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比克斯金剛鸚鵡

鸚形目鸚鵡科動物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學名:Cyanopsitta spixii)又名小藍金剛鸚鵡。是一種原產於巴西的金剛鸚鵡。它最早由德國博物學家Georg·Marcgrave於1638年在巴西的伯南布哥州所記載,它的命名來源於德國自然學家Johann Baptist von Spix。1819年,此人在巴伊亞州的東北部,里約聖弗朗西斯科,收集到第一個標本。

此物種自然棲息地非常有限。主要生存依賴是金風鈴樹(Caraiba)的種子和堅果,和卡丁加群落的優勢植被——各種大戟科(Spurge)的灌木。由於活動範圍有限,和特殊的棲息地之中的森林砍伐行為,加上在當時許多貴族對於這種漂亮的藍色鸚鵡羽毛的喜愛,導致此種鳥兒在整個二十世紀以來被大量獵殺,製成標本或拔取羽毛。而人工所飼養的鳥兒數量也變的越來越少。分佈於巴西東北部。該鸚鵡已經沒有野外種。

2016年6月,曾被認為已在野外絕跡的藍色鸚鵡在巴西被發現,這是它15年來第一次出現。

形態特徵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體長55-57厘米,翼展64厘米,體重295-400克,壽命28年。成年雄性和雌性從外觀上看是完全相同的。眼睛附近的裸皮和臉頰為暗灰色,耳羽和前額附近的羽毛為淺藍灰色,體羽大部分為暗藍色,前胸和腹部帶點亮綠的色調,背部和尾巴上方為深藍色,尾巴和翅膀內側的羽毛為暗灰色,鳥喙為黑色,虹膜為黃色。
眼睛在小鳥時期為黑色,長大后逐漸變白。它們有著灰藍色的頭羽,淡藍色的下半身和亮藍色的上半身、飛羽和尾,尾和飛羽的背面為黑色。腿與爪為淺灰色,小鳥為深灰色。成鳥裸露的面部皮膚是灰色,喙完全是深灰色,而虹膜是黃色的。幼鳥類似於成鳥,但裸露的面部皮膚是淺灰色,虹膜是棕色,而且它們有一個沿著喙部峰沿的白色線條,這些線條會在1-2年後消失。

棲息環境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棲息於巴西的紫葳科金風鈴木(風鈴木屬)的林地,沿著小溪,被稱為“卡廷加”(caatinga)的乾燥灌叢林帶。
曾有一些理論認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偏愛生長有曲葉矛櫚樹(Mauritia flexuosa)的地區,因為它們的飲食中包括這些棕櫚樹產生的堅果。但是,在鳥類數量減少之前,就在巴西東北部的乾旱地區Juazeiro/Curaco地區發現了鳥類,該地區稱為銀鍾花(Tabebuia caraiba)林地,幾乎找不到棕櫚樹。該地區的植物豐富,被稱為卡廷加群落(caatinga)植被,由像巨型多肉植物(Euphorbiaceae)的棘刺,法希耶羅(Cereus squamosus)等仙人掌,多種仙人掌類型以及沿著水道生長的高大的克拉伊貝拉樹(Craibeira)組成。這些鳥類似乎更喜歡克拉伊貝拉樹的死冠作為棲息地,這表明它們是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重要巢穴。
由於三個季節性河道的存在,銀鍾花林地的棲息地與眾不同,三個季節性河道為克拉伊貝拉樹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棲息地,因此也存在有斯比克斯金剛鸚鵡。樹木沿著河岸以約10米的規則間隔生長,周圍有卡廷加群落植被。樹木和植被的格局以及河道的多變性,創造了一個完全獨特的棲息地,這是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毫無疑問,這自然增加了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數量。

