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鄉

楊武鄉

楊武布依族苗族鄉位於西秀區東南部,距安順城區50公里。武有古老的“普里”文化,有武候軼事;有古老蒼涼的安柞古城牆,迴旋在古城上空的種種歷史推演、人文考辯和“古夜郎”神話傳說

基本信息


楊武布依族苗族鄉位於西秀區東南部,距安順城區50公里。東抵長順縣新寨鄉、南與紫雲縣壩羊鄉毗鄰,西北面分別與西秀區雞場鄉、雙堡鎮接壤。全鄉有20個行政村,138個自然村,173個村民組,6237戶26969人,鄉內居住布依族、苗族、漢族等,其中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50.5%.全鄉幅員面積15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754畝,深山與丘陵並存,水田與旱地連片。境內年平均氣溫15.5o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盛產玉米、水稻、烤煙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全鄉經濟以糧食生產為基礎,以烤煙種植為支柱,以大牲畜養殖、集貿市場經濟為補充。

社會經濟狀況


現建成連接603國道通鄉油路7.5公里,路寬10米,北連安順,南接紫雲,有主要通村路4條計60公里,路寬均在4.5米以上,串連行政村16個自然村89個;有通組路66公里。已實現村村寨寨通公路。
楊武-紫雲壩羊鄉縣域柏油公路,直接通往紫雲縣各鄉鎮、望謀縣、長順縣城、惠水縣、貴陽等地,為三地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建成翁箐、貶王、塘寨、蒙弄、補董、楊武等村引水、排洪溝渠20750米,改造爛壩、湖壩、紅岩等處小二型水庫6個,大小水窯66個,庫容量累計達到37萬立方米,與鄉域主河道雨棚大河構成全鄉水利灌溉網路,東接革寨水庫(西秀區雙堡鎮境內),南注天生橋。全鄉水利網保灌面積7500畝。
全鄉20個村已完成農電網改造,覆蓋率100%,現建成有電訊網站4個,安裝程式控制座機1500門,電訊網覆蓋率100%,已實現村村通電話。衛星電視覆蓋率達52%,用戶3200戶。
現建有楊武、平田兩集鎮,集鎮人口1850人,街道硬化3公里,公共場所硬化6500平方米,路燈亮化3公里,道路綠化4公里,配套設施有電力供應、給排水系統,衛生、城管、安全、市場管理等職能部門設有辦事機構。楊武、平田兩集鎮逢趕集日交易額均在30萬元以上,供貨齊備,交易面廣。楊武集鎮已具百年以上歷史,輻射長順、紫雲及西秀區三分之一以上鄉鎮。

旅遊資源


楊武有古老的“普里”文化,有武候軼事;有古老蒼涼的安柞古城牆,迴旋在古城上空的種種歷史推演、人文考辯和“古夜郎”神話傳說;有肥沃的土地,秀美的山川,她的東面森林蓊翳,綠野無邊,妝扮了“龍對嘴”生態林園;西面岩溶巧變,奇峰異石星羅棋布,石水相應,和樂成曲。有將軍岩、響水岩、棒頭岩、小山峽、天鵝橋、紅軍橋、天乙山古廟等原生態旅遊自然景觀;有“西秀第一”稱譽的古銀杏獨木參天;火一般熱情的紅辣椒,笑迎八方賓客;風味豆腐,酸酸甜甜無公害楊梅,讓人咀嚼難捨。布依山歌,苗族蘆笙舞蹈、臘染刺繡,屯堡花燈地戲,讓人回味無窮。楊武人民質樸勤勞。

旅遊景點


安柞古城

安柞古城
安柞古城
位於楊武西部洗馬塘後山上,距鄉政府所在地約10公里,山高數百上千米,奇險難攀,僅有崎嶇古道陡爬而 上,山頂有古城牆,圈地約1080平方米,城牆毛石壘砌,若伏若顯,似“一葉海棠”。山頂有“皇帝龍潭”,山下有“洗馬塘”,山水相應,有古戰場風姿。其歷史深遠,據傳有1700餘年,其考古、文化價值爭辯性高,有全省彝族專題研討會為之而召開,其詳細介紹著入《黔中雄郡——安順》一書,相關史料見於《安順府志》,至今仍吸引學術人士趨之研討,其人文價值大於自然景觀價值。

將軍岩

將軍岩又名石將軍,顧名思義就是由於喀斯特構形就像一個威武的將軍而得名(在此照片的後方)。地方百姓也把此石奉為神石,作為為家中小孩祈求平安的地方。此山有碧綠清澈的河水依山而過,背靠1000多畝的自然森林,毗鄰小寨村壩關畜牧科技示範園。山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八哥、岩鷂等候鳥到此安家落戶,翠綠的小樹在堅持著頑強的生命,美麗的野花出沁人的芬香。此山為外實內空,有寬敞且極富壯美景觀的溶洞穿山而過,丁冬著響的溶岩水伴奏著人生最美妙的樂章。
解放初期,地主土豪為了躲避老百姓,還到此山中築城牆,修碉堡頑強抵抗人民群眾,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為此山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