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各庄大米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柏各庄大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柏各庄大米帶殼果實大而圓潤、果尖呈雞嘴型;果殼表面麻眼明顯而且光滑,呈白色、無黑點現象。果仁呈粉紅色或淺粉色。果肉為象牙色。生食入口軟糯,香而不膩。

201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柏各庄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
理化指標:蛋白質≥22.5克/100克;脂肪35.5克/100克;谷氨酸≥5.2克/100克;鈣≥0.035克/100克;純仁率70~75%。

產地環境


曹妃甸區環境
曹妃甸區環境
柏各庄大米產自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曹妃甸島是因灤河北移而形成的一條狀沙島海灘,位於古灤河三角洲前緣,距大陸岸線約20千米。曹妃甸區屬東部季風區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特徵顯著,年均氣溫11℃,年降水量636毫米,四季分明,適宜種植水稻。

歷史沿革


1950年,華北行政委員會開始著手引用灤河水墾殖荒灘;
1955年底,經國家計委、建委批准,河北省政府決定,在灤縣南部沿海地區建立國營“柏各莊農場”;
建場初期,柏各庄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從灤縣渠首開挖渠道,修築百里引水灌區;
1998年,唐山市曹妃甸區實施退水還旱。
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

生產情況


2012年,柏各庄的農民成立稻米種植合作社。
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
截至2017年底,曹妃甸區水稻種植面積32多萬畝,年產20多萬噸。

產品榮譽


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
201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柏各庄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柏各庄大米產地範圍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名稱
新樂花生。
保護範圍
新樂市正莫鎮、大岳鎮、東王鎮、承安鎮木村鄉、杜固鎮、邯邰鎮七個鄉鎮。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魯花系列、冀花系列和花育系列中晚熟品種。
立地條件:土壤類型為沙質、沙壤質與土體類沙;土壤PH值為7.8~8.4,有機質含量≥0.6%。
栽培管理:
(1)茬口:冬季休閑。
(2)輪作期:輪作期為2年。
(3)播種期:5厘米~10厘米地溫穩定在12℃,4月下旬或5月上旬。
(4)種植密度: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每公頃135000~165000穴。
(5)施肥:播種前每公頃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5000千克~75000千克,46%(氮12%,磷18%,鉀16%)複合肥550千克~600千克,硼肥2千克~3千克,鋅肥15千克~20千克。花針期每公頃追尿素150千克~200千克。花生結莢飽果期每公頃用尿素1.2千克~1.5千克、磷酸二氫鉀2.2千克~2.5千克、硼肥300克兌水900千克葉面噴施,連續噴施三次,每次間隔7~10天。
(6)除草:選用乙草胺225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噴至田面濕潤即可。
(7)病蟲害防治:
農藝防治:採用與小麥、甘薯等作物輪作,預防病蟲害。採取排灌、施肥、施用花生生長調節劑(或微量元素)、冬灌、中耕滅茬等措施控制病蟲害。
化學防治:施用農藥按《農藥管理條例》及2014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制售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通告》執行。
(8)防倒伏:當花生株高40厘米以上,使用控制生長的藥物控制生長防倒伏。
(9)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收穫:當70%以上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壁呈青褐斑塊時適宜收穫。

專用標誌使用

柏各庄大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唐山市曹妃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柏各庄大米的檢測機構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