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月明

呂月明

呂月明,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經歷


呂月明是新昌城關人,生於1940年1月,今年已79歲高齡。孩提時代,呂月明經常到止水廟戲台看調腔,幼小的心靈中萌生想當調腔演員的念頭。機緣巧合,1957年,調腔劇團招收新演員,剛剛初中畢業的呂月明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報名參加考試,結果如願考入新昌調腔高腔)首屆藝訓班,師從劇團樂隊司鼓王依凱和潘永乾。
1959年,呂月明任樂隊組長、司鼓,兼任劇目作曲。
為練好基本功,呂月明下足苦功夫。他將鼓槌換成鐵簽,舉重若輕,練習手腕的力度;又將鐵簽換成竹籤,舉輕若重,練習敲鼓的實度。劇團門口的石凳上留下他練習的痕迹——兩個小酒盞大小的凹槽,呂月明的手上也留下後遺症——大拇指彎曲。
不同於京劇越劇等其他劇種,新昌調腔是曲牌體,採用“不託絲竹、鑼鼓助節,前場啟口、后場幫接”的古戲“乾唱”形式,演唱風格獨特。司鼓相當於交響樂團的指揮,不僅要指揮整個樂隊,還要帶頭進行后場幫腔,如果前台演員開唱音過高、過低或跑調,司鼓都要幫助糾正,起到定音作用。因此,凡是劇團排練好的戲,全劇的情節、演員的道白和唱腔,呂月明都會記得滾瓜爛熟。
1987年,呂月明擔任第六期新昌調腔培訓班教務科長,繼任劇目作曲,帶出邢奏濱、張樟海等8名徒弟。
2007年,在時隔20年後,調腔劇團與新昌藝校聯合開辦五年制中專班,集中培養第七代調腔傳人。呂月明擔任指導老師,繼任劇目作曲和唱腔設計。在學校授課期間,他每天都是早早過去,很晚才回家,由於學校離家較遠,有時乾脆就住在那兒。雖然體力上有些疲倦,但他心裡卻是滿滿的喜悅,每天工作都覺得特別有精神。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9日,浙江省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