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古炮台

廣東省東莞市的歷史遺跡

虎門古炮台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城區南去10公里沙角山,亦稱沙角山炮台。虎門古炮台緊靠海邊,南望穿鼻洋,龍穴島清晰可見。炮台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炮台長139米,炮洞11個,配大小鐵炮11門,炮台正門配炮1門,另鑄250公斤生鐵炮1門備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廳4間、官房3間、兵房17間,還有火藥庫等設施,均青磚結構,基礎、垛口、炮洞、檯面為花崗石砌築。

簡介


虎門古炮台
虎門古炮台
此外,在扯旗山有望樓和圓形炮台與大角炮台東西斜對,形成虎門海防的第一重門戶。但兩台相 距3600多米,當時大炮的射程僅及中泓,炮火封鎖洋麵不夠得力。關天培就任廣東水師提督后,認為沙角炮台地居要衝,形勢得宜,對虎門要塞重新布防,把沙角炮台改為號令台。凡外國商船入境,必須停泊在沙角洋麵以外,待我水師檢查,獲准后才能通過。如有不法船隻企圖闖入,則放空炮一響,命其停止,如違反名林則徐打炮一發以示警告,再不聽從,則瞄準開炮,並知會個炮台備戰。

事件


1841年1月7日,英國侵略軍出動20多艘戰船、2000多人偷襲沙角和大角,大角失守后,部分將士突圍到沙角炮台抵抗,浴血奮戰,因寡眾懸殊,彈盡無援,三江協副將陳連升父子與絕大部分將士壯烈犧牲,沙角炮台也遭英軍破壞。

擴修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及光緒年間進行了重修和擴建,沙角炮台的炮位遍及沙角灣的捕魚山、侖山、象山、白鶴山等附近相連的小山包。其中捕魚山炮台也由原來的露天炮台擴建為4個暗炮台,總稱捕魚台。其中有前捕魚台、后捕魚台、左捕魚台、右捕魚台。

管理


沙角炮台由地方接管后,專門建立了沙角炮台管理所,進一步加強了保護很管理。

旅遊


頻海台、捕魚它等炮台保存尚好,常年向國內外遊人開放,每天關周絡繹不絕。

意義


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今天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的好場所。

保護


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