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馬庄鎮的結果 展開

馬庄鎮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轄鎮

馬庄鎮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位於費縣東南25公里,與蘭山區蘭陵縣接壤,北與探沂鎮、東與劉庄鎮、西與新莊鎮和芍藥山鄉相連,屬純青石山區。全鎮轄23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6.2萬人(2018),其中回族約500餘人,是費縣回族聚集地之一。有耕地2097公頃,總面積142.49平方公里,鎮境呈不規則狀。

歷史沿革


馬庄鎮以駐地村命名。相傳明代永樂年間,官軍剿滅清泉寺和尚時,在此處水汪內飲過馬,即按此取名飲馬庄,后改稱為馬庄。
1928年後,曾為區、鄉、公社駐地,1945年隸屬費縣二區,1958年春撤區成立馬庄鄉,同年秋成立馬庄公社,同年冬改為馬庄區,1971年6月又稱馬庄人民公社,1985年建鎮。馬庄鎮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系許由故里,乃革命老區,有“二郎劈山救母”的美麗傳說,有漢武帝劉秀卸甲睡覺的地方,費縣抗日大隊遺址就在光山頭村。

自然資源


山東省費縣馬庄鎮
山東省費縣馬庄鎮
馬庄以斷裂地貌為主要構造,地下水屬基岩中等富水區,其岩性為下奧陶系白雲質灰岩,上中寒武系夾頁岩,岩溶裂隙較發育,單井出水量10—40m3/h。屬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大部分為山區、丘陵。涑河源頭—馬庄水庫(中型)橫窩腹地,水庫於1958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總庫容336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78萬立方米,涓涓涑河水穿鎮而過,經劉庄鎮,流奔臨沂。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頁岩、石灰石、金屬鎂、燕子石、天景石分佈全鎮。尤其石灰石覆蓋境內五分之四,是建設大型水泥廠的理想基地,豐富的頁岩是新型牆體材料的理想資源。

行政區劃


西馬庄村夏庄村雙橋村樓泉庄村
王大夫庄村程庄村沾花庄村核桃峪村
大井頭村梧桐峪村河頭灣村牛角峪村
陳圍子村長豐庄村石河村富民新村
仁和庄村西北龍村紅果峪村聯新村
東古口村金峪村東天井汪村芍藥山村
柳行頭村涑源村南天井汪村上合村
卸甲水村張勝庄村西南峪村蓮花庄村
馬庄村金石峪村北天井汪村大寨村
豹窩村牛田村魚林山村順和村

經濟


馬庄鎮以建設“費縣特色鄉鎮、經濟強鎮”為目標,搶抓機遇,求實創新,
馬庄鎮鳥瞰圖
馬庄鎮鳥瞰圖
跨越發展。全鎮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大調整,民營經濟的大突破,基礎設施的大建設,社情民風的大改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和諧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億元;實現民營企業總產值8.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877萬元。人均純收入4115元。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營經濟工作先進鄉鎮”;自2003年以來,連續四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紅旗鄉鎮”。2007年被山東省新鄉村發展論壇評為“最具發展潛力鄉鎮“稱號。

第一產業

農業產業結構調彰顯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迅速。經濟作物以黃煙為主;果品生產以柿子為主,全鎮柿子園控制面積達到1.3萬畝,年產柿子130萬斤。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全鎮沿一庫(馬庄水庫)兩河(涑河、洗耳河)兩岸發展黑木耳種植戶220戶,面積5000餘畝,發展豹窩、雙橋等黑木耳種植專業村10個,馬庄成為全市最大的黑木耳種植基地。特色養殖已成規模,發展銀狐養殖戶100餘戶,銀狐存欄量5餘萬隻;長毛兔養殖戶310戶,長毛兔存欄量30餘萬隻;形成豹窩等特色種植養殖專業村15個。大力培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使其成為農民致富的生力軍,現在共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61個。

第二產業

鎮黨委政府先後規劃開發建設了雙馬、金馬、張勝3個工業加工區和鎮駐地至南出口的十里經濟長廊。同時,通過實施“以友招商、老鄉招商、以誠招商、以商招商”戰略,引來眾多投資者。2003年以來,馬庄鎮由原來的26家企業發展到目前以板材加工為主,五金、輕工(玩具)業等門類齊全的工業經濟結構,企業達到1200家,註冊規模以上企業26家,自營出口創匯企業2家。其中,2003年投資建成的臨沂愛瑞森工具有限公司被山東省批准為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我縣第七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

社會


教育

山東省費縣馬庄鎮
山東省費縣馬庄鎮
鎮設立中心初中1處,小學5處;中心衛生院1處,該衛生院為南京愛德基金會愛德分院、中國人民解放軍146醫院的軍民共建醫療單位。2004年,馬庄鎮被列為全市首批費縣唯一一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鄉鎮,率先在費縣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農民參保率達到99.54%。四年來共為農民報銷醫藥費120多萬元,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後顧之憂。

民生

交通通訊便捷,嵐濟公路經此而過,費馬公路橫貫東西,富馬公路南北貫穿與327國道相連,馬劉公路東西貫通與229省道銜接。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硬化路、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邀請省規劃設計院和臨沂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編製了鎮駐地總體規劃,繪製了“花園式”小城鎮詳細規劃圖,構築了小城鎮發展大框架。鎮駐地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中心大街兩側建造了規劃、設計、建築樣式統一的二層以上商住合一的商貿樓120餘座,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