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
創徠意農業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是指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創意農業
(一)轉變了傳統農業的“低產”屬性
傳統鄉土中國的農業生產,是以“低效、粗放、低價”為主,不僅農業生產的單位產值低,而且農業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表徵。
創意農業的提出,催生了大量的特色農業、景觀農業、科技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產業形態,因其優良的社會效益,吸引了大批企業和投資商。傳統農業的“低劣形象”逐步轉變,“創意、時尚、休閑、生態”成為新時代農業的特色標籤。
(二)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產品附加值
正因創意農業融入了文化藝術、科技元素,把傳統開發與文化開發結合起來,賦予了豐富的內涵與附加值。將傳統的農業產品透過“創意”工具,轉化為更具審美價值形態、健康生態理念、文化創造內涵的全新農產品,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了顯著的提升,這是傳統農業生產所無法比擬的。
當前,我國高端農產品稀缺,市場亟待開發。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創意農產品將是中國高端農產品市場的主力軍。
(三)拓展了農業的產業鏈條
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最核心的觀念在於透過創意打造“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這個全景產業鏈又被日本的學者成為“第六產業”。
創意農業的產業鏈是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相關關聯的一系列
產業,它構築了融合三產的全景產業鏈條。這極大轉變了傳統農業單一產業結構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產的限制,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帶來產業融合的經濟乘數效益。
(四)推動新村建設與城鄉統籌
創意農業通過特色農業開發、農業景觀設計、農業休閑旅遊、農村基礎設施跟進建設等一些列創新,提高了農業的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改善了農村環境、創造了農民“居家就業”的新型就業形式,並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經濟形態、生活形態的結構變遷,改變農村的生產力布局和城鄉生活格局,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保障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可持續性與落地性。
說到要發展創意農業,就不得不提創意農業產生的背景,即為什麼要搞創意農業、要建立科技農業園區以及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區。這是因為農業在我國的發展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
1、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兩點,①農村人口比例高,城市人口比例低(給出比例)②地區不同,城鄉人口比例差別大,一般發達地區鄉村人口占當地總人數比例小,落後地區比例大(沒法形成大區域內的經濟良性循環,導致更大的貧富差距)。
2、經濟發展不平衡,也主要體現在兩點:①農村人均收入和城市均收入差距懸殊;②不同地區的農村收入相差也較為懸殊。
(二)粗放型農業
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比較,我國農業仍是一種粗放型為主的農業增長模式。就是說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貢獻率低,目前我國的貢獻率約為35%,而發達國家約為60%-80%;另外一個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這是由我國的農業科技貢獻率低、機械化程度低、以及水的利用率低導致而成的。
(三)經營規模較小
發達國家的家庭農場規模都較大,少則幾公頃,多則幾百公頃。而我國農民仍以單家獨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難以推廣機械化作業,農機擁有量少,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導致農業經濟效益低下。
(四)農村文化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在中國,“創意農業”一詞最早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在兩會上第一次提出,“創意農業的特色及其優勢在於能夠構築多層次的全景產業鏈,通過創意把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副產品和農耕活動,以及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闢全新的空間,並實現產業價值的最大化。”這是厲無畏對自己提出概念的闡釋。
在2009年12月的的中國創意農業(北京)發展論壇上,中國創意農業價值研究報告隆重發布,提出了關於實施中國創意農業的富民計劃,並給出了如何打造創意農業萬億產業對策。與會者一致認為創意農業將成為中國高端農產品市場的主力軍。
