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村

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下轄村

成家村為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下轄村,地處縣城北,距塔峰鎮富陽村8公里,宋仁宗時,景雋十八代孫德豪由廉州為官卸任后攜父母遷鳳源坊(即今成家村),而兄德本仍居富陽。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繁衍四十餘代,現有1000多戶,5000餘人,是藍山縣成氏人口最多的村莊。成家村位於竹管寺鎮西部,距縣城7.5公里,湖南永州至廣東連州公路從村口穿過,國家高速G55(二連浩特至廣州高速)在村后傍山而過。

歷史沿革


藍山縣成氏始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開基始祖成景雋,字超,號少泰,范陽人(今河北省保定定興縣),祖籍(今山東省臨淄市),生於南北朝宋泰始辛亥年(公元472)十一初四日。
祖父名興,北魏太和年間曾任五兵尚書(今國防部長),父名安樂,在北魏官至淮陽太守(今河南周口市市長)。
景雋年輕時在北魏任鎮東參軍,因父安樂被同朝為官的常邕和殺害。
天監七年(公元508)景雋棄魏投梁,初被梁武帝任命為徐州刺史,不久轉任豫州刺史。
普通五年(公元524)調任齊州刺史並攝荊州事。
普通七年(公元526)率兵來郴桂平定匪寇,事平,因年邁(時年54)擇南平縣(唐天寶四年改名藍山縣至今)富陽定居。
事後梁武帝為表彰景雋的功績,遂賜命景雋長子昭明為南平令,昭明任滿后亦以富陽居家。
自此,成氏在藍山即為發業最早的姓氏。
太建元年(元569年)9月21日病卒,享年98歲,葬藍山富陽村西南三華里的相公山。
景雋公生平,不僅族譜及縣誌、衡州府志有記,《南史》、《資治通鑒》也為其立傳,可謂功勛卓著,彪炳史冊。
全村有27個村民小組(現合併為15個),816戶、6000多人,是該縣最大的行政村。
總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23畝(是有名的“白米洞”),林地3230畝。
分五個片,即石門片、上村、大樹腳片、元郁片、肖家片。村莊三面略高,中心略低,包圍著一排排的樓房,像聚寶盆。全村以成姓為主、約5500人;肖姓次之、約500人;另有黃姓、李姓近百人。各姓氏間從未發生過爭鬥,都能和睦相處,互通婚姻,其樂融融。
成家村古稱鳳源坊,因開祖成德豪(1010.1.15-?)系藍山成氏始祖景雋公第十八代孫,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9年)於廉州(今廣西欽州北海)御任后,見此地地勢開闊,後龍山連綿不絕,其兩側的山脈依次展開達十餘里,蔚為壯觀,似鳳凰展翅翱翔,地形地勢極佳,於是攜父母由富陽遷居而來,建村莊於鳳頭團圓山前。後裔瓜瓞綿綿,枝繁葉茂,繁衍至今已有三十餘代。
歷代賢人志士輩出,至今通過考學和參軍等方式成為國家公職人員達400餘人,科級以上幹部近百人,處級幹部十餘人,廳級幹部3人,不乏國家棟樑之才。另有留學美國、加拿大等3人,台胞4人。
為國捐軀的著名烈士成圓同志。
成家村
成家村

社會


全村在外務工人員達1200多人,其中有上百人在廣東深圳、大朗,廣西恭城、北京等地成功辦公司經商。他們均熱心和支持家鄉建設,十多年來共為家鄉修路建學校、牌坊等各類公益事業捐資近百萬。
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該村是全縣有名的紅旗村,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村禮堂和村小學,農田裡筆直的機耕路和水溝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籌集資金660多萬元,建設自來水廠8座,家家戶戶用上了甘甜的自來水;修建了三層樓高有12個教室的村小;硬化了村內道路3.5公里,村道硬化率達85%;安裝路燈32盞,修建了氣派的門樓。有各類大型長途貨車、客車、小車上百台,還有藍山至東莞大朗的大巴客運專線及零擔貨運車隊,每天8車對開。
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和全村人民的努力下,該村更是成績斐然。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竹管寺鎮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落戶該村,投資832萬元,新建河壩4座,防滲襯砌渠道16條17.6公里,新修機耕路3條2.6公里,將使該村2000多畝農田水利設施和道路得到根本的改變。2012年將分到戶的3000多畝荒山收上來,當年造林1000畝,是全縣該年度唯一的千畝級村級造林基地。土地流轉1200畝,其中烤煙900畝,雜交水稻制種300畝。是全縣土地流轉最有力,最成功的地方。
該村被縣委政府確定為2013年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申報村(全縣唯一、全省127個),將為該村爭資跑項和新農村建設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乘著這股東風,該村依託緊靠永連公路和鎮區的區位優勢、村內環抱大片農田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和古村文明這三大優勢作好小城鎮規劃建設、綠色休閑村莊建設、古村保護這三篇文章。計劃2013年實施六大工程,力爭通過1-2年的努力,擠入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行列。一是搞好規劃。
聘請專業規劃人員結合古村保護與開發對村莊發展進行科學布局,合理劃分功能塊區,高標準編製好新農村建設“四圖一書”規劃;二是招商引資。引資500萬元建設村綜合辦公大樓及廣場,搞好小城鎮開發,將其建設成永連公路沿線一顆耀眼的明珠;三是改善民生。抓好農網改造。籌資20萬元修建村內道路1000米;四是發展產業。建電烤房60座,解決烤煙烘烤問題;規劃建設村工業園,拉通路基;荒山造林1600畝。五是啟動舊村改造。

經濟


改善基礎設施,拉通舊村改造路網。六是美化環境。投資50萬元建設休閑文化廣場。投資40萬元建設綠色休閑公園,由村集體將村莊中心的一百多畝農田全部租上來,修好路,堤上種柳樹和櫻花樹,田上種荷花,打造該縣最大最靚的村級公園,建設綠色休閑村莊;投資30萬,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將廣場和公園周圍的樓房穿衣戴帽。投資20萬元,新建垃圾池10個,大型露天垃圾處理場1個,購置垃圾清運車一台,新建村衛生公廁1個。

文化


牌坊對聯:正面鳳源流芳人傑地靈虎躍龍騰添錦繡,嶷峰聳翠物華天寶金聲玉振鑄輝煌;門納日月光華千秋儲異寶,村聚乾坤正氣萬代涌奇才。背面緬先哲開創維艱勵精圖治拓沃野,啟后賢恢弘尤重奮志揚鞭展鴻猷;弘上古遺風齊心同建昌盛村院,偕蘭陵世友攜手共繁榮。
成家村
成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