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妻

次妻

次妻,妾的名稱,最早見於《禮記·曲禮》:“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隨著妾制的發展,妾還有許多別稱:小妻、下妻、次妻、庶妻、旁妻、小婦、孺、如夫人、小夫人、側室、偏房、小星、篷賤、屬婦、逮婦、副室、副房、小老婆等等。

讀音


次妻:cì qī

釋義


次妻,妾。一般在第一妾之後稱呼。

沿革


小妾史
小妾史
由於古代帝王及太子妃妾眾多,因而有著許多表示不同等級的名稱。如漢元帝的後宮里,除了皇后以外,尚有昭儀、婕好、容華、美人、充儀、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等十四個等級的多種名稱。太子除了正妻以外,也有良娣、美人等不同等級的妾。(《漢書·外戚傳上》)通常講的皇帝妃、嬪,只是對帝王眾妾的總稱。

出處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原來呂布有二妻一妾:先娶嚴氏為 正妻,后娶貂蟬為 妾;及居小沛時,又娶曹豹之女為次妻。”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蕭中一 次妻 耶律氏,制謂‘次妻’二字,別無經據,乞改稱‘小妻’。”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他每有人愛為倡妓,有人愛作次妻。”明 高明 《琵琶記·幾言諫父》:“他媳婦雖有之,念奴家須是他孩兒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