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堡鎮

雙堡鎮

雙堡鎮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總面積136.52km²。常住人口37576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族、布依族等。2005年,雙堡鎮實現國民生產值15665萬元,農業總產值6370萬元,農民年均純收入2415元。

春秋時期,屬牂牁國地;1991年,江平鄉、雙堡鎮、塘山鄉合併為雙堡鎮,屬安順市;2011年12月,屬西秀區。截至2018年末,雙堡鎮戶籍人口為37576人。截至2020年6月,雙堡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堡社區。

2011年,雙堡鎮財政總收入63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12萬元,企業所得稅160萬元。2018年,雙堡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牂牁國地。
戰國時期,屬夜郎國地。
漢為夜郎國,並置夜郎縣。1913年置安順縣,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順市。
1990年,撤銷原安順市和安順縣建制,設立新的安順市(縣級),以原安順市、安順縣的行政區域為其的行政區域,仍由安順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安順地區和縣級安順市,設立地級安順市。安順市設立雙堡鎮,以原縣級安順市的行政區域為西秀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塔山西路。
2000年,雙堡鎮轄6個街道、10個鎮、2個鄉、5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76730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南街街道19356東街街道18106西街街道19091北街街道21631東關街道76853華西街道66317宋旗鎮21642幺鋪鎮50571寧谷鎮36354龍宮鎮22178雙堡鎮30614大西橋鎮34661七眼橋鎮49465蔡官鎮48770轎子山鎮45471舊州鎮34893新場布依族苗族鄉13913岩臘苗族布依族鄉16589雞場布依族苗族鄉15427楊武布依族苗族鄉22732東屯鄉24134黃臘布依族苗族鄉14843劉官鄉13498經濟技術開發區虛擬街道50198。
2003年,雙堡鎮轄6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7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498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年末,西秀區共有人口82.3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6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7.54%。
安順市雙堡鎮位於貴州省中西部腹地,貴州省省會貴陽市以西90公里。是地級安順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漢、苗、布依、回、仡佬等民族80餘萬人。
西秀區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粵蜀之唇齒""扼鎖滇黔"之稱,歷來被視為黔中"旱碼頭""商業之盛,甲於全省"。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至今,迄今也已達六百餘年。
2011年12月,屬西秀區。
2020年,雙堡鎮常住人口23895人。

地理環境


雙堡鎮
雙堡鎮
雙堡鎮位於安順市西秀區東南面,距市區37公里,與楊武鄉東屯鄉雞場鄉寧谷鎮、長順縣的新寨鄉毗鄰,境內交通便利,007縣道、雙楊公路、雙關公路、雙樂公路縱橫交叉,穿鎮而過。全鎮下轄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85個自然村,125個村民組,總戶數7743戶,常住人口23895人(2020年),總面積136.8平方公里,有耕地26569畝,稻田20313畝,旱地6256畝。
位置境域
雙堡鎮地處西秀區東部,東與東屯鄉相接,東南與長順縣交界,南西南與雞場布依族苗族鄉毗鄰,西與寧谷鎮為鄰,北與舊州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36.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堡鎮地處雲貴高原東部的窪丘陵地帶,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1472米,最低點海拔1207米,相對高差265米。
氣候
雙堡鎮年平均氣溫14.5℃,1月平均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7.6℃(1977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溫21.9℃。極端最高氣溫34.3℃(1953年8月13日)。初霜日在11月,終霜日在次年2月,無霜期年平均26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73.2小時。
水文
雙堡鎮境內主要河流有羅補董河、大屯河、所壩河、蒙檔河、花恰河、鵓鴿村河6條。年平均流量35.3立方米/秒,境內河道長24.3千米。
自然災害
雙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冰雹、乾旱、低溫、霜凍、雪災等。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5年5月,降雹持續20分鐘,雹粒最大為50克。全境不同程度受災,以花恰、雙青、雙堡、石門、山京、下苑等村最為嚴重,受災面積2010畝。
地理氣候
雙堡鎮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暖,素有安順“糧倉”之稱,盛產的大米因米質優良、清香可口而享譽省內
雙堡鎮
雙堡鎮
外;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具有天然氧吧之稱,園內還有各式各樣的果園,能在不同時期滿足群眾的需求;安順市擬在我鎮張溪村新建的高爾夫球場;海子山,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科考價值和旅遊潛力;民族特色——屯堡文化,在上馬村、毛旗村有民族特色的屯堡文化;地方特產——優質大米、水井山豆腐乳和優質菜油。

