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軍黃銅的結果 展開

海軍黃銅

加1%錫提高抗腐蝕能力的黃銅

海軍黃銅:是指在黃銅中加1%的錫能顯著改善黃銅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氣腐蝕的能力。

海軍黃銅


在黃銅中加1%的錫能顯著改善黃銅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氣腐蝕的能力,因此被稱為海軍黃銅。錫還能改善黃銅的切削加工性能。

黃銅的歷史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於明嘉靖年間。“黃銅”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東方朔所撰的(((}申異經·中荒經》:“西北有宮,黃銅為牆,題日地皇之宮。”這種“黃銅”指的是何種銅合金,待考。《新唐書·食貨志》又有‘青銅”、“黃銅”的稱謂,分別指礦石顏色和冶鍊產品,並非現在的銅錫合金銅鋅合金。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賦》中又有“其為黃銅也,坑有殊名,山多眾朴”,指的是火法煉製的純銅。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則始於明代,其記載見於《明會典》:“嘉靖中則例,通寶錢六百萬文,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通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氧化鋅在950℃一1000℃的高溫下才能較快地被還原成金屬鋅,而液態鋅在906℃時已經沸騰,所以還原得到的金屬鋅以蒸氣狀存在。在冷卻時反應逆轉,蒸氣鋅為爐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鋅,因此要得到金屬鋅必須有特殊的冷凝裝置。這是金屬鋅的使用比銅、鉛、錫、鐵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黃銅鑄幣出現較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姜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有含鋅量超過20%的黃銅片和黃銅管,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文化的地層中也曾出土兩種黃銅錐。顯而易見,這些黃銅器物的出現並不是說人們在史前就掌握了黃銅的冶鍊技術,而是人們在利用銅鋅共生礦時無意中獲得的。商周時期銅器的含鋅量都很低,一般在10-z數量級。西漢、新莽的錢中有板個別的銅鋅甘金錢,其中有的錢幣中鋅的含量達到7%,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黃銅鑄錢產生於西漢新莽之際。因為這些銅鋅合金是極個別現象,其含鋅量又普遍較真正意義上的黃銅含鋅量15%一40%要小得多。所以我們認為這些含鋅的銅錢是漢代在“即山鑄錢”中使用銅鋅共生礦時產生的。據對有關礦山進行調查后發現,山東的昌濰煙台臨沂及湖北等地都有資源豐富的銅鋅共生礦,這就使冶鍊后的銅含有一小部分鋅。到了唐代,由於鑄錢材料的規範化,使所鑄行的錢幣中鋅的含量均為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