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於好

言歸於好

言歸於好是一個成語,拼音是yán guī yú hǎo,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意思是彼此重新和好。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定語、賓語。多用於褒義。

釋義


言:句首助詞,無義。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處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典故


言:句首虛詞,無實際意義。彼此重新和好。《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信恃舊盟,言歸於好,是以不嫌。”《東周列國志》五回:“奉教撤兵,言歸於好。”郭沫若《再談郁達夫》:“我們幾位老朋友,儘管鬧翻過一次,結果還是言歸於好了。”亦作“言歸和好”。《清史稿.世祖紀一》:“昔之疆埸用兵,本冀言歸和好,不幸寇凶極禍,明祚永終,用是整旅入關,代明血憤。”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墜歡重拾、重修盟好、冰釋前嫌、言歸和好、破鏡重圓

反義詞

話不投機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人或組織等

例句

鬧彆扭的兩個朋友又言歸於好了。

英文翻譯


come together again

成語示例


示例:郭沫若《再談郁達夫》:“我們幾位老朋友,儘管鬧翻過一次,結果還是~了。”
示 例 :奉教撤兵,~。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造句:他們摒棄前嫌,言歸於好。
三國時期,曹丕稱帝,東吳孫權也想成就帝業就投靠他,曹丕封他為吳王,還想立他的兒子孫登為太子。孫權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寶與香料。他們約定魏吳信守諾言,言歸於好。沈珩不辱使命,回東吳后被封安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