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離冢遺址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鄧國侯吾離陵,位於河南省鄧州市東南2公里處,又名“五離冢”、“五女冢”,傳為春秋時期鄧侯吾離冢,吾離是曼姓鄧國第十九位鄧侯,也是第一位見於正史的鄧國國君,有“中興之君”之盛名,《春秋左傳》有所記載。其陵墓是現存唯一的鄧氏先祖陵墓,人稱“天下鄧氏第一陵”。1957年被原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簡介


鄧國春秋園(鄧國侯吾離陵)遺址,位於鄧州市東南2公里處,其陵墓是現存唯一的鄧氏先祖陵墓,人稱“天下鄧氏第一陵”。鄧氏經過3200多年的發展,其後裔如遍布海內外。2011年,鄧州市委、市政府啟動鄧國春秋園工程。該項目由南開大學規劃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築學院、河南大學建築研究院等單位設計。鄧國春秋園規劃佔地面積370畝,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擬投資1億元。建設項目有:沿吾離陵中軸線建筑前、中、后三個大殿,左右配店、鐘鼓樓、鄧氏宗祠、鄧氏名人館、鄧氏族譜館、鄧州名人館等。據了解,整個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於2013年4月開工。建成后的鄧國春秋園將按照歷史的脈絡來打造人文景觀,讓人們了解鄧州的過去和現在,展示鄧氏歷史淵源,展現鄧州風采。地址:鄧州市區東南八里王社區

古籍記載


《左氏春秋》

鄧國侯吾離
鄧國侯吾離
據《左氏春秋傳》載;“魯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鄧侯吾離朝於魯”。
吾離在任期間,勵精圖治,發展農桑,鼓勵冶鐵鑄造,“鄧師鑄劍”曾聞名天下,又廣泛與列國建交,鄧國曾一度崛起,屹立於列國之林,是鄧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國君。
吾離死後,葬於今鄧州東南吾離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鄧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個。所以稱之為“鄧州第一冢”。
當地老人說,古輩時,冢曾被盜,出土有陶鬲陶俑等,並發現一把半截銅劍。

《辭源》

鄧國侯吾離陵
鄧國侯吾離陵
再者《辭源》稱:春秋時,鄧侯吾離,子孫以國為氏,所以吾離應是中原鄧姓人的祖先。吾離朝魯那一年,楚武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楚武王夫人鄧曼,計算起來,應是吾離的女兒,鄧祁侯的妹妹。吾離死後,子孫以國為氏,以鄧為姓,故吾離是鄧姓人的始祖。
鄧姓遍佈於世界各地,國內以河南、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台灣和香港等;國外主要分佈於泰國、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地,鄧氏後裔不忘先祖開基創業之功,發憤圖強,僅見於經傳的就有200餘人。

《明嘉靖鄧州志》

據《明嘉靖鄧州志》載:“夏,帝仲康封其子於鄧”,此鄧之始。商王武丁時,大封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譜》推算為公元前1240年),將其叔父曼(字德陽)封於鄧地,建立曼姓鄧國,為一世鄧國侯。至周時發展成為較為重要的異姓諸侯國,強盛時疆域北起南陽盆地南部,東連今湖北棗陽,南接漢水,西連今湖北宜城。國都在今鄧州城。鄧國於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滅,歷時586年(自夏起為1300年),傳國22世。吾離為第十九世鄧侯,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在大國爭霸的形勢下求生存,曾多方與大國交好。公元前705年,鄧侯吾離又與宜伯綏去今山東曲阜朝拜魯國。此時鄧國中興,國勢昌盛,屹立於列國之林,史稱吾離為鄧國中興之君。公元前700年病逝,葬於國都南郊,即今鄧州市東南3公里處八里王村,歷經滄桑,陵存至今,世人皆謂“鄧氏第一陵”。
對於鄧國吾離之鄧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載: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綜上所述,鄧州為鄧國故地,鄧姓源於鄧州。

鄧氏發展


經過3260多年的發展,鄧氏後裔如今已遍布海內外。據統計,在中國常用的3000多個姓氏中,鄧姓位居第34位,總人數達650萬。集中分佈在四川、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江西、雲南、廣西、福建、海南、陝西等省。在香港、台灣兩地,鄧姓亦是名門望族。還有不少鄧姓人步出國門,走向世界,落地生根。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0多個國家都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