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豆蟲的結果 展開

豆蟲

鱗翅目天蛾科動物

豆天蛾(Clanos bilineata walker)其幼蟲俗稱豆蟲、豆丹、豆蟬,屬於鱗翅目天蛾科雲紋天蛾亞科豆天蛾屬,生長周期1年發生1代(河北、山東、江蘇、安徽)至2代(湖北武昌、江西南昌),主要取食大豆、洋槐、刺槐的葉片以及忍冬等植物。廣泛分佈於遼寧,河南,山東,河北及江蘇,四川還有江西等地,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的一種軟體小動物,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七種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其中亞麻酸達36.53%,尤其是C18:3亞麻酸含量更高,灌雲豆丹風味獨特,是驅寒養胃的天然綠色保健珍品。豆蟲者名豆丹也,黃豆上生長之昆蟲,啄食之,味極鮮美,入土之豆丹,營養尤為獨特,為蘇北人所珍愛,奉為極品,名之曰“丹”。如以當今時鮮之語,當稱之為“純綠色食品”,佳肴若此,嘗引南北食客爭相走之,;特奉幾碟,與君觀之,若能躬身品之。

物種簡介


豆蟲
豆蟲
豆蟲者名豆丹也,黃豆上生長之昆蟲,啄食之,味極鮮美,入土之豆丹,營養尤為獨特,為蘇北人所珍愛,奉為極品,名之曰“丹”。如以當今時鮮之語,當稱之為“純綠色食品”,佳肴若此,嘗引南北食客爭相走之,趨之若鶩;特奉幾碟,與君觀之,若能躬身品之,當此生無憾矣!
豆蟲,學名豆天蛾,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的一種軟體小動物,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七種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其中亞麻酸達36.53%,尤其是C18:3亞麻酸含量更高,灌雲豆丹風味獨特,是驅寒養胃的天然綠色保健珍品.
被譽為"國內少有、河北僅有、蘇北特有"的獨特食品!

形態特徵


豆蟲
豆蟲
成蟲:它體長40-45mm,翅展100-200mm,體和翅黃褐色,多絨毛,頭胸部背中線暗褐色,腹部背面各節后緣具棕黑色橫紋,前翅狹長,前緣近中央有較大的半圓形褐色綠斑,翅面上可見6條褐綠色波狀橫紋,頂角有1條暗褐色斜紋,后翅小,暗褐色,基部上方有儲色斑,后角附近黃褐色。
卵:球形,直徑2-3mm,初產的卵黃白色,孵化前變成褐色,老熟。
幼蟲:體長約90厘米厘米厘米mm,黃綠色。頭部有一黃綠色突起,胸足3對,黃色,腹足4對,尾足1對。尾部有一黃綠色尾角。
蛹:體長40-45mm,寬15mm,紡錘形,紅褐色,腹部口器明顯突出鉤呈鉤狀彎曲。

棲息環境


發生規律

豆蟲
豆蟲
豆天蛾在河北省武邑縣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9一12厘米深處越冬,越冬場所大多分佈在大豆田周圍土堆邊、田埂等向陽處。老熟幼蟲與翌年地溫達到24℃左右時化蛹,雨量適中,分佈均勻,有利其化蛹羽化,發生亦重。7月中旬進入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蟲半小時后即可開始飛翔活動。成蟲白天隱蔽,易於捕捉;多傍晚活動,飛翔能力強,遷移性大,喜食花蜜,有趨光性。每頭雌蛾平均產卵350粒左右,卵孵化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多產在植株頂端茂盛的葉片茂茂盛的葉片面。幼蟲五齡,7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幼蟲發生盛期,全年以8月上旬危害最重,也是用藥除治的關鍵時期。豆天蛾的發生與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的氣候條件關係密切,其中主要是降水。
黃淮海地區每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9-12cm上層內越冬。第二年春季移動至表上層化蛹。一般在6月中旬化蛹,7月上旬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一8月上旬為成蟲產卵盛期,9月上旬熟入上越冬。成蟲飛翔能力很強,但趨光性不強,喜在空曠而生長茂密的豆田產卵,一般散產於第三、第四片葉背面,每葉1粒或多粒。