生活習性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主要以特定樹木金風鈴的種子為食,也吃些水果和其他植物的種子當作副食,在野外是很吵雜的鳥。這是一種非常注重日常活動的鳥類,每天遵循相同的飛行路線,並進行清理活動和沐浴。即使在彼此之間以及與其他鳥類的互動中,也會遵循常規。例如,每天晚上可以觀察到野外的單身雄性在日落時護送它的伴侶,雌性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回到巢穴,然後返回自己的巢穴。如上所述,斯比克斯金剛鸚鵡更喜歡成對或成群結隊地沿著季節性河流旅行,尋找食物,然後在樹梢上棲息和築巢。它們總是非常害羞,但在飛行中常常被與它們自己喧鬧的“克拉……克”的呼叫聲所識別。
因為野外僅發現生存有一隻斯比克斯金剛鸚鵡,所以很難估計其在野外的領地面積。儘管它們是具有攻擊性的動物,但科學家只能推測其實際上具有領土性,單隻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可以在其領地上自由統治。因此,只能假設它的邊界僅受到靠近其巢穴和伴侶的需要的限制,而棲息地所施加的限制——塔比布亞craibeira樹僅存在於20公里寬的區域中。它們被認為是留鳥,並且表現出晝夜活動模式。
像許多其他金剛鸚鵡一樣,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也具有模仿能力。它們可以模仿人的聲音,是所謂的“會說話的”鳥。它們活潑嘈雜,很少飛出幾英尺以上而不會發出“kra-ark”的叫聲。儘管很少有人在超過2-3隻的小群中觀察到它們,但是懷疑它們一次以最多15隻鳥成群旅行,因此這種持續不斷的口頭交流絕對必要。

分佈範圍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野外曾經僅分佈於南美洲的巴西東部的巴伊亞州。曾經僅在巴西西北部內陸的皮奧伊南部、馬拉尼奧南部、戈亞斯州南部和巴伊亞州西北部的一些小塊地區發現。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分布圖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通常一次會產下2到3枚卵,孵化期間約26天,羽毛長成約2個月,在雛鳥離巢后親鳥仍然會餵養3個月。
在野外,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交配需要一些求偶儀式,比如互相餵食和比翼雙飛。這一過程與其他大型金剛鸚鵡類似。它們通常把巢築在高大且成熟的金風鈴(Caraibeira)的樹洞里,並且年復一年地重複使用這個巢,繁殖季節是11月至次年3月,大多數鳥卵在1月被孵化,與1-4月的雨季相吻合。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交配通常持續時間為2-3分鐘,交配時並排在一起,由雄鳥處在高身位上,一條腿(通常是右腿)支撐在雌鳥的尾根上。交配時的鳴叫聲可以描述為"whichaka"的聲音。聲音從腹部發出,由低沉的聲音逐漸到高音調的聲音。這是一種重複的短而急促的聲音。這也伴隨著一些嘎嘎叫(squawking)的噪音。
在野外,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一般每一窩有產3枚卵;人工飼養的每窩平均是4枚卵。卵平均大小為40毫米x30毫米,重約20克,白色橢圓形。孵化期為25-28天,只有雌執行孵化任務。幼鳥的撫育在70天內。100-130天之後,小鳥可以獨立生活。
基於有限的數據得出,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壽命範圍大概在20-35年,平均年齡在28-29歲,據估計人工飼養的鳥能夠比野生鳥的壽命長10年左右。野生小藍金剛鸚鵡的壽命依然是未知的,唯一有記錄的鳥(最後一隻野生雄性),活了20年以上。截至目前(2015年初)人工飼養的最長壽命的鳥最高約為40歲(2014年去世。而之前的最高記錄是35歲,從1976-2010)。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截至2015年4月份,約有100隻處在人工飼養情況下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ICMBio為此專門發布了一張海報,來慶祝這一偉大時刻。其中的87隻正在參與巴西政府自然遺產部門所主持的國際育種計劃。餘下的13隻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則散布在瑞士的私人所有者手中。而據推測,可能共有約120隻左右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仍存活在世界上,這包括了可能潛在的未被政府發現的鳥。
僅在以下地區被圈養:德國沃爾斯羅德·伯德帕克(Walsrode Birdpark)4羽,西班牙洛羅·帕克,特內里費島(Loro Parque, Tenerife)2羽,義大利那不勒斯動物園(Naples Zoo)1羽,巴西聖保羅動物園3羽,菲律賓私人飼養4羽,瑞士北部私人飼養18羽,卡達私人飼養4羽,巴西私人飼養20羽,以及美國、日本、葡萄牙和南斯拉夫的其他站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

