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春秋園

鄧國春秋園

鄧國春秋園,位於河南省鄧州市東南部,鄧國侯吾離陵歷史遺址區。為保護開發建設吾離陵,致力打造富有文化內涵、建設理論先進、功能設施完備的人文景點。

概況


鄧國春秋園,位於河南鄧州市東南部鄧國侯吾離陵歷史遺址保護區,是鄧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建設的一項大型綜合性文化旅遊設施。鄧國春秋園規劃面積為351畝,項目總投資為8.5億元。分為東西兩大板塊:東側265畝為文城區,依託吾離冢,圍繞其祭祀和尋根文化,聚焦鄧國,還原春秋;其共分為“王城祭祀區、鄧氏文化區、鄧國理政區、園林休閑區”等四個區域,主要建設內容有:王城、鄧侯大殿、鄧氏祠堂、鄧祖館、官廳官宅、國賓館、鄧墟鄧林等;西側板塊86畝為商城區,主要規劃建設有特色文化商業等配套。
鄧國春秋園的發展理念
鄧國春秋園是鄧國侯吾離陵歷史遺址區保護性開發工程,秉承似與不似之間設計觀,著重用“三和”理念營造春秋古城情景,努力謀求歷史遺址保護與現代商業經營有機結合的運營模式,以“鄧國-鄧陵-鄧氏”三鄧文化為主線,採取現代聲光電高科技演繹與大型文化活動表演相結合的手段,全方位渲釋“穿越千年、鄧國傳奇”核心開發理念。在展示和再現古鄧國國都縮影的基礎上,形成匯聚訪古祭祖、文化博覽、古街民俗生活體驗、生態園林休閑、特色餐飲、宅院酒店、遊戲娛樂、情景再現等業態聚集區,打造以“趣味性、參與性、互動性”為基礎的集“吃、住、行、游、娛、購”為一體的鄧州新型城郊文化旅遊綜合體和中原城市懷舊旅遊的人文休憩中心。
鄧國春秋園的建設把鄧州的鄧國文化、根親文化、書院文化、古城文化等串成一條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金項鏈。在塑造新鄧州城市名片的同時,更可吸引海內外遊客的訪城賞古以及鄧氏宗親的探親謁祖,對鄧州的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
鄧國春秋園的功能分佈
文城區:王城祭祀區、鄧氏文化區、鄧國理政區和園林休閑區。
王城祭祀區建築群:周圍為王城郭(含城牆)、中間鄧侯大殿、祭祀廣場、配套附屬用房等建築,園區的所有規劃建設項目均以鄧侯大殿為中心,大殿中軸線建築是整個規劃中的核心。
鄧氏文化區建築群:涵蓋鄧氏祠堂、鄧祖館以及配套附屬用房,分佈在王城建築群東側。鄧氏祠堂在西,鄧祖館在南。鄧氏祠堂主要包括鄧氏宗祠、鄧氏宗族館、鄧氏名人館和鄧氏風律館,為鄧氏祖先的供奉、祭祀,鄧祖館主要包括鄧氏研究會館、捐建功德館、鄧州名人館和鄧氏春秋書畫院,用來展示鄧姓文化及鄧氏各宗親族譜,讓前來尋根祭祖的世界華人有根可尋,有據可依。
鄧國理政區建築群:涵蓋官廳、官宅及國賓館等。作為古鄧國文化的再現與展示,滿足不同人士的旅遊參觀、居住體驗、商務會議等需求。
園林休閑區建築群:涵蓋鄧林、鄧墟、御道以及遊客服務區等。以鄧林和鄧墟兩大公園主題,演繹遠古文化,組成園林建築休閑區及遊客服務中心。
商城區:特色商業區和居住區。在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厚歷史氛圍的街區中,植入以鄧氏和春秋文化為基石的商業元素,充分展示春秋時期生活精神,切身感受春秋民俗生活場景。以2-3層建築結合,打造具有漢唐風格的體驗式、休閑式、互動式風情仿古商業街。

歷史淵源


吾離陵,又名“五離冢”、“五女冢”,位於鄧州市東南2公里處,相傳為春秋時期鄧侯吾離冢。吾離是曼姓鄧國第十九位鄧侯,也是第一位見於正史的鄧國國君,有“中興之君”之盛名,《春秋左傳》有所記載。另據鄧氏族譜等記載:他病逝於公元前700年10月的某一天,葬在鄧國國都的南邊。其陵墓是現存唯一的鄧氏先祖陵墓,人稱“天下鄧氏第一陵”。
到夏代,“夏帝仲康封其子於鄧”,即有鄧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夏代鄧國后被商王朝所滅。至商王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據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推算),將其叔父曼公德陽封於鄧地,建立曼姓鄧國。殷商曼姓鄧國於公元前678年被楚國所滅。自夏代始有鄧國至商代鄧國被滅,鄧州歷史上的鄧國存在了13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