自然資源


雙堡鎮境內蘊藏有煤、大理石、高鈣石灰岩、褐鐵礦、細微粒型金礦等。其中煤礦儲量860萬立方米。耕地面積26569畝,其中稻田20313畝,旱地6256畝。

行政區劃


西秀區轄6個街道、10個鎮、2個鄉、5個民族鄉:南街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東關街道、華西街道、宋旗鎮、幺鋪鎮、寧谷鎮、龍宮鎮、雙堡鎮、大西橋鎮、七眼橋鎮、蔡官鎮、轎子山鎮、舊州鎮、新場布依族苗族鄉、岩臘苗族布依族鄉、雞場布依族苗族鄉、楊武布依族苗族鄉、東屯鄉、黃臘布依族苗族鄉、劉官鄉。
2011年末,雙堡鎮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雙堡、山京畜牧場第一、山京畜牧場第二、雙堡、左官、張官、石門、雙青、花恰、山京、下苑、張溪、許官、水塘、落水岩、大壩、平寨、仡佬、膳馬牛、毛其、塘山、塘上、所壩、鵓鴿、黑山、毛栗哨、銀子山,有85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雙堡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堡社區。雙堡鎮區劃詳情
第一社區雙堡社區左官村塘上村大壩村海子村
山京畜牧場第二社區張官村雙青村所壩村銀山村山京村
山京畜牧場第三社區石門村花恰村九龍山村軍馬村塘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雙堡鎮總人口3575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18人,城鎮化率6%。總人口中,男性18170人,佔51%;女性17589人,佔49%;14歲以下7599人,佔21%;15—64歲25224人,佔71%;65歲以上2936人,佔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5938人,佔73%;布依族6187人,佔17%;苗族2791人,佔8%,其他民族843人,佔2%。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9‰,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7.7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1人。
截至2018年末,雙堡鎮戶籍人口為37576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雙堡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27億元。
雙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130噸,其中水稻11050噸,玉米1080噸。2011年,烤煙產量1.2萬擔,產值2125萬元;茶苗育苗120萬株,產值120萬元;無籽刺梨育苗100萬株,產值350萬元;蔬菜種植面積500畝,產值100萬元。
雙堡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年末存欄4200頭,生豬年末存欄3016頭,家禽年末存欄42萬羽。
工業
2011年,雙堡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2億元,營業性收入0.7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24億元。2011年,市級畜禽企業1家,市級食用油加工企業1家,茶葉加工廠1家,火磚廠1家,礦砂廠8家,糧油加工廠6家,標磚廠6家。
商業
2011年末,雙堡鎮有各類零售網點156個,從業人員17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6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雙堡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1.36億元,比上年增長5%。

區位優勢

雙堡鎮交通發達、便捷,是貴州中西部交通樞紐,貴昆鐵路、株六鐵路複線、滇黔公路、貴黃高等級公路和清鎮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軍民兩用黃果樹機場,形成航空、鐵路和公路協調發展的交通網路。
雙堡鎮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水文資源。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前來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

農業經濟

雙堡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生產的大米享譽省內外,素有安順“糧倉”之稱。烤煙種植每年可創上千萬的產值,創特產稅200萬元,成為富民興鎮的支柱產業,林葯果種植有新突破,先後引進西瓜684畝(其中大棚西瓜84畝),紅提葡萄100畝,茶葉4084畝,山藥1020畝,折耳根400畝,黃姜、白栗、杜仲等藥材種植500畝,已逐步形成規模。鄉鎮企業穩步發展,現已形成糧油加工一條街,年創產值達2000萬元,產品遠銷雲南、昆明、曲靖等地,現在我鎮產業結構正顯現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趨勢。

文化


● 地名由來
雙堡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有雙山堡而得名。

交通


2011年,雙堡鎮境內過境公路主要有007縣道(原320國道)、雙楊公路、二(鋪)雞(場)公路、雙樂公路,總長64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堡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53人,教職工36人;完全小學3所,村小8所,初中1所,共有在校生3695人,教職工2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雙堡鎮有文藝團體30個,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圖書室10個,藏書11.3萬冊;音樂、美術、書法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46人。2011年,共有註冊用戶1820餘戶,輻射集鎮周邊張官、石門、雙堡、雙青、花恰5村,能接收73個電視節目。其餘村安裝“村村通”廣播電視。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堡鎮有中心醫院1所;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145元。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82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8%。
社會保障
2011年,雙堡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8戶,人數224人,支出63.5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32人次,支出2.7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32人,支出106.4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71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83%。建有敬老院1座,床位1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雙堡鎮有郵政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830戶,網際網路服務網點2處,寬頻接入用戶330戶。行動電話用戶約6210戶,年營業額達512.5萬餘元。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雙堡鎮有自來水廠1座。鎮區主要道路兩側建有3480米排水暗渠。
● 供電
2011年末,雙堡鎮有變電站1座,年售電累計完成8700萬千瓦時。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雙堡鎮種植綠化香樟樹328株,金葉女貞、種植玉蘭、桂花、櫻花、香樟、翠竹40餘株。建有花壇5個,綠化面積656平方米。

旅遊


西秀區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區,是貴州西線旅遊中心,早在1985年就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周邊環繞國家級四大風景區: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景區,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龍宮,東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紅楓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織金洞。全區自然風光弘富,人文景觀別緻,民族民間風情多姿多彩,被譽稱為"旅遊線上的明珠""蠟染之鄉""地戲之鄉""屯堡文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