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峰鎮

塔峰鎮

塔峰鎮位於藍山縣境中部,總面積142.1平方公里,轄東村、塔峰、西南、西外、東北、新民、果木、三里、和平、兩江、東側、社門、古城、城腹、洪田、五里、牛承、龍泉、山灣、竹源、東江、糯江、花果、西埠頭、早禾、源頭、高陽、中洞、福正、保干、嶺腳、半洞、富陽、排田、箭嶺、水口、曙光37個村和6個社區。全鎮戶籍人口15萬餘人。鎮政府駐古城路。境內除主產糧食外,還生產花生、大蒜、烤煙、茶油等經濟作物,土特產有生薑、甘蔗、金柑、藥材及古城茄子、高陽早辣椒。舜水、排田水、流沙河、龍溪渠道等河流水渠貫穿全境。境內都龍廟水庫蓄水32萬立方米。

基本介紹


塔峰鎮為藍山縣政府所在地,位於藍山縣境中部,由原塔峰街道辦、南平街道辦和舜源街道辦合併而成,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城區域面積12平方公里,舜水河、俊水河、永連公路、永藍高速貫穿全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鎮總面積29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2萬畝;戶籍總人口15萬餘人,流動人口5萬餘人,轄52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2個居委會,827個村民小組,33846戶,是縣內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鄉鎮。北有公路連接郴州永州,南有公路直達廣州,永連公路及二廣高速公路穿越其境,交通稱便。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有各類民營企業1574家,從業人員2.5萬餘人,有以“三來一補”為主的外向型毛織企業250餘家,僅塔峰西路“毛織一條街”就有各類毛織企業80餘家,外向型經濟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以湘南邊貿城、廣藍集貿城為中心的集貿市場,成為湘粵邊境貨物貿易的集散地。
塔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城城復村,為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宋紹定間南平(藍山)縣治所在。唐代始建的塔下寺由傳芳塔、清音閣、觀瀾亭及雲飛閣等大小建築構成,形成塔寺並重,渾然一體的建築群,四周古木參天,環境清幽,為縣內最佳瀏覽勝地。舜源境內有紅旗水庫、白鳲洞水庫、冷口壩、豬兜沖、神山塘、石山灣、犁頭嘴、漢江洞、老鼠坪等水庫山塘十餘座,特別是白鳲洞水庫水質、植被保護較好,被市委陳文浩書記喻為“東方萊茵河”。南平雷家嶺是紅軍長征途經之地,董彪部隊曾在此停留,紅軍戰鬥的事迹廣泛傳頌;百疊嶺自古就有“靈山”之名,曾有九十九座山,二十二座廟之稱,以峰巒重疊、綿亘廣遠,“霞客古道”遠近聞名。
近年來,塔峰片區圍繞建設“生態商貿物流新鎮”的戰略目標,按照“工業新城、生態龍溪、活力塔峰”的產業布局,圍繞原“古城”提質,打造工業“新城”。促進了“五大產業集群”(即台灣針織為龍頭的毛織產業集群;以必達電線、金山川粉末冶金為龍頭的機械電子製造產業集群;以台灣湘威、協威為龍頭的製鞋產業集群;以皮具產業為龍頭的產業園加工集群;以湘南竹木加工批發城為輻射的竹木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圍繞原“龍溪”灌區,打造生態農業。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促進產業化和規模化。分別建成了以花果和富陽為中心的千畝葡萄基地2個,以保崗、福鎮為中心的水稻制種基地,以東側、龍泉為中心的湘蓮基地,以社門為中心的“稻-稻-油”生產示範基地,以排田、箭嶺為中心的生薑、楠竹基地。
舜源片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推手,帶動新農村建設穩步發展,共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打造了以源桐、劉景福、小泉、大坪、成家村、上豐頭等美麗鄉村建設為主新農村建設。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共有15000餘畝水田實現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形成了以水稻、烤煙、水果種植為主的農業產業,今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805畝,預計產量超9600噸。種植烤煙2700畝,預計產量5000餘擔,是街道辦的主要收入來源。葡萄種植面積1000餘畝、脆魚養殖基地400餘畝、引進永州神濃有機農牧科研有限公司租用流轉的荒地2000餘畝,主要開展有機農業種植、養殖及相關產品基礎加工。
南平片區大力打造本土鄉村特色旅遊。2017年南平街道被縣委縣政府列入藍山縣特色小鎮建設,主要建設分“三園一線”建設,三園即雷家嶺農業休閑產業園,百疊嶺生態茶園、政府所在地火市村美麗家園,一線即公路沿線立面改造建設。預計所以項目總投資一個億以上。南平農業產業園規劃轄“一鄉一鎮七村”,即南平街道雷家嶺、六甲、七甲、八甲、火市村和毛俊鎮的井頭村、沙溪、毛俊村一帶,總面積達15000餘畝。其中雷家嶺、六甲、七甲、八甲一帶5000餘畝規劃為產業園第一期工程的核心示範區,距縣城3公里,交通便利,地勢開闊,生態環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