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光復路的結果 展開
-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轄街道
- 廣州市荔灣區光復路
- 上海市光復路
-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光復路
- 台灣新竹市光復路
光復路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轄街道
長春市光復路位於寬城區,長春著名的商街之一,是位列全國四大批發市場之一的光復路市場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偽滿皇宮所在地。包括天元商廈、慶豐大廈、東北電器城、國貿批發商城、吉家商城和114棟輕工批發商場。
光復路市場對於長春人來說並不陌生,就像秀水街之於北京,它甚至已經成為了長春的一張名片。在長春人眼中,“光復路”已定格成繁華與喧囂交並,叫賣聲與討價還價聲混雜,車來車往與人聲鼎沸交織的繁華之地。
光復路市場從上世紀70年代末慢慢成長起來,到80年代初初具規模,直到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位列全國四大批發市場之一,光復路市場見證了長春這座城市的發展。在這裡,平頭老百姓如魚得水,生活中需要的零零碎碎的小物件,花不了多少錢就都能置備齊了。在長春人心裡,光復路市場的東西不一定物美,但一定價廉,鍋碗瓢盆、五金調料、煙酒糖茶、針頭線腦、豬牛羊雞鴨魚肉、時鮮水果蔬菜……光復路的貨品包羅萬象。
當年,普通市民對萬元戶才剛剛有個概念,這裡的許多商家已經完成了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元的原始積累。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長春為數不多的百萬、千萬或是億萬富翁,很大一部分是從光復路走出來的。
光復路市場在上世紀50年代初已有雛形,上世紀70年代末慢慢成長起來。在此之前只有一些零散的自由貿易。發源之初主要經營輕工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傢具、裝潢材料、日雜、五金、服裝、鞋帽、水果、蔬菜等產品才陸陸續續湧進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光復路市場漸成規模,當時還建設了5個大棚,作為不同類別產品的經營大廳,在當時來看,這種經營模式在全國尚屬先進。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大約在1995年前後,光復路市場達到了鼎盛時期,在此期間,它曾高居全國十大批發市場第四位。光復路市場能從興到盛、再從盛到衰,是有著深刻原因的。改革開放后,各地都紛紛建設批發市場,商品經濟日趨活躍,光復路市場無疑是把握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離光復路不遠處,以大馬路、三馬路、四馬路為中心的商業圈貿易頻繁、經濟活躍,是長春當時不折不扣的商業中心,也是長春計劃經濟時代最老的商圈。光復路市場也很好地藉助了大馬路商圈的商業底蘊和發展平台,為自己謀求了發展空間。同時,光復路位於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附近,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也為其拓寬發展空間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老城區旺盛的人脈以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及政策保障,幫助光復路市場創造了一時的輝煌。
但自從1995年之後,特別是在2000年之後,其交通、安全、噪音、衛生等眾多老大難問題日益凸顯,且矛盾越發激化。光復路內的傢具市場、果品蔬菜市場、建材市場先後搬離此地,同時瀋陽幾處大型批發市場後來居上,搶佔了光復路市場一定數量的銷售份額。自此之後,光復路市場可謂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未來光復路將升級換代,將打造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這是鐵南提升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挖掘老城區的歷史價值,打造城市精品窗口形象,推動鐵南地區經濟社會,尤其是商貿業和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重塑鐵南“窗口”形象
長春站前的鐵南地區,一向是人們進出長春市的重要門戶,這裡的軟、硬體環境如何,對長春的城市形象影響重大。
多年來,這一區域一直是長春市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老大難地區。除因長春站坐落在該區域,大量的人流、物流增加了這一地區的管理難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光復路市場坐落在了它不應該出現的地方。
光復路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偽滿皇宮所在地,本來,這個區域應該充滿著很濃郁的文化氣息,然而,這裡房屋老舊、道路擁擠、商家混雜,環境可謂臟、亂、差。環境之差,不僅嚴重影響了光復路市場的自身發展,也使得這裡原本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資源,無法充分得以利用,此外,長春的城市形象也受到了損害。
整體遷移光復路市場,原址建設旅遊文化產業園區,不僅利經濟、利社會、利產業,也利形象,不僅是提升鐵南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需要,也是重塑鐵南地區“窗口”形象的需要。
全面提升經濟實力
文化產業是智力與知識密集型的高增值產業,是與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朝陽產業,也是與現代大城市功能相匹配的都市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鑒於文化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有望從多方面提升寬城區經濟實力。
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成為寬城區經濟新的增長點。文化產業是高增值產業,而以園區模式集聚發展的文化產業園,更可憑藉產業集群的優勢,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效率,促進創意的產生與市場化進程,從而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的增值率及其對寬城區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文化產業是一種高質量稅源,具有很強的稅收貢獻率。以北京為例,200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共上繳稅金112.9億元,占當年全市稅收總額的17.82%,同期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兩倍以上。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主要發展服務業型的文化產業,相比於製造業型的文化產業,對地方的稅收貢獻更大。因此,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為寬城區開闢重要的新稅源,成為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
