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架橋鎮的結果 展開

架橋鎮

江西進賢縣下轄鎮

架橋鎮,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轄鎮,位於進賢縣西部的撫河下游,距縣城32公里,邊境的土坊村委會距南昌市30公里。1996年撤鄉設鎮,總面積46.71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該鎮東頻青嵐湖羅溪鎮相望,南與泉嶺鄉接壤,西隔撫河與南昌縣向塘鎮交界,北與南昌縣武陽鎮,塔城鄉毗鄰。

鎮轄榮華、羅壠、嶺背、上溪、汗城、艾溪、土坊、南崗、彭宗、架橋10個村委會,97個村小組,95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明朝末期下王家王朝遠御史的女嫁給汗城上房李尚書的兒子為妻。因該地有條瀝,王御史為使女兒來往方便,令其子在瀝上架設了一座橋,稱架橋。解放前屬進賢縣榮華鄉、也聯大塘鄉和南昌縣梁西鄉,解放初屬第六區,1958年屬自治公社,1959年初為羅溪公社架橋管理區。1959年7月分出設架橋公社,1984年建鄉,1996年設鎮。1997年,面積46.7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榮華、羅壟、嶺背、上溪、汗城、艾溪、土坊、南崗、彭宗、架橋1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架橋鎮轄榮華、羅壠、嶺背、上溪、汗城、艾溪、土坊、南崗、彭宗、架橋10個村委會以及位於鎮中心的封官居委會,97個村小組,95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架橋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6℃,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570.8毫米,無霜期長。

自然資源


石油資源

架橋鎮全境以沖積平原為主,據國家石油勘探隊勘探證實,地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境內望夫嶺、塹嶺山為全縣名山。

生態資源

架橋鎮濱臨撫河、青嵐湖,河溝湖叉眾多,資源生態一流,有著一流水質,一流空氣,具備建設南昌後花園的良好生態環境。

經濟建設


農業

除東南面的羅壠、嶺背、上溪、汗城南部屬低丘地區外,其餘為撫河沖積平原,據國家石油勘探隊勘探證實,地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境內望夫嶺、塹嶺山為全縣名山。耕地面積32963.27畝,山林面積1490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生長。全鎮以種水稻為主,兼種大豆、花生、紅薯、油菜、芝麻等經濟作物。
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引進田藕、藥材、瓜果、檳榔芋藜蒿等高效益經濟作物,林場改制,實現承包租賃,興辦果園2個。鎮城頻臨青嵐湖、河溝湖叉貫穿全鎮各村,有豐富的水資源,宜水產養殖業發展。

工業

架橋鎮鎮村企業,集貿市場發展較快,已形成了以建築、建材、食品、加工、水產、畜禽養殖等產業為主的鎮村企業,基建公司獲二級企業施工資質,能承建28層以下(含28層)樓房、廠房。質量、工藝達部頒標準,多次創省、市優良工程。集貿市場不斷發展,1970年建立集墟,1994年建立一個佔地5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999年建立一個佔地391.3畝集商貿、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商貿住宅開發區,區里退耕還林,鳥語花香,水上公園幼雅典朴。架橋街已初起規模,佔地2平方公里,集農工商為一體的農村小集鎮已成為架橋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架橋鎮中心小學
架橋鎮中心小學
架橋鎮交通便利,基本實現水泥路“村村通”,距省會南昌30公里,距縣城32公里,316、320國道擦肩而過,南昌繞城高速公路穿境通過;郵電通訊發達,程式控制電話直撥全國各地,寬頻網進入尋常百姓家,移動通訊方便快捷;供電供水等公用設施完備,興建了日供水量2000噸的自來水廠,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供電充足。
架橋鎮鎮村企業,集貿市場發展較快,已形成了以建築、建材、食品、加工、水產、畜禽養殖等產業為主的鎮村企業,基建公司獲二級企業施工資質,能承建28層以下(含28層)樓房、廠房。質量、工藝達部頒標準,多次創省、市優良工程。集貿市場不斷發展,1970年建立集墟,1994年建立一個佔地5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999年建立一個佔地391.3畝集商貿、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商貿住宅開發區,區里退耕還林,鳥語花香,水上公園幼雅典朴。架橋街已初起規模,佔地2平方公里,集農工商為一體的農村小集鎮已成為架橋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科教文衛

架橋鎮擁有初級中學1所,村完小10所。現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10個。其他計生、電影院、有線電視、文化、廣播等公益設施一應俱全。

風景名勝


架橋鎮旅遊資源較豐富。
望夫嶺 坐落於青嵐湖畔,相傳明初陳友諒、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18年,陳友諒的夫人站在山頭為夫助戰,望見丈夫拖著戰旗而歸,深知已經敗陣,而跳湖自盡。為了悼念夫人,陳友諒將此山命名為望夫嶺,並建有望夫廟,因歷史變遷,廟雖毀了,但時常還有人來觀光,探索歷史的根源。
艾溪陳村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書香延綿,村裡面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迹種類繁多,有清光緒年間進士、中憲大夫陳應辰建造的莊園“中憲第·雲亭別墅”,“江州遺澤”、“半耕讀家”、“紫來居”等,展示了贛地歷史風俗民情的多姿多彩。

獲得榮譽


1999年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
1999年度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考評先進單位
1999年全縣鄉鎮工作目標考評先進單位
2000年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1998—2000年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鄉鎮
1999—2000年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0年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
2000年全縣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度全縣綜治工作目標考評先進單位
2001年全縣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全縣發展個私民營經濟先進鄉鎮
2001年全縣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
99、2000、2001年全縣完成地稅縣級收入先進單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487
14403
13084
家庭戶戶數6593
家庭戶總人口(總)27420
家庭戶男14353
家庭戶女13067
0-14歲(總)7494
0-14歲男4245
0-14歲女3249
15-64歲(總)18251
15-64歲男9431
15-64歲女8820
65歲及以上(總)1742
65歲及以上男727
65歲及以上女101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