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知識革命,世界範圍內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在經歷著重大的轉型,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日益顯著,知識資源的佔有、配置、創造和利用方式的優劣,日益成為決定國家科技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隨著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支撐全社會創新活動的科技基礎條件,日益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日益顯示出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科技基礎條件的優化與重整,正在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的一個新的焦點,成為各國政府最具優先權的基本任務。
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經過長期努力,具備了較好的物質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積累了一些重點領域的科學數據和文獻,建立了部分區域性的觀測和監測網路,收集整理了一定數量的種源和標本,擁有了一批科技基礎設施等。“九五”以來,在資源整合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推動了大型科學儀器和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設立了“科技基礎工作專項資金”
但是,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科技基礎條件還遠遠不能滿足科技發展的需要,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科技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差距都很大: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分散浪費,建設薄弱,布局不合理;二是財政投入總量不夠,配置不當;三是管理體制與方式不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條塊分割,部門封閉,單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機制缺乏,相應政策法規不完善;四是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合理,人才隊伍不穩,專業素質下降等等。
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建設的滯后與薄弱,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界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全科技界一致的呼聲。
我國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的由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為加強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為了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精神,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廣泛徵求科技界意見的基礎上,啟動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以下簡稱平台)建設,平台建設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以及科技界的廣泛贊同。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是什麼
平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於全社會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的基礎支撐體系,主要由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研究實驗基地、自然科技資源保存和利用體系、科學數據和文獻資源共享服務網路、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科技環境等物質與信息保障系統,以及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和專業化技術人才隊伍三方面組成。平台建設就是要充分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對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進行的戰略重組和系統優化,以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平台建設首先制定並頒布平台建設的總體規劃,完成若干重點領域和區域科技基礎條件資源的整合,實施一批對推動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帶動資源共享的試點、示範工程,初步形成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框架,構件重要科技基礎條件資源信息平台。到2010年,將初步建成適應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需要的科技基礎條件支撐體系,以共享機製為核心的管理制度,與平台建設和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和研究服務機構。
“找一個縣界圖,費盡周折,數據還不準確。想做世界一流的科學,難啦!”科技創新缺乏基礎條件的問題,使得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闖深受困擾。這種情況,決非偶然,在我國科技界普遍存在。令人高興的是,這種狀況不久將得到改變。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由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制定的《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綱要》(下稱《綱要》)。《綱要》的發布,是我國科技資源走向合理配置的重大舉措,打破封閉,走向共享,我國科技發展進入新的模式:將從小作坊式的分散研究向集成轉化,形成“集團軍”聯合作戰;科研體系將從個別轉向系統運作,形成積累性的科研體制。
我國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不足的原因
資源分散,阻礙科技創新
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經過長期努力,具備了較好的物質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積累了一些重點領域的科學數據和文獻,建立了部分區域性的觀測與監測網路。
但是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還是遠遠不能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缺乏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盲目重複,資源浪費,建設薄弱,布局不合理;財政投入分散,總量不足,配置不當;管理體制與方式不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條塊分割,部門封閉,單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機制缺乏,相應政策法規不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隊伍不穩,專業素質下降;等等。科技基礎條件建設的滯后與薄弱,已經導致戰略性研究經常受制於人,國家關鍵技術的突破難以實現,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難以形成,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得不到及時有效支持。這種局面必須儘快從根本上加以扭轉。
以人為本,創造良好環境
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國家科技創新的著力點轉移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和科技基礎條件上來。為此,2002年初,科技部啟動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的研究工作。在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支持下,組織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成立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綱要(簡稱《綱要》)編製工作小組,集成研究成果,提出《綱要》框架,並分別徵求了“兩院”院士他各部門、地方及社會各方面的意見。
為了推動《綱要》的編製與實施,正式成立了由科技部等16個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部級領導參加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部際聯席會;成立了由由23位知名專家組成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專家顧問組,對《綱要》的內容和發布形成了共識,並為《綱要》的聯合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經過2年多的努力,《綱要》終於得以發布實施。
突出重點,推進平台建設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於全社會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基礎支撐體系。為全面推進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綱要》強調了平台建設要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統一規劃,突出共享、制度先行,調控增量、整合存量,政府主導,社會共建等思想;明確提出三大主要任務:構建和完善物質與信息保障系統,建立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和培育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和機構;重點建設六大平台:研究試驗基地和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科學數據共享平台,科技文獻共享平台,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科技環境平台。貫徹“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針,充分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對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進行戰略重組和系統優化,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
正如國務委員陳至立所指出:“科技發展平台在科技發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體現國家意志、關係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公益性、基礎性研究研究平台的建設,對國家的戰略技術和產業發展,將起到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綱要》的發布有利於統籌規劃科技資源建設,有利於統一思想,規範實施,定能調動部門、地方以及全社會力量開展平台建設,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