生活習性


豆蟲
豆蟲
豆天蛾每年發生1~2代,一般黃淮流域發生一代,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發生2代。以末齡幼蟲在土中9~12厘米深處越冬,越冬場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邊、田埂等向陽地。
成蟲晝伏夜出,白天棲息於生長茂盛的作物莖稈中部,傍晚開始活動。飛翔力強,可作遠距離高飛。有喜食花蜜的習性,對黑光燈有較強的趨性。卵多散產於豆株葉背面,少數產在葉正面和莖稈上。每葉上可產1~2粒卵。
初孵幼蟲有背光性,白天潛伏於葉背,1~2齡幼蟲一般不轉株危害,3~4齡因食量增大則有轉株為害習性。在2代區,第一代幼蟲以危害春播大豆為主,第二代幼蟲以危害夏播大豆為主。
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間,如果雨水適中,分佈均勻,發生就重。雨水過多,則發生期推遲,天氣乾旱不利於豆天蛾的發生。該植株生長茂密,地勢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發生較重。大豆品種不同受害程度也有差異,以早熟,稈葉柔軟,含蛋白質和脂肪量多的品種受害較重。豆天蛾的天敵有赤眼蜂、寄生蠅、草蛉、瓢蟲等,對豆天蛾的發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分佈範圍


豆蟲
豆蟲
豆青蟲是豆天蛾的幼蟲主要分佈於我國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綠豆、豇豆和刺槐、葡萄藤葉等。

生長繁殖


人工飼養

1、建立育種田
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田地,規劃出長3m、寬3m的實驗地作為育種田,四周加網圍住,6月下旬育種田中種植大豆。
2、採種
到野外大豆田中捕捉無農藥污染、健康的2-3齡豆天蛾幼蟲放入育種田中飼養,每平方米50-100條。9月下旬
豆蟲
豆蟲
育肥的豆蟲相繼潛入豆根附近深約8-12cm土層中越冬、休眠、春化。10月割去育種田中的大豆,土壤不能翻耕,以便保護育種田中豆天蛾的越冬環境。
3、化蛹
翌年4月底,再在育種田中密植大豆,5-6月豆天蛾在土中化蛹。
4、產卵
6月下旬至8月初,育種田中的蛹相繼羽化成成蟲一豆天蛾。不久雌雄交配,3小時后產卵,其卵粘附在大豆葉背面,每隻雌蛾產卵200一300粒。在9m育種田中共產卵1.0x10粒(注意:成蟲交配產卵期間,育種田四周及頂部均要加網圍住以防成蟲飛逃)。
5、孵化
7-8月間,育種田中的卵相繼孵化,其孵化率為80%以上,發育成1-2齡幼蟲約8.0x10條。
6、幼蟲的人工飼養
幼蟲飼料基地(大田)的建立:在豆天蛾化蛹的同時,在大田中種植大豆作為豆天蛾幼蟲的飼料基地。8.0x10條幼蟲從2齡到5齡約需要1畝大豆供應豆葉。
幼蟲飼養室的建立:選擇通風良好的平房、大棚作飼養室,室內四周搭起木架,木架上放有若干個80x80cm的木箱(或紙箱)作飼養池,用紗網罩住箱口。
分池飼養:在育種田中,將生活著2齡幼蟲的豆葉摘下,放到飼養池內飼養,每池約400條。每天採摘大田豆葉餵養幼蟲1-2次/日,在飼養過程中,長到4-5齡時的幼蟲食量最大,5齡幼蟲階段是幼蟲的肥育階段,要及時供應大量豆葉。
7、選種和貯藏
9月中旬挑選肥大健壯的5齡幼蟲,放入育種田中作為種源;9月下旬將停食的5齡幼蟲以400一500條/耐分4-5層埋入潮濕的沙土中,以後根據需要取出食用或出售。

