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琴

周恩壽(周同宇)的妻子

王士琴(1914-2002),周恩來胞弟周恩壽(周同宇)的妻子,滿族人,1914年4月18日生於吉林。6歲左右時,王士琴隨父親遷居到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王士琴的父親王洪傑是一個有名的俄語專家,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為孩子
王士琴與丈夫
王士琴與丈夫
們請了家庭教師,讓他們學習俄語,同時又學習英語和日語。他曾說:“我沒有什麼財產留給你們,只能給你們留下一個‘飯碗’(指一個能掙錢吃飯的手藝或技能),好讓你們日後有一碗飯吃。”
高中畢業后,王士琴本想東渡日本學習醫學。但時逢父親退休,家庭收入銳減。王士琴為了照顧家庭,替父親分憂,遂放棄了留日計劃,考入哈爾濱電業局做文秘。
1936年夏天,王士琴結識了周恩來在哈爾濱稅捐局工作的胞弟周恩壽,后兩人結了婚。1937年,王士琴生下長女周秉德,從此她像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已婚婦女一樣,當上了家庭主婦。每日的柴米油鹽,丈夫、孩子的衣食冷暖成為她主要的生活內容。
1943年,周恩壽為躲避日本人的盤查,帶著全家移居天津,與嗣母楊氏(四伯母)一起生活。王士琴在哈爾濱時生有長女周秉德和長子周秉鈞,移居天津之後,又生次女周秉宜和次子周秉華。
1947年8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軍隊進攻延安,周恩來隨毛澤東轉戰陝北。此時,蔣介石政權實行殘酷的保甲連坐制度,周恩壽被一壞鄰居檢舉,遭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拘捕。王士琴憂心如焚,帶著4個孩子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3個多月。後來,經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時的老師伉乃如和同學常策歐、吳玉如三位先生出面作保,周恩壽才得以獲釋出獄。
1949年春,天津、北平相繼解放。王士琴隨丈夫一同赴北平見到了他們日夜想念的兄嫂。
周恩來沒有因周恩壽是自己的親弟弟而給他特殊照顧,而是要求周恩壽去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待世界觀改造好后,再等待組織分配工作。要強的王士琴也向周恩來表示希望出來參加工作。她的要求立刻得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理解與支持。在周恩來夫婦的安排下,周恩壽和王士琴的4個孩子很快被送進了寄宿制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周末,孩子們可以回到西花廳居住。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都由周恩來負擔。這樣,王士琴減少了後顧之憂。1950年,她受聘於北京女四中,任高中俄語教師。

個人生活


晚年生活

1998年是周恩來的百年誕辰。王士琴又給予了極大的關心,並對我們的紀念活動給予了許多支持。在1994年我們前往北京向周恩來的親屬們徵求意見時,她秉承周恩來一貫儉樸的品德,希望我們盡量少花錢,辦好事。

健康狀況

2002年10月6日,王士琴在北京去世,不久與周恩壽先生的骨灰一起“回”到了老家,歸葬於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