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8條詞條名為紅岩村的結果 展開
- 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街道下轄社區
- 貴州遵義正安縣桴焉鄉紅岩村
- 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岩鎮紅岩村
-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紅岩村
-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關王鎮下轄村
- 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紅岩村
-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紅岩村
- 新疆自治區米泉市羊毛工鎮紅岩村
-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紅岩村
- 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紅岩村
-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坪上鎮紅岩村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福寶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東山鎮紅岩村
- 貴州省六盤水盤縣樂民鎮紅岩村
-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豐山鎮下轄村
- 雲南省富源縣后所鎮紅岩村
- 貴州省赫章縣羅州鄉下轄村
-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紅岩村
- 貴州省赫章縣財神鎮下轄村
- 貴州省威寧縣么站鎮下轄村
-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擂鼓鎮紅岩村
- 雲南省宣威市格宜鎮紅岩村
- 湖南省綏寧縣紅岩鎮紅岩村
- 雲南省昭通彝良縣龍海鄉紅岩村
- 雲南省宣威市龍場鎮紅岩村
- 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紅岩村
- 雲南省文山廣南縣篆角鄉紅岩村
- 貴州省威寧縣新發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魯納鄉紅岩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紅岩村
-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排鄉下轄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紅岩村
-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敘永鎮下轄村
- 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下轄村
- 貴州黔南州羅甸縣龍坪鎮紅岩村
- 貴州黔東南自治州丹寨縣紅岩村
-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紅岩村
-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松華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青龍鎮紅岩村
- 雲南省曲靖會澤縣田壩鄉紅岩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富樂鎮紅岩村
- 貴州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紅岩村
- 陝西省永壽縣甘井鎮下轄村
-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紅岩村
-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全旺鎮下轄村
- 貴州遵義紅花崗區喇叭鎮紅岩村
- 雲南省曲靖宣威市田壩鎮紅岩村委會
-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下轄村
紅岩村
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紅岩村
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紅岩村,屬於山區。距離鎮3.00公里,國土面積34.16平方公里,海拔130.00米,年平均氣溫16.70℃,年降水量1183.4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
該徠村東鄰次竹壩,南鄰沖頭,西鄰縣城,北鄰南油。轄南朵、紅岩等20個村民小組。
![紅岩村[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紅岩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7/m77f049df688dd5c89c0485871a308754.jpg)
紅岩村[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紅岩村]
徠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908戶通自來水,有17戶飲用井水,有925戶通電,有89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9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0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7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5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4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33.00萬元,畜牧業收入69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310頭,肉牛264頭);林業收入9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691.00萬元,工資性收入3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5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0人,在省內務工205人,到省外務工75人。
該村現有農戶674戶,共鄉村人口3674人,其中男性1960人,女性1714人。其中農業人口2446人,勞動力1324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9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學生就讀到。
該村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00人,中學生222人。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1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3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30.00畝。
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7.00萬元,有固定資產13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黨員總數16人,黨員中男黨員11人,女黨員5人。團員196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水利建設差,農業生產發展緩慢;
2、農民科技意識淡薄,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3、農民負擔重,增收效果不明顯;
4、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等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發展種、養殖業和發展勞務經濟;
2、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91元增加到2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