服務型文化產業園是一種具有高就業吸納能力的業態,它既需要大量的設計人員、藝術家等高素質創意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普通服務人員,勞動力需求量大,且涵蓋了不同層次。因此,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一方面可為寬城區引進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改善寬城區人才結構,進一步提高寬城區人才競爭力;另一方面,可創造大量的適合普通勞動者的就業機會,對緩解下崗職工和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不僅本身具有高增值、高就業、高稅收等特點,而且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功能,有助於提升其它產業,特別是相關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增值能力,對寬城區、長春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帶動與促進作用。
豐富周邊文化生活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也不斷增長,而公益性文化事業由於受制於財力的制約,難以完全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這就需要市場化的文化產業進行補充。然而,目前長春及其周邊地區的文化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可供人們選擇的文化消費場所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以人們普遍消費的圖書業為例,儘管長春目前有十多家較大的書店與圖書批發市場,但在購物環境、配套設施、經營模式、互動性等方面仍較為落後,與都市人體驗式圖書消費的特點有較大差距。
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是一種以文化為主題的都市體驗式休閑消費區,能提供各種符合現代都市人文化消費需求的新型文化服務,如環境舒適、服務完善的體驗式購書中心,激發人們創意與消費激情的DIY設計製作中心,集消費、創意孵化與欣賞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創意LOFT,匯聚世界各國文化與傳統民族風情的特色美食街,集學習、娛樂於一體的藝術培訓中心等各種既有文化品位又充滿活力的文化休閑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選擇,進一步豐富長春及周邊地區人民的文化生活。
長春市光復路雙塔斜拉式高架橋——長泰大橋正式通車。
長泰大橋屬於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特大斜拉橋,於2012年4月全面開工,2013年11月23日實現主橋合龍,今年4月17日開始施工中跨預應力張拉、拉索索力調整、橋面鋪裝、防撞牆等附屬設施,在經過系統的建設后,6月30日正式通車。
長泰大橋長368米、寬29米,主塔為“H”形塔,兩個主塔高80餘米,橋面寬29米,遠遠望去,大橋非常壯觀。這座獨具造型的橋樑,將成為長春城市的又一個新地標。
雙塔中間的橫石上,雕刻著“長泰大橋”4個大字。120根斜拉索,從主塔上方伸出,像手臂一樣緊緊拉住橋面,隨著角度的變化,纖細的鋼釺向遠處延伸開去,看上去氣勢恢弘。
長泰大橋位於長春城市中心南北動脈亞泰大街的“咽喉”處,主跨跨越長春站東站場的10條鐵路線,北邊跨越長吉城際客運專線,共3條鐵路線。
該橋通車后,將徹底打通寬城區鐵南、鐵北區域的交通。同時與亞泰大街上跨自由大路立交橋、亞泰大街上跨繁榮路立交橋打通,使亞泰大街成為城市中心區一條南北快速通道,有效解決光復路、長白路等商圈的交通擁堵,緩解人民大街一線的交通壓力,提高了出行速度。
光復路雙塔斜拉式高架橋——長泰大橋
集群發展強勢競爭
文化產業是長春市“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空間廣闊,潛力巨大。但從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看,許多方面都有待於探索與開拓,其競爭力亟待提高。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是在文化產業領域的一種積極探索,有助於提升寬城區文化產業競爭力。
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打造成為以文化為主題的都市體驗式休閑消費區。它以文化為特色,以商業為載體,將文化融入休閑,在休閑中體驗文化,從而實現文化與市場的有機結合,促進文化的產業化發展。
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是一種新型的服務型文化產業,它既不同於文化用品製造業,也不同於以外地客戶為主要對象的傳統旅遊產業,還不同於現有的書店、音像市場等傳統的文化用品批發零售業等文化產業,它是一種符合現代需求、具有都市特徵的新型業態,是對現有文化產業的重要補充。
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將採用集群式發展模式,實現相關消費型文化產業在空間上的集聚發展,並利用集群效應增強對相關人才、客戶的吸引力,促進相關行業技術與信息的傳播和交流,促進創意的市場化和新創意的產生。這種集群式發展模式是對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能促進消費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品需求的增長,進而為相關上游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促進文化產業鏈條的縱向延伸與橫向擴張,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與整體競爭力。
建設光復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不僅項目本身將成為未來長春市文化產業的一大亮點,其獨特的業態特徵與發展模式也將為長春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嘗試與探索,為未來提升長春市文化產業競爭力開拓思路,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