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體工程地質力學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是從工程地質學的觀點出發,用地質力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岩體結構特性的形成和演變規律,用岩體力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裂隙岩體的變形破壞機制以及岩體穩定性的學科。
目錄
從工程地質學的觀點出發,用地質力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岩體結構特性的形成和演變規律,用岩體力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裂隙岩體的變形破壞機制以及岩體穩定性的學科。工程地質學的分支。
發展簡史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於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形成。1963年中國的谷德振在《地質構造與工程建設》一文中提出構造斷裂對工程岩體穩定性的制約作用,以及軟弱面控制岩體穩定性的概念。1965年孫玉科等在《岩質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研究》中提出 "岩體結構”的基本概念。1974年出版的《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專著,明確提出以力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地質構造現象,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工程岩體的穩定性,把地質研究與力學分析緊密結合起來。1979年,谷德振在《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中,系統闡述了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的岩體結構控制論,即岩體結構控制岩體穩定性的論點。在國際上,持有相似觀點的主要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是L.繆勒和J.施蒂尼。
研究內容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的基本研究內容是:①岩體的物質基礎──工程地質岩組的劃分及其特性;②褶皺斷裂系統和構造應力場的地質力學分析;③岩體結構及其類型劃分;④軟弱結構面(軟岩)的成因及其特性;⑤岩體的力學特性及其變形破壞機制;⑥岩體的賦存環境;⑦岩體穩定性分析與評價。
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研究的對象是岩體,即岩石建造的組合,需要運用岩石學、地層學的基本概念。岩體結構的研究主要是對存在於岩體內構造斷裂體系的分析,這必須基於地質力學的基本知識,並運用其學科理論和方法。岩體穩定性評價,主要運用工程地質學、岩體力學、數學力學等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因此,岩體工程地質力學與地學各類學科、力學主要學科,以及物理學、化學等有關。
參考書目
谷德振著:《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科學出版社,北京,1974。
孫玉科、古迅著:《赤平極射投影在岩體工程地質力學中的應用》,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