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坪鎮

普坪鎮

普坪鎮位於安龍縣城北面,省道313線(安龍縣興仁縣)穿境而過,距縣城17公里,地處東經105°24′33″、北緯25°14′16″。東臨篤山鎮、南靠錢相街道辦事處,西接灑雨鎮,北抵屯腳鎮。距州府所在地興義90餘公里。

普坪鎮國土總面積246.3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200——1400米,土壤以黃壤土為主,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總時數1635小時,無霜期288天。

基礎設施


全鎮轄全鎮轄17個行政村,229個村民組,12929戶,50611人。屬漢、布依、苗、回等多民族雜居的鄉鎮。全鎮村村通水、通電、通路,電訊設備齊全,建有聯通、移動基站,有傳真通訊設備,程式控制電話現裝機容量為730餘部,有線電視210戶,鎮里微機已上寬頻網,在信息時代里,電腦網路化提供最快捷的資訊服務。教育設施比較完善,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9所,教師180人,在校生4630人。

歷史沿革


1989年至1992年,普坪設有“區、鄉”兩級行政機構。普坪區下轄普坪鄉、魯溝鄉、戈塘鄉、錢相鄉、阿賴鄉5個鄉,普坪鄉下轄10個行政村。
1992年“建鎮並鄉撤區”時,撤銷“普坪區”建立“普坪鎮”,除原普坪鄉轄10個村外,增加由原灑雨區九頭鄉划入的龍洞村,原龍山區巧嶺鄉划入的講埂村,共12個行政村。新一輪“撤併建”及“村級整合”后,普坪鎮轄7個行政村,111個村民組。
2015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普坪鎮、戈塘鎮,組建新的普坪鎮。

行政區劃


免補村 秧地村 科發村 戈塘村 魯溝塘村 龍新村 大壩村 納利村 香車河村
岔河村 牙皂村 樂庄村 胡巷村 新街村 廷必村 講埂村 總科村

農業結構


鎮黨委、政府堅持“生態立鎮、畜牧富鎮、烤煙強鎮、綠色食品興鎮”的發展思路不動搖,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走效益路,樹生態旗,打綠色牌,強特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油菜為主,大力推廣科技興農,烤煙已發展到近2000餘畝,目前種草2000餘畝;養黃母牛120頭,凍精輸配20頭,現產牛犢14頭;養南江黃羊71隻,產羊羔50隻。

自然資源


以筏子河為主體的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武昌首義先賢王憲章故居、王公橋、卡子隘等古迹有待開發。水力資源豐富,建有筏子河電站一座,發電量2400千瓦,筏子河二級電站一座,發電量3000千瓦、荷庄三級電站一座,發電量1200千瓦。境內擁有豐富的鉀礦資源。
探明煤炭遠景儲存量達4.3億噸,黃金20餘噸,鐵礦、銻礦、石灰礦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水資源蘊藏量10500萬立方米。

主要產業


烤煙是該鎮經過多年精心培育起來的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的重要渠道,鎮委、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始終作為鄉鎮經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常抓不懈,是該鎮目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首選產業。

社會經濟


普坪鎮黨委、政府堅持“壯大煙產業、抓好畜牧業、培護生態林、推進城鎮化、建設新農村”的發展思路不動搖,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走城鎮路,樹生態旗,打綠色牌,強特色業。一是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總投資303萬元的城鎮建設一期工程主幹道建成投用,一期業主建設基本完成,城鎮面積已近1平方公里,小城鎮已初具規模。二是輕工業園區已經起步。在鎮區東部交通便利的區域興建輕工業園區380畝,主要引進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企業,爭取在2015年前完成輕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狠抓烤煙、金銀花、茶葉、油菜、養殖幾大產業。著力抓好煙葉生產。以烤煙提質、增效、煙農增收為目的,注重地塊和品種調整,搞好科技的推廣運用,努力提高煙葉的單產和品質,推動和促進烤煙生產持續健康發展。著力抓好茶葉種植。利用去年零星土地開發的新增土地,在廷必、胡巷、講埂三個村搞好1200畝茶葉示範種植;著力抓好金銀花種植。在講埂、總科、納汪等山石區大力推廣金銀花種植,擴大金銀花種植規模,種植面積力爭達10000畝以上;著力抓好種草養羊項目。以科技扶貧種草養羊項目為龍頭,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力爭載羊突破8000隻,逐步推進優質山羊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著力抓好養牛小區建設。在胡巷村擬建承載量為百頭以上的養牛小區一個,並探索農村合作社道路,在引導群眾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搞好“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提高產業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29375人。