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戰役

沙丘戰役

沙丘戰役是三十年戰爭之後,以法國和克倫威爾的英國為一方,同以西班牙、法國孔代親王的投石黨軍隊以及英國保王黨軍隊為另一方,在敦刻爾克進行的一次戰役。

簡介


沙丘戰役
沙丘戰役
1648年德意志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西班牙和法國繼續交戰,期間還攙雜了法國的投石黨內戰,孔代投入西班牙一方作戰。1658的沙丘之戰,實際上是這場戰爭最後最有決定性的戰役。
1658年的沙丘會戰,就是在近3百年後英國遠征軍撤退的敦刻爾克海邊沙灘上進行的。作戰的一方,是由杜倫尼統帥的,圍攻敦刻爾克要塞的英法聯軍,他們的對手是英-西聯軍。雙方都有英軍在內,西班牙的一方,是流亡的英國王黨軍隊。西班牙總司令唐胡安手下,除了孔代以外,還有英國的約克公爵,查理二世的弟弟,後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以後,查理二世登基,他死後,就是這位約克公爵繼位,成為英王詹姆斯二世。

背景


在三十年戰爭前期,英國是站在新教徒一邊的,但是很快,英國爆發革命,無瑕顧及歐洲大陸上的戰爭。1648年,英王查理一世上了斷頭台。在內戰當中,克倫威爾嶄露頭角,模仿當時最先進的瑞典古斯塔夫軍事制度,建立起一支規模雖小,但很精銳的新型軍隊,號稱“新模範軍”。內戰以後,克倫威爾成為英國事實上的獨裁者,稱“護國公”(Lord Protector),他辦了兩件事,一是侵略並掃平愛爾蘭,二是重新開始介入歐洲大陸事務,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跟新獨立的(也是新教國家) 荷蘭打了“第一次荷蘭戰爭”(1652-1654年),主要是海戰,以英國勝利而告終。跟克倫威爾的護國政府相對,流亡的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二世這時在歐洲,歐洲列強根據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時支持查理,有時跟克倫威爾結盟,但是基本上沒有定準。在1657年,英國襲擊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多米尼加,根據“敵人的敵人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則,西班牙支持流亡國王查理二世,而法國跟克倫威爾結成盟友(後來克倫威爾死後,支持查理二世復辟的,也是法國的路易十四)。法國跟英國達成協議,派出新模範軍的6千步兵,在法軍總司令杜倫尼的指揮下作戰,而杜倫尼則應該攻取北部港口重鎮敦刻爾克,交給英國。

戰備


杜倫尼率英法聯軍圍攻敦刻爾克要塞港口,駐兵布魯塞爾的胡安趕去解圍,為了快速,沒有聽孔代的規勸,放棄炮兵輜重,以致後來會戰時火力處於下風。雙方在敦刻爾克附近的海灘上列陣,法軍在西,西班牙軍在東。杜倫尼有8千步兵(以6千英軍為主力)和6千騎兵,還有10門大炮和海上英國軍艦的炮火支援。胡安有6千步兵和8千騎兵,雙方兵力相當,但西班牙方面火力劣勢。開戰前,孔代和約克公爵都勸胡安不宜接受會戰,不妨先撤下來,胡安不聽。他向西展開兵力,右翼依託海邊的一系列沙丘部署了四個大步兵方陣,中央是約克公爵的5個英國步兵團,左翼是卡拉塞那(Caracena)侯爵的德國雇傭兵,整個第二線是騎兵。胡安忽略了兩個致命的因素,一是他的右翼暴露在大海上的英國軍艦火力之下,另一個是他忘了,大海有漲潮退潮,開戰之後大海退潮,他的右翼再也不是依託大海,而是出現一個空隙。

戰役經過


1658年6月11日清晨8點雙方開戰,起初法國方面的英國盟軍經過苦戰,攻上中央偏右的沙丘至高點,西班牙方面約克公爵的英國兵也是死戰不退,兩邊的英國士兵進入刺刀和槍托的肉搏格鬥,爭奪白熱化。正在此時,杜倫尼發現了西班牙右翼頂端在大海退潮以後的暴露狀態,立即尋暇抵隙,投入騎兵預備隊,在海上英艦炮火支援下,插入西班牙右翼頂端,卷擊西班牙戰線。在戰線左側督戰的孔代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意識到這一戰要糟,他的應對,是率領本部人馬,力圖從左側(法軍右翼)貫通敵方戰線,到達敦刻爾克城下。但是杜倫尼也料到孔代的這個做法,他親自從中央增援,擋住孔代的三次騎兵衝鋒,孔代坐騎被擊斃,整個西班牙陣線右翼已經崩潰,眼看敗局已定,只好率領本部還算完整的人馬,掩護全軍撤退。

戰役結果


沙丘戰役,西班牙方面陣亡1千人,大多數是英國軍人,還有4千人被俘,11天後,敦刻爾克要塞投降。經過這次戰役,杜倫尼一勞永逸地打垮了西班牙人的戰鬥意志,也在和孔代的七次較量之中,清楚明白地佔據了上風。

影響


1658年底,西班牙被迫和法國簽訂和約,承認失敗,就此結束了三十年戰爭之後又遷延10年的法西戰爭。值得一提的是,在和約中,西班牙除了割讓一系列領土之外,還將年幼的西班牙公主瑪麗·特雷薩嫁給20歲的法王路易十四。這個條款,日後引起無數糾紛:蓋因路易十四從此就可以以女婿的身份,在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死後要求繼承西班牙的一部分領土。西班牙人當然不會那麼傻,在和約中預先寫明了,一旦公主的嫁妝付清,法國自動放棄任何繼承權。但是這筆嫁妝的費用太大,西班牙政府破了產,始終也沒有付清。直到42年以後,西班牙公主已死多年,路易十四也是一垂垂老翁的時候,仍然據此為他的孫子要求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這就為四十多年以後又一次全歐大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