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慶會
三慶會
川劇班社。1912年創立於成都華興正街悅來茶園(今錦江劇場),由長樂、宴樂、賓樂以及順樂、翠華、彩華、桂春、太洪等班社協議組成,包括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五種聲腔和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約180餘人。主要負責人先後有康子林、楊素蘭、唐廣體與蕭楷成、賈培之等。至1949年,前後活動達30餘年,在川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慶會
又成立昇平堂科社和研精社作為附設機構,前者招收會內子弟授藝,專事培養青年演員(有的藝人還教授女徒弟);後者致力於唱腔表演藝術的研究與革新。聘請社會賢達為研精社參贊,協助整理舊戲,創編新戲。如《柴市節》、《離燕哀》、《屈原投江》、《紅樓夢》(連台10本)等歷史故事劇,以及《黑奴光復記》、《武昌光復》、《蒙面俠》、《軒亭冤》等時裝新戲,都曾稱譽一時。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三慶會積累了一大批常演不衰的保留劇目,團結和造就了不少優秀人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曾有“川劇正宗”之譽。在川劇界樹立了一面藝術革新的旗幟,對川劇藝術的全面發展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