(一)激活鄉村經濟的投、融資
我國長期存在農村反哺城市的資金反響流動狀況,這加劇城鄉二元結構,抑制內需消費,是當前我國經濟及社會亟待調整的問題。
徠創意農業為鄉村的投融資帶來契機,同時,也要求對鄉村投融資的全面激活。加大金融對創意農業的支持力度,是創意農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激勵的方式,加快創意農業發展的資本市場建立。鼓勵農村信用社、小額農業貸款機構、農業合作銀行等鄉村農業金融機構的切實措施,真正從投融資體繫上支持創意農業的發展。
(二)嵌入專業知識與創意理念
創意農業同其他創意產業一樣,是知識密集型和文化創意型的集合成果。所以,發展創意農業同樣需要緊扣時代的相關知識與創意理念。無論從產業規劃、品牌策劃、生態設計,還是文化的嵌入、功能的創新,都需要有“創意知識”的融入。
在具體行動上,通過相關專業的介入,帶來時代前沿創意藝術及科技知識,培育鄉土“創意社會”的環境氛圍,激發民眾的創意思維。這樣才能使的創意農業的發展有著厚實的土壤環境。
(三)構建組織化的運作機制
雖然創意農業不排斥“家庭小單位”的經營模式,如農家樂及小型莊園經濟,但其更渴望規模化與組織化的運營方式。
從創意農業開發的產業鏈來看,過於分散的經營方式,將會造成投入產出比的偏離,缺少規模化的企業等市場力量的跟進,將很難投放市場、樹立高端品牌,從而將大大限制其資本運作的潛力。此外創意產品的研發、生態田園的設計、創意產業的經營,都需要統一研發、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因此,真正實現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應採用以“規模化、企業化、組織化、品牌化”為主導以“規模化、家庭化、個體化”為補充的運營方式,這樣才符合創意農業的產業化開發規律。
(四)鋪墊社會化的市場體系
中國創意農業的未來發展,最關鍵是落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出一條創新型的市場開發之路。
通過資本、技術、人才、運作機構的充分培育,打通創意農業的全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創意農業市場化開發體系,從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場、稅收、專利保護、商貿流通、行業協會等各個方面為市場化開發創造外部條件,從而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意農業市場體系。
法國模式:
法國創意農業屬於環保生態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是以大田作物為主,採取較大規模的專業化農場生產,逐步減少小型農場。巴黎的創意農業對城市食品供應的功能並不明顯,巴黎的各種食品供應,主要經過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由各國各地乃至歐洲其他國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創意農業突破了自給自足的生產,而突出農業的生態功能,利用農業把高速公路、工廠等有污染的地區和居民隔開來,營造寧靜、清潔的生活環境。
德國模式:
德國創意農業屬於生活社會功能性的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市民農園是利用城市地區或近郊區之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讓市民享受耕種與體驗田園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樂趣。
荷蘭模式:
荷蘭創意農業是以創匯經濟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主要是以園藝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出口型農業。荷蘭藉助於發達的設施農業,集約生產經營花卉、蔬菜及奶製品,使其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成為世界創意農業的典範。荷蘭創意農業重點發展具有設施園藝技術輻射、園藝產品集散、農業生態觀光功能和地區專業分工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
日本模式:
日本創意農業發展重點是設施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多樣化農業,屬於綜合功能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綠色、環保、體驗、休閑和示範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為兩大特徵。日本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內,即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種生產為主,主要為市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滿足綠化環境的需要。
美國模式:
美國創意農業的特點 1、重視教育,積極提高國民農業創意性。 2、擁有高科技生產工具,並利用高新技術建立電子信息網路。
(一)創意產品
農產品的創意,是創意農業的第一層次。其打造目標是,讓農產品由實用功能型消費向文化審美型消費轉變,實現農產品的多種功能。其重點包括農產品的形態加工與農作物的科技改造。
1.農產品的形態加工
產品的形態加工,是最為常見的創意農業打造手法。對原生自然農產品,通過傳統民俗技藝或現代科技藝術改變農產品的外觀,為農產品注入獨特外觀個性,賦予農產品全新的藝術和文化價值,而從達到吸引消費市場,提升農產品價值的目標。如用激光技術在玫瑰上根據顧客需求雕刻個性化文字,價格就會翻幾十倍;利用現代技術培育的迷你型、巨大型的農產品,往往能引起轟動效應,凸顯市場營銷價值。
