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奧賽羅的結果 展開
奧賽羅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戲劇
《奧賽羅(Othello)》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之一,大約於1603年所寫作的。這齣戲最早於1604年11月1日在倫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
作品講述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因為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係不同尋常,並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餘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黑臉的摩爾人奧賽羅是威尼斯城邦雇傭的一個將軍,受種族限制而顯得地位卑微的他愛上了貴族元老院元老勃羅班修聰明、美麗、大方的女兒苔絲狄蒙娜,明知婚事將不被允許,他們瞞著父母秘密結婚。作為統帥的奧賽羅有一個看起來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奧賽羅提拔了卡西奧任副將而未關注自己,同時他也覬覦苔絲狄蒙娜的美貌,從而嫉妒奧賽羅娶妻成功。這個外表忠厚、內心姦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設法製造令奧賽羅誤以為卡西奧與其妻子苔絲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證據,讓已經被伊阿古讒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奧賽羅看到。破壞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幸福婚姻,成為伊阿古最大的滿足。於是他想盡辦法利用暗戀苔絲狄蒙娜的小貴族羅德里戈的急迫以及自己的妻子艾米利亞不明就裡,苔絲狄蒙娜不貞的“證據”被奧賽羅信以為真,他任“懷疑”這種毒藥在心間像硫黃一樣燃燒,把伊阿古所提供的“間接證據”鏈條之間的斷裂帶用自己的聯想填補併發酵、放大,最後妒恨令他幾近發瘋。在新婚的床上,親手掐死了忠貞而單純的妻子苔絲狄蒙娜。但當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這一謊言與騙局的時候,奧賽羅如夢初醒,拔劍自刎。
奧賽羅
角色名 | 備註 | 音域劃分 |
奧賽羅 | 威尼斯軍統領摩洛哥人 | 男高音 |
黛斯德莫娜(苔絲狄蒙娜) | 奧賽羅妻子 | 女高音 |
亞戈 | 奧賽羅的侍從 | 男中音 |
愛米莉亞 | 雅戈之妻 | 女低音 |
卡西歐 | 奧泰羅之副官 | 男高音 |
羅德利果 | 威尼斯紳士 | 男高音 |
洛德維格 | 威尼斯特使 | 男低音 |
蒙塔諾 | 塞普路斯總督 | 男低音 |
傳達者 | 傳達者 | 男低音 |
其他士兵、水手、威尼斯人、塞普路斯人、僕從等。
角色名 | 角色簡介 |
奧賽羅 | 威廉·莎士比亞從頭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奧賽羅這一人物形象。對奧賽羅的形象精雕細琢,深刻地表現了在奧賽羅身上兩種對立情緒的鬥爭。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交替處於主導地位,是該劇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從最溫柔的愛和極大的信任到折磨人的嫉妒和瘋狂的仇恨。復仇的心理一旦佔據奧賽羅的頭腦,就再也沒有離開,而且在延緩實施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烈。 他曾經是最幸福愛情擁有者,然而他殺死苔絲狄蒙娜之後,他就是一個最悲慘,最邪惡的惡人。在對著無辜的,純潔的苔絲狄蒙娜的屍體的那一刻,他對生的恐懼早已戰勝死的恐怖。精神的苦惱早已使他忘卻肉體的存在,唯有槍斃肉體是他解決精神痛苦的最佳方法。 對於主角奧賽羅的看法通常有兩種:他是位堅強博大和靈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殺害愛妻,只是由於輕信,尤其是奸讒者伊阿古過於狡猾所致;另一種是奧賽羅並不那麼高尚,而是個自我意識很強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聽信了伊阿古,責任在他本人。 |
苔絲狄蒙娜 | 苔絲狄蒙娜對奧塞羅的愛情基礎:崇拜奧塞羅的經歷,心痛其遭遇,其愛情集合崇拜,憐憫,是一種集情人與母親一體的愛。苔絲狄蒙娜是他心目中完美女神的化身,她的崇拜使他自滿,她的美貌使他迷醉,他把一切寄托在苔絲狄蒙娜身上。愛情態度:愛得坦誠,明朗,自信,她確信她的傾心相戀一定會獲得等倍的回報。愛得自負,高傲,他的愛情不允許雜糅那怕一丁點的雜質。愛情變化:始終如一,忠貞不二,對奧塞羅從不疑心,坦坦蕩蕩。愛得決絕而痛苦,不允許背叛。愛情結局:含冤而死;自殺身亡。從上表可以看出苔絲狄蒙娜和奧塞羅愛情觀的不同。可以說,從一開始,奧塞羅與苔絲狄蒙娜的愛情就是在懸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深淵。苔絲狄蒙娜以為她的愛情固若金湯,她以為他愛的那個人也始終與她始終如一,她的悲哀在於她沒有看到被猜忌蒙了心之後的奧塞羅的改變。 |
創作背景
