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

花地

花地(Huādì)在廣州城區西南。屬芳村區。原是河灘草坦地。明代居民在此開荒植花,初名“花埭”(“埭”為土堰之意),后諧音漸稱花地。

內容介紹


京城名作家盛讚本報《花地》影響和成就鐵凝陳建功為本報散文大賽獲獎者頒獎
羊城晚報《花地》五十周年系列活動昨天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國記者協會主席、原人民日報社社長邵華澤,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陳建功等參加了系列活動。

主要獲獎


在羊城晚報暨《花地》創辦50周年之際,本報在北京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張宇航向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陳建功贈藏《花地》報紙五十年作品(光碟)以及1957年“花地”創刊號、1980年“花地”復刊號報紙;由羊城晚報《花地》與廣東省作協、金威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金威杯·冷暖人間”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儀式及《花地》50周年座談會。鐵凝和陳建功為本報“金威杯·冷暖人間”全國散文大賽的獲獎者頒了獎。

作品賞析


陳建功在致辭中說,在今天的紀念會上,把50年來積累下來的《花地》副刊製作成電子文本,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這是意義重大且深遠的事件。陳建功說,50年來,在一代一代編輯的苦心經營下,《花地》成為了一片文學的熱土。《花地》的文章作品,品位不俗。《花地》愛作家,愛作品。《花地》愛短作品,也盡其所能扶持長篇作品。我就曾經被《花地》上的長篇連載所深深吸引。我從那裡讀過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歐陽山的《三家巷》。《花地》不僅愛文學,而且愛戲劇、愛美術、愛音樂,愛一切美的文藝形式。《花地》發表的藝術作品和藝術評論,大大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生活,也為作家藝術素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本報與增城市政府聯合舉辦的《花地》50年座談會中,邵華澤、丁振海、林非、韓作榮、雷達、張維、周明、李榮勝、甲乙、彭程、王宗仁、張同吾、閻晶明、張陵、王干、王兆勝、李輝、徐坤、閻連科、陳染等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報人都充分肯定了《花地》的影響和成就,並對《花地》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