目前,我國創意農產品的規模化和集約化開發程度不高,多處於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產階段,如何引導創意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聚,形成規模化生產,將是我們今後重點研究和實踐的領域。
2.農作物的科技改造
農作物的科技改造,表現在科技新穎與生態健康兩個層面。通過農業科技的手法,改變農作物的生態、生物學特徵,一方面使農作物的花、果、枝、葉形態產生變化,另一方面,讓作物的生長節令改變,這樣可以形成四季性、反季節的新型農作物,能極大吸引大眾獵奇的心理。而生態健康層面則是對農作物創意的核心要求,是對接時下社會趨勢,發展創意農產業,保障創意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切實措施。
如集太陽能光伏、LED照明等為一體的“太陽能光伏LED植物工廠”等創意科技農業,代表著引領未來的創意農業。再如,蘭州有一種新品種的土豆叫“黑美人”,其經過太空誘變育種,其外表為黑色,肉為鮮紅色,色澤奪人眼球,營養價值高於普通土豆,具有廣闊的市場推廣價值。
(二)創意景觀
景觀的創意是創意農業的第二層次,在於營造創意化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重點針對農業田園與民居庭院。
農業田園的創意,突出鄉村田地的大地藝術化,以營造富有造型的、具強震撼性的鄉野景觀為重點。民居庭院的創意,通過挖掘鄉土自然材料,以現代生態設計手法,表現民居庭院的原生態性。
(三)創意民俗
民俗的創意,是創意與農業深入融合的結果,也是創意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創意民俗的重點,在於以現代創意的理念,融入到對傳統民俗的繼承之中,賦予民俗新的活力與生命力,達到改進化、創新化地傳承民俗的目標。
原生民俗豐富多樣,但很多雖具有特色,卻無法對現代都市民眾產生吸引力,只有對接時代發展,秉持“創造未來的遺產”理念,採取既“嚴肅地傳承”又“合理的創新”態度,把時代文化與流行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之中,創新新的民俗文化,讓民俗伴隨時代的變遷,活化發展。
(四)創意生活
創意鄉村生活是創意農業的最高境界。其不是在鄉村農業的點點滴滴著手,而是綜合了農產品、農業創意與民俗的創意,通過凝練鄉村生活的主題理念,發展鄉村創意產業,實現對傳統鄉村文化的改進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對鄉村的創意改進與創新建設,最終達到現代新村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相較於發達國家創意農業,我國創意農業發展尚處起步階段,存在不小差距。首先,缺乏創意農業的戰略規劃和總體設計。大多數創意農業均為自發形成,個體經營居多,布局凌亂,各自為戰;政府也沒有專門的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乏,形不成規模效益和優勢品牌。其次,創意農業知識含量低,產業鏈條短,品牌意識薄弱。創意農業主要被理解為郊區觀光、旅遊農業。不少創意農業簡單模仿,同質化嚴重,生產粗放、產品粗糙,品牌缺乏文化內涵和產品創新動力。第三,缺乏創意農業專業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意理念的高素質農民和產品品牌運作高層次人才。我國創意農業領域掌握宏觀經濟、產業格局、整合營銷、品牌管理、文化開發的複合型人才數量較少。農業勞動者素質整體不高,在接受新觀念、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參與市場競爭等方面面臨較多困難。最後,大量創意農業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我國老少邊窮地區絕大多數具有優良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由於觀念落後、人才匱乏,這些寶貴的創意農業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借著世博會這一東風,上海周邊郊區大力發展創意農業。
無論是以特色產品或地區文化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的創意農業,還是以當地本身較為發達的旅遊業帶動特色產品發展的創意農業,這兩者具有共同的特點,即都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研究發現,借力世博,上海周邊郊區的創意農業發展蔓延開來。本次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之一是“城市與鄉村互動”,可以看出,旅遊是世博的重要因素。據有關專家樂觀分析表明:上海世博會遊客數量預計可高達7000萬左右,其中,有10%的世博參會者會選擇去上海郊區旅遊。與此同時,上海各地充分借用世博機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發展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大力發展服務農業。經各區縣部門積極申報和推薦,按照市農委、市旅遊局等部門的相關標準和規定認真審核,命名確定了60家“世博觀光農園”和200個“世博農家”。
這是繼北京奧運之後,又一中國一線城市藉助國際大型活動發展當地周邊地區的創意農業。就目前來看,這一模式是帶動創意農業發展的最好途徑,但同時也是最難以複製的模式。2008年奧運會之後,北京周邊地區創意農業的產值在2009年增加到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