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又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於1957年11月16日,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是中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導彈武器和運載火箭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57年11月16日,原名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1964年11月~1982年4月,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1982年4月~1988年7月,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1988年7月~1993年6月,為航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1989年2月,航空航天部批複一院,同意一院的第二名稱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993年6月~1999年7月,為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一研究院。1999年7月,改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截徠至2021年初,研究院下屬13個中央在編事業單位,3個預算內企業單位,9個非法人實體機構,4個全資公司,5個控股公司(含2個上市融資平台),16個本部部門和1個特設機構。佔地面積12028畝,科研生產建築面積約220萬平方米,按照“1+3+1+X”布局,包括一個核心區(南苑),三個產品基地,一個綜合基地(河北固安),若干個軍民融合、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園區。有從業人員3.3萬人,其中兩院院士7人,博士1200餘人,碩士超過6000人。資產總額1037.95億元。

歷史沿革


1956年10月,中國成立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政委谷景生,下設十個研究室。
1059
1059
1957年11月16日~1964年11月,成立國防部五院一分院。
1957年11月16日,國務院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五院院長兼一分院院長;谷景生為國防部五院副政治委員兼一分院政治委員。
1964年11月~1982年4月,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中央決定國家機關實行體制改革,七機部改為
航天工業部,研究院隨即改稱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1988年7月,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航天工業部與航空工業部合併,成立航空航天工業部,研究院隨即改稱航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89年2月,航空航天部批複一院,同意一院的第二名稱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1988年7月~1993年6月,為航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撤銷,成立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研究院隨即改稱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1999年7月,為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根據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后改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究院隨即改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8年初,研究院有從業人員約3.3萬人,博士超過1200人,碩士超過6000人,院士7位,國家級專家20餘人,國家專家3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3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人,全國技術能手41人。
院士:
類別姓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夢倫、曾廣商、李仲平、龍樂豪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竹生、劉寶鏞、姜傑
資料來源:
技能大師工作室:
名稱立項時間名稱立項時間
高鳳林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1年韓利萍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2年
崔蘊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4年劉琦輝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年
張芸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2年------
資料來源:

部門設置

下屬研究院所 
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
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發射技術研究所
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環境強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資料來源: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火箭型譜
根據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成功研製了10餘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了長征火箭系列型譜,能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或航天器。
資料來源:
發射記錄
發射日期運載火箭結果發射日期運載火箭結果
2016年10月17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6年9月15日長征二號F成功2007年4月14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6年8月6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7年4月11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成功2007年2月3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6年6月12日長征三號丙成功2006年12月8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6年3月30日長征三號甲成功2006年10月29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6年2月1日長征三號丙/遠征一號成功2006年9月13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6年1月16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6年9月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5年12月29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5年10月12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5年12月1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5年8月2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5年11月21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5年4月12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5年11月4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4年11月18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5年10月17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4年10月19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5年9月3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4年8月28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5年9月25日長征十一號成功2004年7月25日長征二號丙/SM成功
2015年9月12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4年4月18日長征二號丙/CTS成功
2015年7月25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3年12月30日長征二號丙/SM成功
2015年3月30日長征三號丙/遠征一號成功2003年11月15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4年12月31日長征三號甲成功2003年10月15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4年11月15日長征二號丙成功2003年5月25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4年10月27日長征二號丙成功2002年12月30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4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丙成功2002年3月25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4年9月28日長征二號丙成功2001年1月10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4年3月31日長征二號丙成功2000年12月21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3年12月21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0年10月31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3年12月2日長征三號乙成功2000年6月25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3年10月2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2000年1月26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3年7月15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99年11月20日長征二號F成功
2013年6月11日長征二號F成功1999年6月12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3年5月2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8年12月19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11月27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8年8月20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11月1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98年7月18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2年10月25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98年5月3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2年10月14日長征二號丙SMA成功1998年5月2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9月19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8年3月26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7月25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97年12月8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6月16日長征二號F成功1997年10月17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2年5月26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7年9月1日長征二號丙/FP成功
2012年4月3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
2012年3月31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7年6月10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2年2月25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2年1月13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6年8月18日長征三號失敗
2011年12月2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6年7月3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1年12月2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失敗
2011年11月30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95年12月28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成功
2011年11月1日長征二號F成功1995年11月28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成功
2011年10月7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5年1月26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失敗
2011年9月29日長征二號FT1成功1994年11月30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1年9月19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4年8月28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成功
2011年8月18日長征二號丙失敗1994年7月21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1年8月12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4年2月8日長征三號甲成功
2011年7月2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93年10月8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1年7月27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2年12月21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失敗
2011年7月11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92年10月6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1年7月6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成功
2011年6月21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91年12月28日長征三號失敗
2011年4月10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0年10月5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0年12月18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0年7月16日長征二號E(長二捆)成功
2010年11月25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0年11月1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90年2月4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0年10月1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88年12月22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0年9月5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88年8月5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0年8月1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88年3月7日長征三號成功
2010年6月2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87年9月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10年1月17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87年8月5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9年11月12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86年10月6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9年8月31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86年2月1日長征三號成功
2009年4月22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85年10月21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9年4月15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84年9月12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8年12月23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成功
2008年10月3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84年1月29日長征三號失敗
2008年9月25日長征二號F成功1983年8月1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8年9月6日長征二號丙成功1982年9月9日長征二號丙成功
2008年6月9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78年1月26日長征二號成功
2008年4月25日長征三號丙成功1976年12月7日長征二號成功
2007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成功
2007年6月30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失敗
2007年6月1日長征三號甲成功1971年3月3日長征一號成功
2007年5月14日長征三號乙成功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成功
備註: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具體火箭發射記錄詳見:
• 科研項目
根據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2016年獲得的主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如下表所示:
類別名稱所屬研究所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低溫液體填充盲支管的不穩定過程研究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
多支路油氣懸架剛度阻尼耦合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載荷相位對熱-機疲勞非線性耦合損傷影響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含周期性單元的隱身材料結構布拉格衍射控制及寬頻隱身機理與應用研究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
基於天地觀測場景相似變換的空間目標光譜特性預示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火工品強衝擊環境下航天設備的動態損傷機理和失效準則研究戰術武器事業部
高超聲速廣義雷諾比擬關係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基於多物理場耦合的脈衝等離子體推力器放電燒蝕及電離特性研究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高溫陶瓷纖維增強超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界面相的理論預測與實驗驗證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先進聚合物基複合材料製造缺陷形成機制及模擬復現
資料來源:
• 科研專利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院累計申請專利7406件。其中,國防專利3443件,普通發明專利2128件,實用新型專利1752件,外觀設計專利77件,國際專利6件。火箭院累計授權專利3232件。其中,國防專利1502件,普通發明專利368件,實用新型專利1291件,外觀設計專利44件,國際專利27件。
2021年3月19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消息,國內首個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研製成功,從而讓火箭獲得巨大推力,為我國大直徑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術期刊

