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庄鎮

山東省泰安市轄鎮

馬庄鎮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位於聞名世界的泰山腳下,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南距孔子故鄉曲阜市45公里,處於一山一水一聖人黃金旅遊線中心,東距京滬、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及津浦鐵路僅10公里,距青島港46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鎮境內省、市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汶陽田孕育了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大汶河傍南而過,大漕河貫穿全境,天藍、水清、樹綠、是投資經商的最佳生態環境。

鎮駐地面積3.5平方公里,駐地人口2萬人,有縣級中學一處、鎮級中學一處,鎮級衛生院一處,全鎮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10000多部,中國移動通信公司、聯通公司在境內建有信號放大基站,信息觸角遍及全國,引有鄒縣電廠、石橫電廠“雙迴路”電源,電力裝機容量大,建有自來水公司,水電供應正常。商貿一條街,瓜菜專業批發市場已具規模,佔地10平方公里的泰山石膏城正在建設之中。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於一體,礦山企業、特色農業於一身的新型城鎮已基本成型。

歷史沿革


相傳千年前此處是停船的碼頭,稱碼庄,后演化為馬庄。鄉境:1912年屬泰安縣和平區;1928年屬第九區;1938年屬第八區;1950年屬寧陽縣第六區;1956年復歸泰安縣;1958年建為西界公社;1960年併入大汶口公社;1984年屬大汶口辦事處;1985年將原大汶口辦事處的馬庄鄉、董家莊鄉和滿庄辦事處的大坡鄉3個鄉組建為馬庄鄉。1994年建鎮,鎮以機關駐地村得名。

行政區劃


全鎮轄北蘇馬庄、南蘇馬庄、馬庄、吳家新莊、坊子、夏家馬庄、雙廟、薛家莊、窪口、許家官莊、老宮官莊、順河庄、泉頭、南王、朱家寨、大寺、西張、南李、北李、董家莊、前營、后營、西隅、東隅、南隅、平家村、蘇家大坡、李家大坡、劉家大坡、陶家大坡、王家大坡、漕河、薩家莊、河口、王家官莊、肖家官莊36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庄鎮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南部,東臨大汶口鎮,西鄰肥城市汶陽鎮、肥城市邊院鎮,北鄰滿庄鎮,南鄰汶河。

地形地貌

馬庄鎮總面積5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7萬畝,是岱嶽區唯一的純平原鄉鎮,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生產條件良好。

氣候特徵

馬庄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687.7毫米,年平均氣溫12.8℃,年最高氣溫42.2℃,最低氣溫-23.7℃,全年無霜期近200天。

自然資源


馬庄鎮處於大汶口盆地,盆地內石膏藏量為354億噸,佔山東省儲量的94.6%,是中國石膏第一鎮,品位均在85%以上,屬優質礦藏,膏層平均厚度為47米,最薄為26米,最厚可達60米,膏城平均埋深為110米,最淺為89米,最深為180米,特點是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
岩鹽分佈於馬庄鎮北部,礦區面積36.44平方公里,2012年已探明儲量為75億噸,是全國特大岩鹽礦之一。該礦地質結構簡單,易開採,滷水雜質少,品位高,氯化鈉平均含量為86.7%,富含多種礦物質。2012年由東嶽精製鹽和泰山鹽化工兩家采鹵企業,年產滷水600萬噸。

經濟


第一產業

馬庄鎮特產
馬庄鎮特產
馬庄鎮農業基礎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盛產優質小麥、玉米、大麻、蔬菜,素有“齊魯必爭汶陽田”的美譽,蠶繭生產已成規模,年產量已超過110萬斤,被省市列為蠶繭生產基地。
經岱嶽區農業局批准,薩家莊村於1996年7月成立薩家莊糧菜合作社。主要產品有山藥、黃瓜、生薑等綠色蔬菜。2006年12月21日,經山東聯合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註冊“薩家莊山藥”商標,申請號為5797978,種植面積達300畝。
2005年10月,薩家莊糧菜合作社被泰安市科學技術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該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具有耐儲存、香脆可口,並具有健脾止瀉,補肺益腎,治療虛勞咳嗽、尿頻、糖尿病等功效,是佐餐食療之佳品、饋贈親朋好友之禮品。

第二產業

馬庄鎮工業
馬庄鎮工業
馬庄鎮處於大汶口盆地中心,盆地內石膏儲藏量為354億噸,佔山東省儲量的94.6%,是中國石膏第一鎮。該礦段主要以雪花膏、結晶膏及普通石膏為主,品位均在85%以上,屬優質礦藏,膏層平均厚度為47米,膏層平均埋深為110米,其特點是:儲量大、品味高、埋藏淺、易於開採開發,石膏作為新型的綠色環保建材,深受世界青睞。除用作水泥緩凝劑外,還廣泛用於製做紙面石膏板、石膏砌塊、膠凝材料以及在化工和輕工業中用於造紙、油漆、橡膠、食品、醫藥、陶瓷和農業作土壤調節劑和肥料,並可加工製作天然石膏工藝品等。 
在馬庄鎮境內已開發並形成規模的礦山有4個,年生產規模超過200萬噸,開採量居全國首位,現全鎮已建石膏粉等加工企業11家,已初步搭起馬庄石膏城的框架,被評為省級民營經濟示範園區。
該鎮已建成年產20萬噸魯能一礦、年產40萬噸的魯能二礦、年產50萬噸的臨汶石膏礦,2003年總產量超過了110萬噸,在建的泰汶石膏礦設計年產石膏礦石50萬噸,膏粉30萬噸,年底投產,已建成了石膏粉加工企業11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石膏城的框架已初步搭起。在此基礎上,鎮黨委、政府決定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好的環境招各方客商,把馬庄鎮建成全國最大的石膏開採基地、全國最大的石膏深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天然石膏工藝品加工基地。 

