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

漢語成語

投筆從戎,漢語成語,拼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意思是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成語解釋


戎:軍旅。“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就武,扔掉筆去參軍,一般指文人從軍。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他象同世交子弟閑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投筆從戎”的經過。
戰事一舉,他立即整裝返國投筆從戎。

成語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成語故事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東漢時期有名的將軍,它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大志向,行事不拘泥於小節;班超對父母孝順,為人恭謹,吃苦耐勞,常在家中做勞務,從不因此而感到羞愧。班超是個能言善辯的人,讀了許多書籍,但都不是很精專。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任命為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隨赴任的哥哥班固來到洛陽。班超家中貧寒,為了謀生,班超則常受雇於官府,給他們抄書賺取生活開支。抄書的工作很辛苦,時常忙到很晚,這樣的生活並不是班超想要的。
有一天,班超放下抄書所用的筆,揚天長嘆道:“大丈夫應該志向遠大,謀略將來,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立功在異域,名揚邊陲,拜官封侯,怎麼能這樣長久地與筆墨紙硯打交道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班超這話都笑他。然而面對他們的嘲笑,班超不以為然,他說道:“他們這些鼠目寸光的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車都尉(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車馬)竇固帶兵出擊匈奴,任命班超為代理司馬,班超開啟了投筆從戎的步伐。竇固讓班超率領一支軍隊另外攻打伊吾(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市)。雙方交戰於蒲類海(西域國名),班超所部大勝匈奴,斬得很多首級回來複命。竇固認為他很有才幹,派遣他與從事(官名,州刺史的佐吏)郭恂一起出使西域。從此,班超正式登上了從軍之路,出使西域。在班超從軍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