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概論
第2版
傳播學的由來1.3 國際傳播的開端12.2 傳播研究的傳統13.2
簡明而系統地介紹了傳播學各基本分支領域,如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小群體傳播、組織傳播、語言和非語言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並著重探討了大眾傳播的技術發展、組織生產、規範管理及效果研究,對傳播學研究方法也有初步的介紹。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學以及公共關係、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基礎課教科書。
第1章 導論:傳播與傳播學
1.1 理解人類傳播
1.2 傳播學的由來
1.3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和知識結構
1.4 學習傳播學的作用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2章 傳播模式論
2.1 亞里士多德的演講模式
2.2 拉斯韋爾的SW宣傳模式
2.3 香農-韋弗數學模式
2.4 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環模式
2.5 巴克模式及傳播過程要素分析
2.6 施拉姆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
2.7 賴利夫婦的系統模式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3章 內向傳播
3.1 人的內向傳播過程
3.2 自我概念
3.3 印象管理
3.4 自我防衛機制
3.5 需求層次論
3.6 態度轉變與說服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4章 人際傳播
4.1 人際傳播過程
4.2 人際傳播的特點
4.3 言語行為論
4.4 關係傳播論
4.5 人際關係的發展
4.6 人際衝突的管理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5章 群體傳播
5.1 群體的概念
5.2 初級群體與討論群體
5.3 群體傳播網路
5.4 群體的互動發展與結構要素
5.5 領導行為
5.6 群體中的問題討論
5.7 群體傳播的其他影響因素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6章 組織傳播
6.1 組織的類型與特點
6.2 組織傳播研究的幾大學派
6.3 組織中的基本傳播過程
6.4 組織中的新興傳播過程
6.5 組織的外部傳播過程
6.6 其他影響組織傳播的因素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7章 語言與傳播
7.1 符號化與人類傳播
7.2 語言傳播的功能
7.3 語言傳播的特性
7.4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7.5 新聞報道方式與客觀性
7.6 提高語言傳播能力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8章 非語言傳播
8.1 非語言傳播的定義和特點
8.2 非語言傳播的功能
8.3 非語言交流中的三種暗示
8.4 與身體相關的非語言傳播
8.5 副語言
8.6 距離、環境與空間學
8.7 時間觀
8.8 提高非語言傳播能力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9章 大眾傳播的媒介化發展
9.1 口語及文字傳播時代
9.2 印刷傳播時代
9.3 電子傳播時代
9.4 新媒體數字傳播時代
9.5 媒介系統
9.6 媒介即訊息——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
9.7 消失的地域——梅洛維茨的理論
9.8 媒介素養運動
小結
推薦閱讀
思考與練習
第lO章 大眾傳播的組織化生產
10.1 大眾傳播過程
10.2 傳媒組織的基本結構
10.3 傳媒組織的基本特點
10.4 傳媒生產中的“把關”
10.5 新聞
10.6 公共關係
10.7 廣告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ll章 大眾傳播的管理和規範
11.1 大眾媒介的幾種管理模式
11.2 早期威權主義規範論
11.3 自由主義規範論
11.4 社會責任論
11.5 新聞專業主義與媒介自律
11.6 公共服務廣播
11.7 民主參與理論與公民新聞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12章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12.1 國際傳播的開端
12.2 戰爭、廣播與宣傳
12.3 現代化與發展傳播
12.4 從依附理論到文化帝國主義
12.5 世界信息傳播新秩序
12.6 全球商業傳媒系統的形成
12.7 全球公民社會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13章 大眾傳播的研究(一)
13.1 傳播研究的傳統
13.2 宣傳研究
13.3 態度轉變與說服
13.4 卡特賴特的勸服模式
13.5 勒平格的勸服設計
13.6 兩級傳播論
13.7 創新的擴散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14章 大眾傳播的研究(二)
14.1 使用與滿足
14.2 議程的設置
14.3 沉默的螺旋
14.4 培養分析
14.5 知識溝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第15章 傳播研究方法
15.1 社會科學的邏輯和方法要求
15.2 文獻研究法
15.3 控制實驗
15.4 問卷調查
15.5 焦點小組訪談及深度訪談
15.6 觀察性研究
15.7 個案研究
小結
推薦閱讀
觀察與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