豆天蛾卵獲得

冬前採集豆天蛾越冬老熟幼蟲,使其羽化、交配、產卵:
豆天蛾老熟幼蟲采自山東省泰安、棗莊、濟寧等地。將老熟幼蟲埋於大花盆中,土深8-10cm,土濕保持在用手擠壓不出水為宜,並將花盆埋陷於土中,使其室外越冬。待翌年6月上、中旬化蛹后、將蛹取出,鑒別雌雄後置於醫用托盤內(雌雄比例為1:2),上覆約2cm的細濕土,再把托盤放入1m見方的紗籠中,籠內放長枝條以利其展翅。成蟲飼以10%蜜水。產卵后以每1h內產的卵為一單位收集,供試。

主要價值


主要作用

豆蟲
豆蟲
1、具有抗衰老及增長免疫作用
2、具有保護心腦血管和降低高血壓作用
3、具有增強性功能及抑制前列腺炎作用
4、具有驅寒養胃的作用

市場前景

豆蟲是優質的蛋白質資源,豆蟲蛋白質比肉類、魚類、植物類的蛋白質更適合人體需要,組成也更合理。營養價值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豆蟲的組成除了水分之外,干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占乾重的63.2%。在干物質內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所含微量元素的種類豐富且含量高,鈣、鎂、磷、鐵等含量非常高、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豆蟲還有18種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是人類理想的蛋白質資源。此外,豆蟲加工后的豆蟲皮可以作為藥材,其物質基礎就是蟲體甲殼素,與蟬蛻相似。
隨著豆蟲營養價值的發掘和人們對綠色昆蟲資源食品需求的提高,豆蟲市場逐漸活躍,豆蟲變害為寶,給人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和生態效益,得到了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關注。
2、豆蟲製成特色菜,大受歡迎
豆蟲加工做成的美味佳肴,被人們譽為“豆參”“地珍”,成為款待親朋好友的特色佳肴。最早起源於來江蘇灌雲縣出差或者旅遊的客人都愛點這道菜,後來這種獨特的食蟲文化逐漸對周邊地區產生了輻射作用。
豆蟲入菜,形式多樣,可燒、可炒、可清炒、可制湯,甚至可製漿加工成水餃餡料。在山東、江蘇、安徽北部地區將豆蟲體內的蛋白質部分手工取出,清洗乾淨之後,配以其他蔬菜、調料等加工,味道鮮美可口,特別是越冬老熟的豆蟲或儲藏至冬季和來年春季的高齡幼蟲,更是冬天或來年春季食用的上等佳肴。在某些地區將老熟的豆蟲燒烤食用,成為一種新型的燒烤品種。市場上的豆蟲,產品也從豆蟲菜肴衍生出豆蟲罐頭、速凍豆蟲等。
3、效益分析
①經濟效益分析:以每平方米放養並獲得10頭的標準計算,則每667平方米((1畝)可獲得商品蟲6670頭,平均單蟲重8.15克,共可獲蟲54.36公斤,按敵害及自然災害造成損失8%計算,則損失蟲重4.35公斤,實得蟲重約50公斤,按豆蟲市場售價45元公斤算,每667平方米養蟲收入約為2250元。大豆損失產量約為6%,按每667平方米大豆產量300公斤計算,則損失18公斤,按大豆市場價6.0元/公斤計算,則大豆每667平方米損失108元。兩者綜合,飼養豆蟲的大豆田比普通豆田每667平方米增加收入為2250-108=2142元,效益十分可觀。
②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人們追求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而推行綠色環保觀念,生產綠色食品成為一個投資的大趨勢,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豆蟲生產是一個典型的綠色項目,由於豆蟲的抗藥能力非常低,稍微接觸微量農藥,豆蟲就會迅速死掉。所以,作為豆蟲飼料的豆葉生產,就應該杜絕任何農藥的使用,甚至生產區域周邊的地塊也不能噴灑農藥和化肥,這樣才可以生產出無農藥污染的大豆,有利於在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同時又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這樣,就保護了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狀態。