•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是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前國家科委批准出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性、技術性刊物,1972年創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期刊曾用名《國外導彈技術》、《國外導彈與航天運載器》,設有專家論壇、導彈與航天運載器系統、推進技術、制導導航與控制、彈頭技術、強度與環境工程、材料與工藝、遙測技術、地面設備、試驗與測試、計算機應用、軍轉民、系統工程管理、系統有效性與安全性、熱點漫談、高科技窗口、簡訊、廣告等欄目。
期刊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航天文摘、中國國防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精品期刊資料庫來源期刊。2001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雙效期刊,進入國家重點期刊方陣。在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優秀成果評選中,被評為二等獎。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10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從198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單位之一,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教學體系,以及學科專業、管理體制配套齊全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培養體系。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工程力學、製冷及低溫工程

教學成果

根據2016年10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自招生以來,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500餘名,產生院士2人,取得各種專家稱號的有100餘人,擔任型號主任設計師或廠所級以上領導職務的有200餘人。

合作交流


國內合作

• 院地合作
2011年11月12日,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與研究院下屬的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簽署航天新材料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
2012年10月10日,研究院下屬的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泰安市東平縣政府、瑞星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9月15日,研究院所屬的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與“凌源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凌源凌河整車生產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2016年1月13日,研究院與江蘇省沛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煤氣化、特種車輛、特種裝備、技術轉化、人才交流方面開展合作。8月25日,研究院與泰安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9月10日,北京航天萬源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雲南省永平縣人民政府,就永平縣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簽訂了《永平縣光伏扶貧項目投資開發協議書》。
高校合作
根據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主要合作高校如下表所示:
大連海事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瀋陽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
資料來源:

