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恩多

抗日愛國將領

常恩多(1895—1942),遼寧海城人,抗日愛國將領。1922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抗日愛國將領。

1934年奉命隨東北軍到鄂豫皖地區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1935年10月由633團團長升任111師中將師長,隨軍開往西北,被稱為東北軍師長中赫赫有名的少壯派。江都昭關壩大勝后,部隊調防,參加台兒庄戰役,重創日軍磯谷旅團,殲滅丘山旅團大部,威名大震,受到通令嘉獎。後來在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為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1942年8月3日在軍長繆澄流賣國求榮投靠日軍、日偽反共氣焰囂張的嚴峻時刻,毅然宣布起義,把111師官兵帶到了濱海抗日根據地,帶到了黨和人民的懷抱。

毛澤東高度評價常恩多稱:“111師起義是東北軍少壯派的抗日、反蔣、聯共。”八路軍師政委羅榮桓在給常恩多的輓聯上寫道:“殺敵鋤奸,功在國家。”

1942年因重病不治,在擔架上含笑溘逝,終年47歲。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常恩多,遼寧海城人,1922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他勤奮好學,精於書法,成績優異。深得郭松齡的賞識,畢業后被破格授予了中尉排長的職務,后又被提升為上尉連長、少校營長、中校團副、上校團長等職。但他從不沉溺,始終保持高尚的品德。

滿腔熱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目睹國破家亡東北人民顛沛流漓的慘景。對蔣介石、汪精衛之流的賣國行徑非常氣憤,暗中抵制他們的反動政策。
1934年奉命隨東北軍到鄂豫皖地區”進剿”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曾同東北軍總部《軍事周刊》記者、中共地下黨員王再天同吟曹植《七步詩》,抒發胸中的憤懣。
在同根據地人民接觸中,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逐漸有了認識,萌發了一種新的覺醒。

提出兵諫

1935年10月由六三三團團長升任一一一師中將師長,隨軍開往西北。
1936年一度到西安軍官訓練團擔任第四大隊大隊長。參加了由中共東北軍工委領導的進步軍官組織“東北抗日同志會”。由團長晉陞為師長后,被稱為東北軍師長中赫赫有名的少壯派。9月當時在西安負責做爭取東北軍工作的紅軍將領葉劍英總參謀長,一天夜裡會見了常恩多,二人暢談到深夜,使埋藏在心裡的愛國主義火種頓時升華成一團熊熊火燃,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堂的強烈願望。12月蔣介石到西安策劃和督促對陝甘寧邊區進攻。異常激憤,10日因事赴“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藉機向張學良提出兵諫的建議。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欣喜若狂,急忙找張學良請求新的戰鬥任務。張學良命令其率部開赴渭南縣東渭河北岸的要地,捍衛西安,曾多次擊潰來犯的國民黨中央軍

軍旅生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率百十一師開赴江蘇,轉戰在華東戰場。10月奉命撤離南通。此後率部參加了揚州保衛戰、台兒庄會戰、鹽城和阜寧阻擊戰以及徐州攻擊戰等,在指揮下,將士艱苦奮戰,卓立戰功,被譽為“常勝軍”。
1938年冬周恩來派人秘密指示:“要爭取有利時機,幫助開展敵後游擊戰爭。”一個月後,率師部直屬部隊和六六二團,從蘇北沐陽出發,開赴魯南。不久經中共山東分局批准,秘密接收為中國共產黨員。從此多以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機智、勇敢地戰鬥在國民黨軍隊的內部。
1939年初春率師部機關、直屬隊和六六二團開赴山東莒縣大於庄一帶駐防。入夏,率六六二團和師部直屬隊進行反“掃蕩”。
1940年9月五十七軍軍長繆澄流派少校副官於光烈去蘇北桃林鎮跟偽興亞建國軍魯蘇地區總司令李亞藩和日本鷲津兵團的大尉參謀辛修三等談判,達成了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協議。得悉后,和三三三旅旅長、中共黨員萬毅於9月21日夜組織“鋤奸行動”,副軍長朴炳珊夫婦、偽北平宣撫班的女間諜徐春圃等皆被扣押,繆流聞訊逃脫。草擬了致各界電文通告全國,提出“忠心愛國,殺敵鋤奸,團結抗戰,打回老家”的主張。接著,組織部隊攻克了大店、碑廓敵偽據點,殲敵600餘人。
1941年元月軍民歡慶大捷后的新年。正在滿情激情向官兵們講話時,突然臉色煞白,口吐鮮血,無情的肺結核把這位鋼鐵將軍折磨倒了。
1941年2月師頑固派三三一旅旅長孫煥彩乘患病之機,密謀策劃,將萬毅扣押,並逮捕了中共地下黨員數人。
1942年8月2日夜生命垂危時,挺起精神,在魯蘇戰區總部政務處長郭維城(中共黨員)和愛國軍官協助下,衝破國民黨反動勢力的阻撓,率部隊舉行起義,扣押了師部的頑固分子,宣布《八三起義宣言》,8月8日率部隊開赴莒南王家坊前,把一一一師2700多人勝利的帶到了抗日根據地,投入到黨的懷抱。
可惜的是,8月8日就耗盡了最後一絲精力。躺在藤椅上靜靜的與祖國人民永別了。

人物評價


常恩多去世后,羅榮桓、陳光在給常恩多的輓聯上寫著:“殺敵鋤奸,功在國家”“還鄉復土,義盡東北。”
常恩多將軍曾題詩:一息尚存天侮我,百年事業待羈臣。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不朽的輝業績,將永遠鉻記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