營養成分

1.豆青蟲與中華稻蝗的營養成分比較。
豆青蟲的組成除了水分之外,干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占乾重的63.2%。而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也很豐富,鈣、磷、鎂、鐵等含量非常高,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豆青蟲含有18種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而且異亮氨酸、賴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適中,佔總氨基酸量的47.23%,與中華稻蝗的47.67%幾乎持平。這說明,豆青蟲與中華稻蝗一樣,是人類理想的蛋白質資源。
2.蟲蛋白質的評價
評價蛋白質的優劣,不僅要看蛋白質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要分析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是否合理。因此,表中還列出了197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模式,以便對照評價。結果表明,雞蛋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為48.77%;其次是中華稻蝗和豆青蟲,然後是肉類和魚類;大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為39.53%。表1—16還表明,在昆蟲類中,豆天蛾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僅次於中華稻蝗,比其他昆蟲都高。這說明,豆青蟲與中華稻蝗一樣,其蛋白質比肉類、魚類、植物類的蛋白質更適合人們的身體需要,組成也更合理,是優質的蛋白質資源,具有高的開發利用價值。豆蟲雖然是大豆的天敵,但是它的肉漿卻無毒無害,是一種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鮮美,並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抗癌能力,有治療胃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特殊療效。豆蟲入菜,形式多樣制湯 制湯、燒炒,無不令人一飽口福。

