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堂
景觀景點
詠春拳名家葉問宗師是享譽海內外的一代武術大師,他學藝成師於佛山。1949年,他赴港定居,此後終其一生致力於發揚詠春拳術。葉問一生刻苦鑽研並大膽改進了武術教授方式,桃李遍天下,日後威震海內外的功夫巨星李小龍即是其中最為傑出的弟子。館內收集和展覽了葉問與詠春拳發揚光大的資料。
與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共用一票。
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
葉問宗師乃佛山桑園葉族人,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后,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后,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后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功夫良才、偉大的武術家。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以一人之力,能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葉問,其本名為葉繼問,是廣東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佔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俗稱港式飲茶)“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葉問堂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李小龍約在1956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是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后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卻被葉問所拒,若干弟子則認為李小龍之優厚條件,師父未能接納,以為可惜,但葉師其本人意願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房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種大家長作風,更為其門下弟子所愛戴。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時在香港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葉問在夜間散步時,卻有流氓劫匪,認為老者可欺,出刀意圖搶劫,黑影一現,只見葉問以疾風式的蹬踢,結合拍手動作,霎見兩個彪形大漢相繼倒地,持刀者更是被踢出數尺之外。
此外,在其個人興趣方面,除每日隨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樓飲茶外,偶然也來幾圈衛生麻雀,駱耀更是麻雀腳之一,除此之外,仲夏之時,葉問更是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不象台灣蟋蟀,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斗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脾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台大戰,更為過癮。除了鬥蟋蟀,斗狗也是所好也,至於葉問觀看斗狗,多是於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
詠春拳一代宗師的逝世,自1972年至今,已過三十多年光景。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將詠春拳從佛山發展到世界每個角落,成為國際間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為:『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盛於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