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柳橋鄉的結果 展開

柳橋鄉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柳橋鄉

柳橋鄉地處內江市東興區東南部,距內江市區17公里,內吳路穿鄉而過。全鄉幅員面積46.7k㎡,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戶數7631戶,總人口25733人,其中農業人口25669人;現有耕地面積24323畝,其中:田15513畝,土:8800畝,人均佔有耕地0.94畝。有一個鄉黨委,21個支部,678名黨員。

基本概況


柳橋鄉蔗田一角
柳橋鄉蔗田一角
柳橋鄉位於東興區東面,處東經105°12″,北緯29°39″之間。東與白合鎮相鄰;南接平坦鎮、順河鎮郭北鎮;西毗高橋鎮;北抵田家鎮、太安鄉。距內江市區18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楊柳場鎮。全鄉面積46.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56米。轄16個村,139個組,居民委員會1個,總戶數8349戶,人口25605人。其中農業人口25004人,非農業人口601人。

歷史沿革


1992年的原柳橋鄉、田東鄉在1934年分區設置時,屬三區駐觀音灘管轄,當時的柳橋鄉叫泰安鄉。1940年實行新縣制,1947年全縣設5個區,泰安鄉屬二區駐觀中鄉管轄。田東鄉屬五區駐便民鄉管轄,當時泰安鄉轄14個保,田東鄉15個保。1949年12月6日,內江縣獲得解放,將保改為村。1951年(土改前夕),為適應土地改革,全縣5個區劃為11個區,泰安鄉、田東鄉屬五區駐田東鄉管轄,泰安鄉劃為三個小鄉分別為:前進、民政、和平鄉,田東鄉劃為三個鄉:共和、文化、翻身鄉。1951年7月,全縣仍保留區鄉,但無鎮,無縣域。泰安鄉改為保家鄉、屬五區管轄。1955年合區前鄉時,保家鄉(前進、民政、和平)改為楊柳鄉。文化、建國合併為田東鄉,兩鄉屬田家區管轄。

農業生產


該鄉耕地面積25900畝(其中:田17477畝,土8423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生產結構進行了合理調整,開展了以山平塘整治,三池建設等治水改土為中心的農業綜合治理,從而不斷地改判了農業生產的外部環境,糧食作物以稻穀、小麥、玉米、甘薯等為主,經濟作物生產甘蔗、油菜、花生等,柳柳村六社的粉條加工,太平寺村的白蘿蔔,牛廠村的冬瓜,龍橋村的蘑菇,余家灣村的海椒不僅出售內江,而且遠銷重慶、自貢、貴州等大中城市,農業產業化正朝著優質、高產、高效的方向發展,目前16個村經區驗收成為小康村。

鄉鎮企業


該鄉主要以製糖,機磚為主的工業企業,1996年已有工業企業8個,固定資產原值640萬元,完成工業產值710萬元,為建鄉時5倍。總經濟收入達680萬元,為建時的7倍,企業目前正加大改制步伐,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加市場競爭力,努力實現鄉鎮企業的第二次飛躍。

設施建設


柳橋鄉交通便利,內吳公路橫穿中部,是進出東興城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目前運營的客車達15輛,並且村村都通公路。1995年11月建鄉以來,柳橋鄉就把場鎮建設納入統一規劃和管理,特別是1997年至2000年場鎮新建房屋:2萬餘平方米,街道長700米,寬20米,自來水廠兩座,年供水量3萬餘噸,新增門面89間,在繼續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把場鎮綠化、亮化作為形象工程,不斷完善場鎮的各項功能,增強的吸引力。

特色產業


柳橋鄉在穩定糧食生產和常規種植經濟作物的同時,主要有以下特色產業,種植業方面:發展韓國朝天椒1200畝,早玉米300畝,“109”東勝1號西紅柿500畝,成片的沙溪蜜柚1000畝。著力培育蠶桑產業,將龜山、大夫、牛廠、回南、太平寺、五廟、余家灣、長橋八個村作為蠶桑產業發展的基地村,將大夫、牛廠、回南三村作為千畝示範片。養殖業方面:全鄉養魚達20萬尾以上的大戶5戶,養豬達100頭的大戶3戶,養雞達60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5戶。加工業方面:楊柳的粉條加工遠銷自貢、宜賓、瀘州、南充等地。

