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河三角洲
尼日河三角洲
尼日河三角洲在西非奈及利亞南部,由尼日河沖積形成。南瀕幾內亞灣,北起農河與福爾卡多斯河分流處,西起貝南河,東至邦尼河。面積3.6萬平方公里。
由淤泥、粉砂組成,地勢低平,湖泊、沼澤、廢棄河曲星羅棋布。氣候濕熱,年降水量2,300毫米。汛期洪泛常引起河流改道,三角洲前沿河口多達20多處。居民向以捕魚、採集加工油棕和橡膠為生,還種植薯類、花生、玉米等,水稻栽培日益重要。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后,迅速成為重要的石油產區。有哈科特港、薩佩萊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尼日河三角洲
尼日河三角洲
貝南城內名勝古迹眾多,最著名的是古老的貝南王宮。貝南王宮又稱奧巴宮,始建於公元10世紀左右,迄今保存完好。
尼日河三角洲包括阿比亞州、阿誇伊博姆州、巴耶爾薩州、克羅斯河州、三角洲州、埃多州、伊莫州、翁多州、河流州等奈及利亞南部九個州。
非洲第三大河——尼日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幾內亞境內的富塔賈隆(FoutaDiallon)高原靠近獅子山邊境地區的叢山之中,源頭海拔900m,距大西洋岸僅250km,幹流流經幾內亞、馬里、尼日、和奈及利亞等國,注入幾內亞灣。支流伸展到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查德、喀麥隆等國。尼日河全長4160km,流域面積810萬平方公里,年入海平均流量630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000億立方米,年徑流深約100mm,屬中等水量流域。從河源至馬里境內的庫利科羅,為尼日河的上遊河段,長800餘km,從庫利科羅到尼日首都尼亞美為中遊河段,長約2000km,河道呈一向北彎曲的大弧形;尼亞美以下為尼日河的下遊河段,長1300km。
尼日河中游段支流較少,—條重要支流是發源於象牙海岸高地的巴尼(Bani)河,在馬里境內莫苷提附近匯入尼日河,長416km,是由巴烏萊(Baoule)河、巴戈埃(Bagoe)河和巴尼芬(Banifing)河等2條河流匯流而成。如以巴戈埃河為源算起,巴尼河全長1110km,流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6立方米/秒,徑流量251億立方米。在尼日境內,河道大多處於乾旱地帶,降雨量小,蒸發強烈,河系的時令性更為明顯,支流賈多河、科馬杜爾河、古魯奧爾河、達爾戈爾河均不是常年有水。中游馬西納至廷巴克圖河段河漢和沼澤湖泊眾多,是尼日河的內陸三角洲地帶。
尼日河上游支流眾多(參見尼日河流域水系示意圖),在幾內亞境內接納了2條重要支流。一條是發源於馬森塔區境內的米洛河,在尼揚當科羅區境內從右岸匯入尼日河;另——條支流是發源於達博拉區境內的廷基索河,它經過平原迂迴曲折的流程,在錨吉里附近從左岸匯人尼日河。尼日河上游在馬里境內還接納發源於幾內亞、在庫魯巴附匯入尼日河的散卡臘尼(Sankarani)河。
尼日河下游在貝南境內有3條小支流—梅克魯(Mekrou)河、阿利博里(Alibori)河和索塔(Sota)河匯人。這些河雨季的洪水較為規律,一年有幾個星期的流量維持在50~100立方米/秒之間。
奈及利亞主要反政府武裝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組織(MovementfortheEmancipationoftheNigerDelta)2008年9月15日表示,他們已轟炸了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DutchShellPlc,RDSB.LN)的一處石油設施。該組織此前威脅將對奈及利亞主要產油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實施打擊。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組織在給媒體的一份電子郵件中稱,他們在周一早間襲擊了殼牌的Alakiri儲油站,並聲稱將發動更多襲擊。
該組織重申了之前要求,呼籲整個尼日河三角洲地區的石油工人從煉油設施全部撤離並立即停止生產,否則自行承擔後果。
奈及利亞主要武裝組織“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說,將在30天內對尼輸油管道發動新一輪攻擊,以證明自己沒有從政府那裡收取保護費。
美聯社說,“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一名發言人說,發動襲擊是為澄清謠言。先前有人稱,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支付給“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1200萬美元,換取這一組織武裝人員保護石油管道。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尚未就此發表評論。
這名發言人在聲明中說,為證明“我們沒有參與這一交易……主要石油管道將在今後30天內遭破壞”,“鑒於這一地區的貧困民眾仍然生活在赤貧中,‘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決不會為一碗粥出賣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利”。
聲明說,作為保護費的巨額資金交給了尼日河三角洲地區的犯罪團伙。不過,這些團伙不屬於“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
武裝人員說,他們襲擊石油基礎設施目的在於迫使政府對尼日河三角洲地區南部6個州劃撥更多資金。
美聯社說,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產油國,過去兩年的襲擊活動使奈及利亞的原油產量減少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