製作方法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製做方法:
一、原料:
1.主料:活豆蟲250 克,雞蛋4 只。
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蔥花、薑汁、豬油。
二、製法:
1.將活豆蟲洗凈,斬去頭,擠出肉,將肉用清水漂洗去內臟,撈出瀝水。
2.油鍋燒熱,加入蔥花煸香,放入豆蟲肉煸炒幾下,烹入料酒、薑汁,加入精鹽、白糖和適量水,炒至豆蟲肉入味,倒入攪勻的雞蛋汁煸炒,再加入適量精鹽,炒至熟,放入味精、胡椒粉推勻,出鍋裝盤即成。按:雞蛋含有14.7%的蛋白質,包括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人體吸收率為99.7%,而牛奶僅為85%,牛肉為69%,豬肉為74%。雞蛋脂肪含量11.6%,主要集中在蛋黃里,含多量的卵磷脂,可釋放出膽鹼,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雞蛋具有鎮心、益氣、安神、止驚的功效。與豆蟲相配成此菜,具有滋補強壯、健脾胃、養肝腎的功效。適用於健忘、失眠、體質虛弱、腰膝酸軟等病症。健康人食之,強壯身體,益智健腦。備料:豆蟲,雞蛋清,水發木耳,筍片,青菜心,胡蘿蔔片,青紅菜椒。輔料: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蔥花、薑汁、薑絲、豬油。製作:將豆蟲洗凈,斬頭擠出肉,將肉放入清水中漂洗去內臟,撈出瀝水,剁成肉泥,放入碗內,放入雞蛋清拌勻,上籠蒸成糕,出籠晾涼切片。將木耳洗凈撕小片青紅椒去蒂、籽,洗凈切片。起油鍋,蔥、姜爆鍋,加入豆蟲肉糕片煸炒幾下,加入料酒、精鹽、薑汁、白糖煸炒至入味,加入木耳、筍片、青菜心、胡蘿蔔片、辣椒片,煸炒至入味,出鍋裝盤即成。說明: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蟲、雞蛋清配以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維生素C、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的木耳、筍片、青菜、胡蘿蔔、辣椒組成此菜,營養成分非常全面,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病防病、健美潤膚的功效。
一、原料:
1.主料:活豆蟲250克,雞蛋清4 只只是只是水發木耳25 克,熟筍片25 克,青菜心25 克,胡蘿蔔片25 克,青紅菜椒25 克。
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蔥花、薑汁、豬油。
二、製法
1.將活豆蟲洗凈,斬頭擠出肉,將肉放入清水中漂洗去內臟,撈出瀝水,斬成肉泥,放入碗內,放入雞蛋清拌勻,上籠蒸成糕,出籠晾涼切片。將木耳洗凈撕小撕成小片小撕成小片蒂、籽,洗凈切片。
2.油鍋燒熱,放入蔥、姜煸香,加入豆蟲肉糕片煸炒幾下,加入料酒、精鹽、薑汁、白糖煸炒至入味,加入木耳、筍片、青菜心、胡蘿蔔片、辣椒片,煸炒至入味,出鍋裝盤即成。按: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蟲、雞蛋清配以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維生素C、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的木耳、筍片、青菜、胡蘿蔔、辣椒組成此菜,營養成分全面,豐富的蛋白質可營養身體:豐富的維生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抗癌能力。常食此菜,定能強健身體,抗病防病,健美潤膚。
3酸辣豆腐
原料:豆參300克粉皮100克紅椒粒、香菜末、蒜茸、老抽、生抽、醋、白糖、味精、香油、紅油各適量。
製法:
1豆參治凈,入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瀝凈水分;粉皮也入沸水鍋中氽透,撈入涼水中漂涼,然後再切成條;老抽、生抽、醋、白糖、味精、蒜茸、香油和紅油共納一碗,對成味汁。
2將粉皮條盛入一盤中墊底,上面再放上氽熟的豆參,澆淋上對好的味汁,最後撒上紅椒粒和香菜末即成。特點:軟滑爽口,味道鮮美,酸辣開胃。
4檸檬豆參
原料:豆參350克雞蛋黃、吉士粉、精鹽、味精、檸檬汁、香醋、白糖、黃酒、濕澱粉各適量色拉油1000克?約耗100克。
製法:
1豆參治凈,納碗,加入精鹽、黃酒碼入味;另用雞蛋黃與濕澱粉調成蛋黃糊,待用。
2凈鍋上火,入色拉油燒至五六成熱,將碼入味的豆參拍勻吉士粉,再掛勻蛋黃糊,下入鍋中炸至定形后撈出,待油溫升至七八成熱,再下入鍋中復炸至色呈金黃且酥脆后,撈出瀝油裝盤。
3凈鍋上火,倒入檸檬汁,調入醋、白糖,勾入濕澱粉成薄芡,推勻后,出鍋澆在盤。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嫩,檸檬味濃。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豆蟲
豆蟲
1、對土壤進行深耕,消滅越冬蟲源。由於豆天蛾老熟幼蟲在土中9一12cm深處越冬,秋季翻耕,殺死老熟幼蟲。夏播大豆播種前進行土壤深耕,把蛹消滅在羽化之前,減少羽化率。
2、改變大豆耕作方式,與其他作物進行間作、套種。夏麥豆連作田套種油菜可有效地增殖豆田天敵的數量,使大豆害蟲得到有效控制。王玉正等研究了大豆玉米間作和同穴混播對大豆病蟲的發生,發現間作和同穴混播豆田的病蟲發生危害輕於純作豆田日。間作和同穴混播田提高了生物多樣性,增強了自然生態控害能力。通過間作和套種等耕作方式,可以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帶來的害蟲再猖撅等副作用,對發展可持續農業有著特殊的意義。
物理防治
1、人工防治:當幼蟲達4齡以上時,可採用人工捕捉,剪刀剪等人工防治措施。人工捕捉到的高齡幼蟲可以食用,也可以進一步加工成豆天蛾食品。
2、黑光燈誘殺成蟲:山於豆天蛾的成蟲具趨光性,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從而減少豆天蛾的發生量。
3、化學防治:1-3齡期用50%馬拉硫磷、50%敵敵畏,50%殺螟蛤,50%倍硫磷、4%久效磷等乳劑1000倍液噴霧,或2%西維因粉、1%對硫磷粉等噴粉,亦可用青蟲菌等細菌殺蟲劑。噴葯宜在下午進行。4齡以後防效差。產卵盛期釋放赤眼蜂。人工捕蛾和4齡以後幼蟲。
生物防治
1、對豆天峨天敵的利用:豆天峨卵期自然寄生性有3種赤眼蜂:松毛蟲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和舟蛾赤眼蜂;2種黑卵蜂:豆天蛾黑卵蜂和落葉松毛蟲黑卵蜂。
2、使用生物農藥。戴美學等人利用蘇雲金桿菌SD-5菌劑對豆天蛾進行防治研究表明,SD-5菌劑對豆天蛾具有較強的毒力,不同齡期的幼蟲對SD-5菌劑的敏感性不同,小齡蟲最為敏感,致死較快,卵期噴葯,孵出的幼蟲死亡率高。大田施藥時間掌握在卵至3齡幼蟲高峰期,大田應用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綜合考慮防效和成本,施藥濃度應選用0.5億/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