教育事業


建鄉前,有楊柳、白果、斑竹、龍橋、五廟、回南、長橋、太平寺八所村小。建鄉后,著重抓了柳橋小學、田東小學的擴建工作。分別撤消了楊柳小學、白果小學、斑竹小學、龍橋小學、五廟小學、長橋小學;目前小學教育形成了柳橋小學、田東小學、下設回南小學、太平寺小學、雙壩小學、塗大山小學四所村小的小學教育布局。2000年小學學校佔地面積64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760平方米,擁有550平方米的運動場,計算機35台,圖書藏量15200冊,固定資產47萬元,在校學生1250人,教師57人。小學入學率100%。建鄉后,中學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新建柳橋鄉初級中學,總投資120萬元,1990年投資40萬元,新建柳橋教師住宿大樓,改善了該鄉教學條件和教師的住宿條件。目前,中學佔地面積8007平方米,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運動場6000平方米,計算機200台,圖書藏量10100冊,固定資產41萬元。現有班級52個,輟學率控制在1.5%,畢業率達100%,學生成績合格率居東興區中等水平,2000年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200人,其中重高10人,在參加學科賽中,獲獎50人次,(其中全國級2人次,省級5人次,市級10人次);教師參加評優課獲獎8人次,論文獲省級獎20人次,市級獎30人次。

科技文衛


養殖業技術:引進“長白”、“大約克夏”等種公豬與內江母豬進行兩元雜交、三元雜交,形成二元、三元雜交豬油(生長期4-5個月,比一般豬提前1個月出欄,日增重750克左右,肉質細嫩,瘦肉率佔50%。生豬餵養上比普通推廣飼料添加劑和混合飼料,柳橋場鎮出售飼料的品種較多,主要有內江正大、生、重大正大、瀘州希望、美國普瑞納等品牌。農民購買50斤重的籠子豬,經過4-5月餵養就可達200斤,深受農民的喜愛,除豬飼料外,還有飼料、雞飼料、鴨飼料。我鄉幾戶養魚專業戶都是購魚飼料進行科學餵養,農戶餵養的雞都是溫室孵化的雜交雞,這種雞蛋肉質粗、口味差,但長期短,蛋白量高,每隻可養到十多斤。
工業技術應用:鄉工業基礎歷來比較薄弱,只有機磚業在鄉一致處於不敗之地。加之近幾年來國家大型建設和農村住房改造,所需機磚量大,且鄉兩個機磚廠紅磚質量好,特別是龜山機磚廠,在1997年,其廠長王良甫到敘永、樂山、雲南等地進行技術轉讓,並聘請他當技術顧問。
科技隊伍的發展:近幾年來,該鄉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從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近200人,主要有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醫務技術人員;特技教育技術人員。
柳橋鄉自建鄉以來,設立了文化站,專人負責管理文化事業的發展,組織幹部群眾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一般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大型文藝演出。
建鄉前分設柳橋鄉衛生院和田東衛生院,建鄉后仍設柳橋衛生院、田東衛生院。建鄉后,由於柳橋鄉鎮個體行醫戶不斷增加,加之其它鄉鎮分散經營的衛生院職工也在聊橋擺攤子設點,造成衛生院業務減少,職工思想不穩定醫院嚴重虧損。為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於1996年實行分開經營,個自擺攤設點,憑自己的醫術尋求出路。1999年經多方籌資,在原衛生院背面內吳公路右側,花了十多萬元建築面積近400平方米的柳橋中心衛生院門面。通過分散經營,職工也相應地增加,積極性也得到提高。目前,全鄉有個體衛生醫療點11個,村級醫療點17個。

行政區劃


柳橋鄉下轄村:
楊柳村白果村斑竹村龍橋村五廟村龜山村雙壩村余家灣村塗大山村大夫村牛廠村回南村長橋村楠木村太平寺村林坡村

人口數據


柳橋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6051
13349
12702
家庭戶戶數7219
家庭戶總人口(總)26023
家庭戶男13327
家庭戶女12696
0-14歲(總)5818
0-14歲男3057
0-14歲女2761
15-64歲(總)18292
15-64歲男9325
15-64歲女8967
65歲及以上(總)1941
65歲及以上男967
65歲及以上女97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