《奧賽羅》主要取材於義大利小說家辛斯奧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爾人》。故事講述了一個嫉妒心很強的摩爾人,因為輕信部下的讒言,而將自己清白無辜的妻子殺害。原故事非常簡單,除了苔絲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沒有姓名。
作者簡介
威廉·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英國戲劇家本· 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約38 部劇本、154 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他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語言,並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劇作家。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然廣受歡迎。
奧賽羅
出版信息
2013年後續圖書譯本出版
作者 | [英] 威廉·莎士比亞 |
出版社 | 譯林出版社 |
原作名 | OTHELLO |
譯者 | 朱生豪 |
出版年 | 2013-9 |
頁數 | 116 |
定價 | 20.00元 |
叢書 | 雙語譯林·壹力文庫 |
ISBN | 7544744560 |
作品主題
種族歧視
《奧賽羅》是多主題的作品,其中包括:愛情與嫉妒的主題、輕信與背信的主題、異族通婚的主題等等,種族歧視是造成奧賽羅悲劇的原因之一。他本性的迷失和種族歧視有著密切聯繫,正是由於世俗的種族歧視和伊阿古的奸計,因此奧賽羅對於自己——個摩爾人、一個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贏得白人姑娘的愛產生懷疑,漸漸失去信心。他由堅信苔斯狄夢娜的忠貞到懷疑苔斯狄夢娜的貞潔與愛的動機,到最後完全否認苔斯狄夢娜的愛情,並認為苔斯狄夢娜是一個人盡可夫的娼婦,進而殺了她,造成了苔絲狄蒙娜的悲劇,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劇。
通過描寫同化奧賽羅這一異邦人物失敗的全過程,莎士比亞成功地揭露了他所處時代的某些特徵。而奧賽羅每一次“發現“泰絲德蒙娜行為不軌都被狡詐的伊阿古提前做過手腳,最終導致不明事理的他扼死愛妻的悲劇突轉,也使得劇本中丈夫與妻子,父親與女兒,岳父與女婿,愛與恨,正直與奸詐,白色基督徒與有色異邦人物,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同化與異化等二元對立關係有了更加深奧複雜的蘊義,從而構成該作品更加深刻的悲劇色彩,加強了作品的社會批判的力量。
《奧賽羅》,其實是政治性描寫的延續。表面上,它描寫的是涉世不深的威尼斯女貴族與出身非洲摩爾部落首領之子之間的奇異愛情故事;實際上,在威尼斯城邦遭受外族入侵的文本語境下,莎士比亞對劇中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多處越界行為及其話語的描寫,又使它超越了愛情故事的界限,呈現出由奧賽羅所代表的非裔邊緣文化與泰絲德蒙娜代表的歐裔主流文化的角力,進而表現了當時下層人民與上層社會的鬥爭。
殖民主義
《奧賽羅》的同名主人公雖然效忠於威尼斯公爵,卻是個摩爾人,他還是個皈依了基督教的黑人。正是對這種身份矛盾的刻意書寫使得整部劇作充滿了殖民敘事。評論家公認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取材於義大利作家欽齊奧的小說《威尼斯的摩爾人》,不過,莎士比亞對原作進行了重大改編。其中最有深意的改編是:在欽齊奧的小說中,男主人公是個野蠻的摩爾人,他用裝滿沙子的長統襪把苔絲狄蒙娜活活打死,並偽裝現場企圖逃脫罪責,而莎劇中的奧賽羅是徒手掐死苔絲德夢娜並最終自創身亡的。這種“人道主義”的改寫,明顯降低了劇中人野蠻行徑的程度,體現出“隱伏的東方主義,即“表示作為‘深層結構’的政治定位和權力意識,這種權力被設想一直存在於話語之中”另外,從文藝復興的文化語境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合理的改寫。
《奧賽羅》的中心人物其實並非是黑人將軍奧賽羅,而是白人旗官埃古,奧賽羅只不過是作為—種參照來襯托主角。在對奧賽羅的愚昧無知的淋漓盡致地表述中,埃古的聰明機智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賽義德認為這是西方對東方建立霸權的主要手法,即“推論東方是低於西方的,他者,並主動異化——當然甚至部分是建構——西方作為一種文明的自身形象。東方就被東方主義的話語製作成沉默、淫蕩、女性化、暴虐、易怒的形象。正好相反,西方則被表現為男性化、民主有理性、講道德、有活力並思想開通的形象。
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
《奧賽羅》展示了摩爾人奧賽羅、高貴的苔絲狄蒙娜、奸人伊阿古、天性善良的凱西奧、思量的羅多維科等一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鮮明的程度就像圖畫中人物所穿的不同顏色的服裝一樣。他們的性格各異,即便不去想象他們的行動和情感,他們的容貌仍然能夠顯示在讀者眼前。
理論家斯泰斯:《奧賽羅》一劇不是表現嫉妒,而是表現奧賽羅的嫉妒,一個與威尼斯姑娘聯姻的摩爾人可能感覺到的那種特殊的嫉妒。
英國戲劇作家兼理論批評家托馬斯·利墨:“這個故事的道德意義當然是富有教益的。它教導賢良的主婦要好好保管自己的手絹。”“觀眾不能從中得到什麼有啟迪性的有益的印象,這種詩除了使人們良知迷途、思想混亂、頭腦不安、本性墮落、想象分裂、口味敗壞,並且使我們頭腦里塞滿虛榮、混亂、喧囂和暖昧之外,並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