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

漢語詞語

石漠,漢語詞語,拼音為shí mò,意為地表幾乎完全為石塊或裸露的岩石所覆蓋,沒有沙的荒漠。出自《魏書·太祖紀二》:“﹝天賜三年八月﹞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觀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

詞語簡介


shí mò
布滿礫石的荒漠。《魏書·太祖紀二》:“﹝天賜三年八月﹞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觀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
地貌學名詞:石漠(hamada,hammada)是地表沒有沉積物,主要由巨礫和裸露的基岩組成的地區。有兩種基本類型:①多石石漠,基岩裸露的山地,植被稀少,景色荒涼。②多礫石漠,切割沉積層,並被一些基岩岩塊所覆蓋。
根據《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四◎山西六記載:
“石漠在塞北。自陰山而北,皆大漠也。其間有白漠、黑漠及石漠之分。白、黑二漠,以色為名,石漠以地皆石磧而名。《北史》:石漠在漢定襄郡武要縣西北。晉義熙二年,魏主如豺山宮,遂至石漠。又魏主燾始光二年,大伐柔然,遣長孫翰等從東道出黑漠,長孫道生等出白、黑二漠間。白漠蓋在黑漠西也。亦謂之大磧。四年,魏主西伐統萬,命其將陸俟督諸軍屯大磧以備柔然,即此。又宋泰始中,魏主宏追柔然至石磧,即石漠矣。魏主宏太和十年,敕勒叛柔然,柔然伏名敦可汗自將討之,追奔至西漠,即大漠之西偏也。唐貞觀四年,李靖襲破突厥於定襄,突厥徙牙帳於磧口,既而靖破突厥於陰山,軍於磧口,漠南遂空。武后萬歲通天二年,突厥嘿啜建牙於黑沙,即黑漠矣。《志》云:大漠在陰山北,東極遼海,西盡居延。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