文化


馬庄鎮民間傳統藝術活動豐富多彩。
前營村龍燈:龍燈共九節,第一節為龍頭,第九節是龍尾,每節都用竹蔑綁紮,外加白布糊成,畫上鱗片,節內有吊環兩個,備點臘燭之用,各節之間有細繩或布筒相連。每年春節直到元宵夜晚,10名青壯年組成的龍頭故事會,開展龍燈活動,給各村群眾拜年。
西界村,前、后營村回民群眾組織的舞獅子活動。節目有獅子滾繡球、爬板凳、跳大桌子等技巧,逐年都由鎮文化站、村委會組織開展。
南寨村竹馬舞:清未明初,南寨村民用大麻從江南姑蘇城換來竹馬5匹,每年無宵節,村民們在鑼鼓聲中載歌載舞,扮演故事“姚旗打獵”“八仙過海”等,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另外還有夏馬村的旱船,薛家莊的高蹺、腰鼓故事隊,王大坡的旱船故事隊等,每年元宵,10多個村莊組織的民間傳統藝術活動,活躍於各村莊社區。

社會


泰安市銀馬民族文苑
泰安銀馬民族文苑是在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創辦的一所“民族集中教育小區”。集幼兒園、小學、中學於一體,總佔地面積66畝,可容納中學教學班12個、小學教學班24個、幼兒園教學班6個,形成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為一體的集中教育小區。
銀馬民族文苑集實用性、民族性、觀賞性和景觀性於一體,民族特色鮮明,其中民族希望小學是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500餘萬元,學校於2004年2月28日奠基,同年9月1日竣工並投入使用,並於2006年4月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
學校的建設使用,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山東省民委主任於洪文、團省委副書記王蕾、泰安市委書記耿文清、市委副書記黃龍華以及岱嶽區副區長白福國等領導新臨現場,參加了學校的落成典禮儀式,2007年1月24日,泰安市委書記耿文清再次到校視察,提出要把民族文苑打造成“江北民族教育的窗口”。
馬庄鎮黨委、政府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社會化聯動”的工作思路,在市區黨委、政府及水利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興建了集中供水工程,共打深井4眼,鋪設主管道3.6萬米,支管道66.8萬米,全鎮36個行政村、5.1萬人全部用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全鎮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在供水工程的運營管理上,由民營大戶組建了馬庄利民水利站,按照“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績效掛鉤”的原則進行管理。用水價格經物價部門核定1元/m3。在工程保養、供水控制、計量收費等工作上,將責任明確到人、划片管理、分頭負責,工作業績與個人收益直接掛鉤,確保供水工程的長效運行,使馬庄鎮人民24小時都能用上放心水。

旅遊


馬庄鎮北新莊基督教會
馬庄鎮北新莊基督教會的前身是馬庄耶穌家庭,成立於一九二一年,現禮拜教堂建於一九三0年,是全國120多個基督教堂的發源地。
一九五二年三月革新后,2004年---2006年進行了重修。教會佔地面積959.7平方米,共有房屋30間,其中教堂9間,辦公室6間,生活附屬用房15間,總資產近100萬元。現有神職人員4人,其中長老3人,牧師1人,全區全委會成員30多人。北新莊基督教會共有信徒700多人,下屬聚會點20多個,通過政府主管部門,允許有教務來往的地區有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泰山區、萊蕪市等地區。
西界前營清真寺
前營村有兩座建築宏偉的清真寺:西寺(黑寺)和南寺(黃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西寺(黑寺)營建年代已無考。寺前曾立過重修清真寺石碑,為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此寺重檐翹角,青瓦覆蓋,虎頭瓦當,龍頭挑尾,形象疊脊,二層三檐,高約19米,殿堂約240平方米,檁柱交錯,殿前有古柏3棵,遠遠望去,蔚為壯觀。因年久失修,該寺部分建築頹圯。1995年,寺管會對黑寺和黃寺進行了重修,原貌基本復原。
清真南寺(黃寺)。據現存殘碑記載,黃寺約在清乾隆初年(1736年)所建。大殿前抱廈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1912年重修時,該寺由青瓦換成琉璃黃瓦,據傳琉璃黃瓦是在曲阜燒制的。黃寺佔地1786平方米,大殿用地244.9平方米,前廳用地162.9平方米。黃寺建築風格與黑寺基本相同,琉璃筒瓦覆蓋,壟形排列,瓦瓴鱗次,虎頭瓦當,龍頭翹尾形象疊背。寺二層三檐,高約20餘米,寺頂有2米高空心寶鼎一尊。
殿堂內大小明柱40餘根,梁檁拱角相互支撐,208塊玉花板和梁頭橫木都加以彩繪,施工達4年之久,富麗而雄偉。
西界洪福寺碑記。相傳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帶兵駐紮在此,營建一座寺院,起名洪福寺,今寺已毀。重建洪福寺碑記:“咸化五年(1469年)乙丑孟夏僧太初撰,劉譽正書,主持法信立石”。在西界洪福寺故址。洪福寺莊嚴觀音羅漢碑記:“咸化八年(1472年)孟春,僧慧海撰,僧明星正書”。在西界洪福寺故址。安禪寺碑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高霖撰文,王天錫書”。碑在西界前、后營兩村之間,洪福寺故址正書。
以上3座殘碑現已無存,洪福寺故址前面已蓋成民房,後面已擴建成學校。
臨汶公氏祖營斷碑位於西界村,公家臨汶正南,汶河北岸。古城子西公氏祖瑩東北角,已中斷為兩段,下段仍在原處,上段在瑩西堤下,剝蝕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