珍鸚軼聞


世界上有四種藍色的金剛鸚鵡,全都產於巴西。除了三種大型的藍色金剛鸚鵡以外(藍金剛鸚鵡家族Anodorhynchus),世界上另外一種罕見的藍色金剛鸚鵡——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和其表親一樣,也差點步上滅絕。公元1819年,一位自然歷史學家受雇於德國國王前去巴西收集樣本,一位名叫做Johan Baptist Ritter von Spix的博士,射殺了一隻藍色長尾巴的中大型鸚鵡,他是當時第一個收集此種鳥類標本的人,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名稱也就因此而來。
由於伐木、密集的放火開墾農地以便畜牧、建築水壩淹沒了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棲地、引進非洲殺人蜂養殖而螫死正在築巢的鳥、以及不斷的盜獵以供應私人收藏者、這些都使得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的數量急遽減少。到了1986年的時候,世界上居然只剩下3隻野外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一對繁殖對鳥和一隻孤鳥)。到了1987年的5月,野外只剩下那對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對鳥,另外那隻孤鳥已經被盜獵者抓走了。同年12月,盜獵者居然又從對鳥中抓走其中一隻,已至於全世界野外只剩下一隻公鳥。此時巴西政府和一些國際保護組織(例如CITES和TRAFFIC),正在著手想把野外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都捉回來加以人工豢養然後野放延續其種族,但是經過大家的決定,認為此只公鳥已經具有躲避天敵和覓食的求生能力,因此儘管知道放任它在野外一定會被掠食者或是盜獵者捕殺,但是大家還是決定不將它捉回來參與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人工繁殖保護的計劃。
此後相關人員決定幫它尋找雌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配對,希望它們在野外最後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在篩檢相關條件后,只有一隻雌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符合所有的條件,由於這隻母鳥是在1987年最後一隻在野外被抓來的,所以被認為很有可能就是野外公鳥的前任伴侶,據盜獵者說這隻母鳥是在築巢的時候被獵捕的。後來相關人員就將這隻名叫娜塔莎的母鳥野放至野外公鳥最後被看見的活動區域,這隻母鳥適應良好,能夠辨認天敵,也懂得挑選適當的食物,和公鳥的互動也相當好,讓參與此計劃的相關人員都覺得很高興,認為這隻母鳥的確是最佳選擇。也很希望它們能夠順利繁殖。
但是悲劇發生了,1995年在母鳥被野放的兩個月後,正當大家都很高興這一對世界上僅存的野外斯比克斯金剛鸚鵡有希望繁殖的時候,母鳥和一條輸電線碰撞身亡了。這時候保護人士已經決定不能再讓僅存的母斯比克斯金剛鸚鵡被野放去冒險。因此野外那隻公鳥又得孤零零的生活了。可是這隻可憐的公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仍舊不死心的尋找著母鳥,後來它竟然找了一隻野生的雌紫藍金剛鸚鵡當伴侶,然後在1996到1997這對奇特不尋常的愛侶終於築巢下蛋,產下三枚卵,但其中只有一枚有授精。到了1999年,終於順利孵化了兩隻幼雛。同年一位鳥類收藏家同意提供5隻年輕的鳥(3母2公)野放到野外,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和野外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交配繼續延續它們在野外的種族,同時也希望野外的那隻公鳥能夠當作這些年輕鳥兒的老師,教導它們在野外生活的技巧。
上天似乎對斯比克斯金剛鸚鵡相當殘酷,在2000年10月,悲劇又再度發生也震驚了全世界,野外最後存活的那隻公鳥失蹤了,不知被盜獵者抓去或是被掠食者捕殺,從此再也沒有人看過它的蹤跡!斯比克斯金剛鸚鵡已經在野外絕跡,人為的豢養約有60隻,各方也在為其種族的延續努力,可惜的是這60隻大部分都是兄弟姊妹,基因庫仍然急需擴充,否則還是會因為近親問題產生病變而造成滅絕。因此此種鳥兒的前途仍然堪慮。
截至2015年4月份,約有100隻處在人工飼養情況下的斯比克斯金剛鸚鵡。
2016年6月曾被認為已在野外絕跡的藍色鸚鵡近日在巴西被發現,這是它15年來第一次出現。據報道,有視頻攝影機捕捉到一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巴伊亞州的樹木之間飛翔。巴西鳥類保護社團成員佩德羅·德維利表示,他相信這隻鳥是偷獵者因害怕被拘捕而放生的。有關部門剛剛結束了對該區域的搜查。而這種鳥最近一次在野外被看到是在巴伊亞州的庫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