年3月22日)我市抗日老戰士、離休老幹部李文瑞同志45萬字的文集《偷閑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作者從文60餘年在各類報刊發表的150萬字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一部精品力作。
收進《偷閑集》中的作品,全部在各類報刊發表過,有的作品單獨出版過,並一版再版,有的被翻譯成外文,有的獲過各種獎勵。不少作品,如散文《常州賦》、《落紅有情》、《酒的趣味》、《野祭》、《東土行》,小說《三不管》、《張驛橋》、《山怪》,傳記文學《劉國鈞傳》等,在社會上產生過廣泛影響。
開卷之作《常州賦》發表於1980年5月《文學報》,被多種報刊轉載,後來還入選全國高校課外讀本。1980年我調入報社工作,拜讀李文瑞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常州賦》。全文筆墨酣暢,氣勢恢宏,縱橫歷史千載煙波,經緯地理百里桑田。他用自己精深的思想紅線把常州歷史上的貝殼珠粒,穿綴成閃光的項鏈。雖然行文汪洋自肆,看似隨意,但字字珠璣,環環相扣。感情的溪流,在字里汩汩流淌;思想的火花,於行間熠熠生輝。

評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常州日報副刊部當編輯,常向李文瑞同志約稿,《偷閑集》中的《東土行》、《立夏三鮮》等許多篇章,就是那時他的惠稿。李文瑞有著相當開放和自由的散文觀念,他的散文,有雜文的風味;他的小說,則有散文的意境。他在創作散文時,並不特別追求散文的技巧,更多的是注重內容,注重思想,注重自己的生命體驗。有的文章從生活中迸發激情,有的題目則是從古文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他的許多篇章,說古道今,借古諷今,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得惟妙惟肖。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以及蘇東坡的典故用得猶多。《武松打狗》一文,由打虎英雄武松在孔家莊打狗失利,說到狗有三態:“搖尾乞憐,能博人歡心;狂吠輕狺,能徒亂人意;上竄下跳,使人慾戰不能,欲罷不得”、“狗能把君子的大道理轉換成對方的弱點加以利用的:靜而撓之,動而避之,遠而隨之,近而乘之。”作者由狗及人:“君子臨事,堂堂正正,有本領當面干,正大光明,平時誰有閑情去研究狗的權術和學問呢?”春秋五霸的英主齊桓公,對投其所好的豎刁、易牙、開方不設防,最後餓死在這三個小人手裡,齊國亂得不可收拾。作者於文末生出感嘆:“其實打狗不比打虎易。”堪為經典。我認為散文家不僅應該是美文家,更應該是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