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四友

嵩山四友

袁世凱稱帝時特封其舊友的稱號。分別為: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

1915年12月20日袁世凱發表申令,特封“嵩山四友”:

簡介


“自古創業之主,類皆眷懷故舊,略分言情,布衣昆季之歡,太史客星之奏,流傳簡冊,異代同符。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皆以德行勛猷,久負重望,在當代為人倫之表,在藐躬為道義之交,雖高躅大年,不復勞以朝請,而國有大故,當就諮詢,既望敷陳,尤資責難,匡予不逮,即所以保我黎民,元老壯猷,關係至大。茲特頒嵩山照影各一,名曰‘嵩山四友’,用堅白首之盟,同寶墨華之壽,以尊國耆,其喻予懷,應如何優禮之處,並著政事堂具議以聞,此令。”
政事堂根據這道命令議決了五項優待辦法:(一)免其稱臣跪拜;(二)賞乘朝輿,到內宮換乘肩輿;(三)皇帝臨朝時,四友在勤政等殿得設矮几賜坐;(四)每人給以歲費2萬元;(五)賞穿特種朝服。

後人評價


關於封號“嵩山四友”,可能來源於漢高祖時的“商山四皓”的典故,但其效果可稱迥異。張良此計一舉穩定太子地位,而袁世凱帝制自為這一幕戲,是他畢生最失敗的一段政治玩意,也是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歷程,這場戲既不幹凈,又非常笨拙,尤其是強姦民意,他父子和楊度一批人自以為天衣無縫,實則西洋鏡立刻被拆穿,因為當時由北京發號施令,要各省勸進,製造民意,結果很多省宣布獨立后立即公布那些密電,於是袁的笨戲乃為全國人所共曉。封號此舉帶有拉攏兼束之高閣的目的,無奈四人無一明確表態支持其帝制並長期觀望。袁氏倒台後,“嵩山四友”這一稱號也與他其它的復古措施與名詞一起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