海外合作

• 共建機構
徠截至2016年5月,研究院組建了4個海外研發機構。
名稱外方中方時間
中英航天機電系統技術聯合實驗室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火箭院研發中心2012年8月
人工輔助心臟海外研發機構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2013年9月
瑞士西北應用科技與藝術大學
中英先進結構製造技術聯合實驗室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首都航天機械公司2016年3月
埃克塞特大學
中英先進控制技術聯合實驗室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2016年3月
• 商業航天
截至2015年8月,研究院的火箭為14個國家發射過衛星。此外還在1996年為國際衛星組織發射國際衛星708號;2014年為“哥本哈根次軌道”組織搭載微型試驗飛行器PS86X1。
時間火箭類型衛星或實驗裝置
2016年1月16日長征三號乙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
2015年11月21日長征三號乙遙38“寮國一號”衛星
2015年10月17日長征三號乙“亞太九號”通信衛星
2014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丙遙12盧森堡小衛星
2013年12月21日長征三號乙玻利維亞通信衛星
2012年3月31日長征三號乙法國“亞太七號”衛星
2011年12月20日長征三號乙奈及利亞通信衛星1R
2011年10月7日長征三號乙法國W3C通信衛星
2011年8月12日長征三號乙“巴基斯坦通信衛星1R”
2009年8月31日長征三號乙印度尼西亞“帕拉帕-D”通信衛星
2008年10月30日長征三號乙“委內瑞拉一號”通信衛星
2008年6月9日長征三號乙“中星9號”通信衛星
2007年7月15日長征三號乙法國“中星六B”通信衛星
2007年5月14日長征三號乙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
2005年4月12日長征三號乙“亞太六號”衛星
1999年6月12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銥星雙星
1998年12月19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銥星雙星
1998年8月20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銥星雙星
1998年7月18日長三乙歐洲製造的衛星
1998年5月30日長三乙中衛一號通信衛星
1998年5月2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銥星
1998年3月26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銥星
1997年12月8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發射兩顆銥星
1997年10月17日長三乙“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
1997年8月20日長三乙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
1996年8月18日長征三號中星七號通信衛星(失利)
1996年7月3日長征三號香港亞太通信衛星公司的“亞太IA通信衛星”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國際衛星組織“國際708衛星”失利
1995年12月28日長征二號E美國“艾科斯達一號通信衛星
1995年11月28日長征二號E“亞洲二號”通信衛星
1995年1月26日長征二號E“亞太二號”通信衛星(失利)
1994年8月28日長征二號E澳星-B3
1994年7月21日長征三號亞太一號通信衛星
1992年12月21日長征二號E“澳星-B2”(失敗)
1992年10月6日長征二號丙瑞典搭載弗利亞衛星
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E澳星-B1
1990年7月16日長征二號E澳星模擬星和BADR-A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1988年8月5日長征二號丙為德國Intospace公司成功搭載微重力實驗裝置
1987年8月5日長征二號丙為法國馬特拉宇航公司成功搭載微重力實驗裝置

文化傳統


標識

• 院徽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標誌以直線、圓、字母為設計元素,以“箭頭”為設計主題。箭頭象徵航天產品衝天而起,體現航天主業特徵,同時也寓意航天人奮發向上和航天事業蒸蒸日上;箭頭又像一個“人”字,寓意集團公司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的理念;三個同心圓象徵三個宇宙速度,傳達出航天的產業特徵,同時三個同心圓由內而外圓環線條粗細、薄厚漸變,表現集團公司不斷開拓、發展、壯大的勢頭。
上有中文簡稱(即“中國航天”)和英文簡稱(即“CASC”)的字體為集團公司以大黑字體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專用字體。右側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英文字體。
• 院慶標識
火箭院建院60周年主題LOGO
火箭院建院60周年主題LOGO
該LOGO以航天藍和成功紅為主色調,體現星際思維、探索精神、永不停步、勇攀高峰。
LOGO在設計時體現多重寓意,其中,“60”代表火箭院從創建以來已經走過60個春秋。“6”字起筆部分彷彿三個台階,象徵了航天三大精神,即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6”字落筆處留開口,象徵著火箭院創新思維、奉獻精神以及擁抱未來的心態。“0”字中間的星球表示火箭院“探索浩瀚太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責任、使命與不懈追求。
“CALT”是火箭院英文名稱(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首字母縮寫。字母“A”是26個英文字母中的第一個字母,用紅色突出,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第一院名相呼應,也代表火箭院不負黨和國家、人民的重託,實現了中國國防事業、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功,完成了祖國和人民交付的各項任務。
“1957”則代表著火箭院於1957年創建。

精神

精神: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創一流
核心價值觀:熱愛祖國,以人為本,以誠取信,以質取勝,攜手合作
院魂:頑強、毅力、忍耐、堅定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王小軍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李明華
副院長韓樹旺、唐國宏、吳江、唐一華、王曉東
副院長兼科技委主任魯宇
副院長兼一院航天標準化工程項目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雙進
副院長兼總工藝師兼首席信息官(CIO)兼信息化建設總指揮王國慶
黨委副書記兼工會主席兼黨校校長兼長征學院校長羅曉陽
紀委書記章小芳

歷任領導

姓名任期職務
錢學森1957-1960第一任院長
劉瑄1960-1975第二任院長
李明實1975-1979第二任院長
張鐮斧1979-1984第四任院長
李伯勇1984-1986第五任院長
王永志1986-1991第六任院長
沈辛蓀1991-1994第七任院長
厲建中1994-2000第八任院長
許達哲2000-2001第九任院長
吳燕生2002-2007第十任院長
谷景生1957-1958政委
張鈞1959-1975政委、黨委書記
李明實1977-1982黨委書記
張鐮斧1983-1984黨委代理書記
沈辛蓀1984-1991黨委書記
肖東太1991-1996黨委書記
王宗銀1996-2003黨委書記
梁小虹2003-黨委書記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9日,位居“2020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榜單第50位。
2021年7月9日,入選國資委辦公廳公布的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